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产教融合“精耕细作” 锻造“双师”精锐团队
2024-12-1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校企融合的职业教育技能大师教学团队
|
![]() |
信息工程系教师在中国重汽集团教师实践基地交流研讨
|
□杨姗 王绪峰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在推进教育强国与数字中国两大国家战略中,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产业升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举措,“金师”建设进一步强调了双师队伍的重要性。近年来,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制定“党建引领、名师领航、分级分层、精准培养、协同创新、共同提升”总体工作思路,聚焦教师能力提升,以“引领·创新·发展”为主题,围绕“优师之德、优师之质、优师之能、优师之技”四优培养途径,开展党建工作示范创建、教育教学质量创优以及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锻造一支在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产教融合、技术创新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创新团队。
名师领航 多措并举
搭建校企双师成长平台
信息工程系贯彻“匠心、匠技、匠品、匠艺”的师资队伍培养理念,依托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全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需求,联合华为、浪潮、腾讯等企业,以国家级名师和省级技术技能大师为领航人,通过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技术共研等方式,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现“制度和文化融通、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理实互融、专创相融、中外交融”六融共促。搭建培训交流平台、赛教融合平台、科研和社会服务平台,实现团队教师共生共长、赛教互促、协同创新,推进团队教师能力全面提升。
分层分类 精准培养
构建一体化教师发展体系
聚焦教师能力提升,遵循“分层分类、精准培养”的原则,对接学院师德师风考核、教师岗位职责、聘期考核等办法,贯穿个人发展、专业建设、系部任务等目标,以师风师德修养能力为基石,确立“青年教师能上讲台、骨干教师站稳讲台、名师名匠技艺精湛、领军人物权威引领”的四阶教师成长路径,构建“标准引领、目标贯穿、项目驱动”的一体化教师发展体系。根据教师特点制定一人一案的五年成长发展方案,实施二对一“传、帮、带”青蓝工程,企业导师和经验丰富的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形成师徒关系,针对青年教师在技术研发、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具体指导和支持,师徒协同创新、共同进步,提高团队教师的数字素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专业建设、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能力,形成良好的教学相长氛围。
多元协同 平台支撑
实施素质能力提升工程
信息工程系基于“多元协同、全面提升”理念,搭建政校行企多元协同培训平台,依据四阶教师发展标准,针对教师自身培训需求,将培训内容分为数字素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专业建设、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六个维度,构建“六维四段”教师发展培训体系,实施教师能力素质提升培训。借助学院质量诊改平台和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项目管理系统,实施精准化效果诊断,动态调整培训内容与方法,确保培训内容始终与时代发展需求同频共振,提升团队学习力、创新力、执行力、凝聚力、影响力、内生力六个方面的核心能力。
在一系列组合拳的助推下,近年来,信息工程系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能力大幅提升,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水平双师型教师。立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1个,建成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2个、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系部教师获全国技术能手3名、山东省技术能手9名、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山东省职业教育青年技能名师2名、山东省技工教育先进个人1名,教师参加省级及以上大赛获奖30余项,“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5%。
今后,信息工程系将继续发挥党建示范引领作用,强化组织领导,依托资源整合、平台搭建、大师引领、项目推进,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深化产教融合改革,筑牢教师思想政治根基,锻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团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在推进教育强国与数字中国两大国家战略中,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产业升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举措,“金师”建设进一步强调了双师队伍的重要性。近年来,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制定“党建引领、名师领航、分级分层、精准培养、协同创新、共同提升”总体工作思路,聚焦教师能力提升,以“引领·创新·发展”为主题,围绕“优师之德、优师之质、优师之能、优师之技”四优培养途径,开展党建工作示范创建、教育教学质量创优以及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锻造一支在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产教融合、技术创新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创新团队。
名师领航 多措并举
搭建校企双师成长平台
信息工程系贯彻“匠心、匠技、匠品、匠艺”的师资队伍培养理念,依托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全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需求,联合华为、浪潮、腾讯等企业,以国家级名师和省级技术技能大师为领航人,通过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技术共研等方式,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现“制度和文化融通、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理实互融、专创相融、中外交融”六融共促。搭建培训交流平台、赛教融合平台、科研和社会服务平台,实现团队教师共生共长、赛教互促、协同创新,推进团队教师能力全面提升。
分层分类 精准培养
构建一体化教师发展体系
聚焦教师能力提升,遵循“分层分类、精准培养”的原则,对接学院师德师风考核、教师岗位职责、聘期考核等办法,贯穿个人发展、专业建设、系部任务等目标,以师风师德修养能力为基石,确立“青年教师能上讲台、骨干教师站稳讲台、名师名匠技艺精湛、领军人物权威引领”的四阶教师成长路径,构建“标准引领、目标贯穿、项目驱动”的一体化教师发展体系。根据教师特点制定一人一案的五年成长发展方案,实施二对一“传、帮、带”青蓝工程,企业导师和经验丰富的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形成师徒关系,针对青年教师在技术研发、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具体指导和支持,师徒协同创新、共同进步,提高团队教师的数字素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专业建设、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能力,形成良好的教学相长氛围。
多元协同 平台支撑
实施素质能力提升工程
信息工程系基于“多元协同、全面提升”理念,搭建政校行企多元协同培训平台,依据四阶教师发展标准,针对教师自身培训需求,将培训内容分为数字素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专业建设、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六个维度,构建“六维四段”教师发展培训体系,实施教师能力素质提升培训。借助学院质量诊改平台和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项目管理系统,实施精准化效果诊断,动态调整培训内容与方法,确保培训内容始终与时代发展需求同频共振,提升团队学习力、创新力、执行力、凝聚力、影响力、内生力六个方面的核心能力。
在一系列组合拳的助推下,近年来,信息工程系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能力大幅提升,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水平双师型教师。立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1个,建成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2个、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系部教师获全国技术能手3名、山东省技术能手9名、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山东省职业教育青年技能名师2名、山东省技工教育先进个人1名,教师参加省级及以上大赛获奖30余项,“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5%。
今后,信息工程系将继续发挥党建示范引领作用,强化组织领导,依托资源整合、平台搭建、大师引领、项目推进,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深化产教融合改革,筑牢教师思想政治根基,锻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团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