烟台自贸片区新一批14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
以制度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4-12-2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从春龙 报道
本报烟台讯 12月1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山东自贸试验区推广制度创新成果有关情况。会上,围绕“投资贸易便利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金融开放创新、数字经济、政府管理创新、边境后规则开放、中日韩合作、黄河流域协同发展、绿色低碳”等9大领域,发布了向全省复制推广的38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其中,烟台自贸片区共计14项成果入选。
截至目前,烟台片区1项创新入选国务院改革试点经验、2项创新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2项创新入选国家部委自行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累计35项获国家部委认可推广、82项获省政府复制推广。
今年以来,烟台片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赋能发展为目标,全力打造改革“试验田”、开放“新高地”。在本批入选的14项制度创新成果中,4项评为“改革试点经验”、10项评为“最佳实践案例”,主要呈现出“更加注重服务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更加注重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响应市场主体关切”三个特点。
更加注重服务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今年来,烟台片区主动对接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聚焦投资贸易便利、绿色低碳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不断开展改革探索。在投资贸易便利领域,烟台片区入选6项创新成果、超全省半数。在绿色低碳发展领域,推出化工产业出口产品“碳足迹”评价管理新模式。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追踪体系,率先完成200余种产品“碳足迹”核算,形成现代化工产业能耗、产品、技术全方位低碳转型的新路径,进一步提升企业应对欧盟碳关税能力。
更加注重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来,烟台片区聚焦影响产业发展的制度卡点,阻碍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加快形成的政策盲点,推出6项省级制度创新成果,持续输出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自贸方案”。赋能化工新材料产业方面,推出“非现场执法”新模式。承接“非现场执法”国家级试点,建立执法统一标准,实施差异化监管,推动执法方式从“拉网式”向“精准化”转变,累计为100余家企业提供“守信”服务便利。赋能汽车及新能源产业方面,推出研发技术服务出口“合同分割”新模式。按照“研发项目”实时退税,解决研发技术服务合同期满后才能申报退税难题,为试点企业办理退税3.5亿元,大幅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
更加注重响应市场主体关切。今年来,烟台片区聚焦解决市场主体急难愁盼问题,推出一批改革含金量高、企业获得感强的制度创新成果,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针对专利成果“转化难”、中小企业技术“获取难”等问题,推出专利开放许可跨省交易新模式。联动珠海横琴新区,搭建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平台,发布专利技术清单,绘制企业“专利需求画像”,“按图索骥”寻找技术供给方,有效促进供需对接、提高许可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目前已累计达成专利许可100余件次,让更多专利从“书架”走上“货架”。
近年来,烟台片区以系统性、突破性改革持续增强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资源要素配置功能,全力开展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海洋经济等全产业链集成创新,不断解决制约企业经营、影响产业发展的政策卡点和制度瓶颈,赋能新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本报烟台讯 12月1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山东自贸试验区推广制度创新成果有关情况。会上,围绕“投资贸易便利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金融开放创新、数字经济、政府管理创新、边境后规则开放、中日韩合作、黄河流域协同发展、绿色低碳”等9大领域,发布了向全省复制推广的38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其中,烟台自贸片区共计14项成果入选。
截至目前,烟台片区1项创新入选国务院改革试点经验、2项创新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2项创新入选国家部委自行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累计35项获国家部委认可推广、82项获省政府复制推广。
今年以来,烟台片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赋能发展为目标,全力打造改革“试验田”、开放“新高地”。在本批入选的14项制度创新成果中,4项评为“改革试点经验”、10项评为“最佳实践案例”,主要呈现出“更加注重服务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更加注重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响应市场主体关切”三个特点。
更加注重服务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今年来,烟台片区主动对接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聚焦投资贸易便利、绿色低碳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不断开展改革探索。在投资贸易便利领域,烟台片区入选6项创新成果、超全省半数。在绿色低碳发展领域,推出化工产业出口产品“碳足迹”评价管理新模式。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追踪体系,率先完成200余种产品“碳足迹”核算,形成现代化工产业能耗、产品、技术全方位低碳转型的新路径,进一步提升企业应对欧盟碳关税能力。
更加注重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来,烟台片区聚焦影响产业发展的制度卡点,阻碍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加快形成的政策盲点,推出6项省级制度创新成果,持续输出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自贸方案”。赋能化工新材料产业方面,推出“非现场执法”新模式。承接“非现场执法”国家级试点,建立执法统一标准,实施差异化监管,推动执法方式从“拉网式”向“精准化”转变,累计为100余家企业提供“守信”服务便利。赋能汽车及新能源产业方面,推出研发技术服务出口“合同分割”新模式。按照“研发项目”实时退税,解决研发技术服务合同期满后才能申报退税难题,为试点企业办理退税3.5亿元,大幅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
更加注重响应市场主体关切。今年来,烟台片区聚焦解决市场主体急难愁盼问题,推出一批改革含金量高、企业获得感强的制度创新成果,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针对专利成果“转化难”、中小企业技术“获取难”等问题,推出专利开放许可跨省交易新模式。联动珠海横琴新区,搭建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平台,发布专利技术清单,绘制企业“专利需求画像”,“按图索骥”寻找技术供给方,有效促进供需对接、提高许可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目前已累计达成专利许可100余件次,让更多专利从“书架”走上“货架”。
近年来,烟台片区以系统性、突破性改革持续增强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资源要素配置功能,全力开展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海洋经济等全产业链集成创新,不断解决制约企业经营、影响产业发展的政策卡点和制度瓶颈,赋能新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