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拧紧燃气安全阀 守护万家烟火气

2024-12-13 作者: 刘一颖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刘一颖

  “平台有预警和报警功能,发现潜在安全隐患后,会第一时间自动触发报警机制……”在济南能源集团所属山东港华燃气集团有限公司,调度人员正在对前端巡检车辆和人员实时采集并传输到济南能源ERP智慧燃气运营平台的数据进行分析汇总,“一图展示、一屏呈现”快速掌握运行状况,有针对性地分类处理,确保燃气管网运维安全。
  城镇燃气安全涉及千家万户,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开展以来,山东紧盯燃气安全风险点,扎实开展全省城镇燃气管道设施安全专项治理,成立工作专班牵头抓总、督导落实、协调各方,压紧压实属地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全链条消除风险隐患,智慧赋能织密“安全网”,筑牢燃气安全“防火墙”。
  聚焦破解燃气管道设施“链条长、风险大、整治难”突出问题,山东研究制订专项治理实施方案,明确管道设施自身缺陷、外部因素影响、日常运行维护、部门监督管理等4方面28种情形治理重点,采取务实管用措施确保取得实效。部署开展隐患排查、更新改造、用户端整治提升、瓶装液化气打非治违、安全智慧监管等“十大攻坚行动”,明确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细化节点任务,以重点攻坚带动燃气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我们结合本行业本领域特点,针对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隐患,编印工作指引,制定覆盖12个场景、237项检查要点的检查执法指导手册,对隐患排查作出系统性规范。”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城市建设处处长李晓军介绍,通过组织企业全面自查、16市交叉检查、聘请第三方暗访检查等开展大排查、大起底,全力消除盲区死角,具体点位问题督促即知即改,面上问题统筹制定整改措施,确保问题清零见底。截至目前,全省共排查燃气用户2878万户、燃气管道31万公里,更新改造管道2497公里。
  探索跨地区监管执法模式,淄博、东营等7市城镇燃气(管道设施)安全专项治理工作专班签订城镇燃气领域跨地市监管执法协作框架协议,构建“违法线索互联、执法标准互通、违法案件共查、执法效果共享”监管机制,形成同题共答、同向发力的工作合力,提升联合监管执法效率。
  打击“黑气贩”“黑窝点”“黑气瓶”是瓶装液化气打非治违的重点和难点。各地公安、住建、城管、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部门密切配合,紧盯小吃街、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地区等重点领域以及小餐饮、小商店等“九小场所”,开展常态化察访和联合执法检查,对不明气源等“三黑”问题线索追踪溯源、一查到底,让非法贩售、运输、储存、配送瓶装液化气行为无处遁形。为巩固打非治违成果,山东坚持疏堵结合,推动液化气送气工纳入规范化管理。对取得送气工培训合格证的,鼓励采取市场化手段,纳入企业统一配送体系;对没有取得培训合格证的,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帮助其尽快通过考核,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前共培训送气工取证643人,帮助622人加入正规瓶装液化石油气企业工作。
  推动“小散弱”燃气企业规模化整合,推行“一瓶一码一档”追溯系统,实现液化石油气钢瓶信息全流程可追溯;推进用户端不锈钢波纹管、报警器、切断阀“安全措施三件套”加装;加快燃气安全监管平台建设,主城区加装物联感知设备,管道天然气企业智慧监测平台逐步实现市县联网运行……山东聚焦基础支撑,围绕本质安全水平提升,推出了一系列硬招数、实措施,向规范化要安全,向信息化要质效,拧紧燃气安全阀,守牢安全底线。
  □ 本报记者 刘一颖

  “平台有预警和报警功能,发现潜在安全隐患后,会第一时间自动触发报警机制……”在济南能源集团所属山东港华燃气集团有限公司,调度人员正在对前端巡检车辆和人员实时采集并传输到济南能源ERP智慧燃气运营平台的数据进行分析汇总,“一图展示、一屏呈现”快速掌握运行状况,有针对性地分类处理,确保燃气管网运维安全。
  城镇燃气安全涉及千家万户,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开展以来,山东紧盯燃气安全风险点,扎实开展全省城镇燃气管道设施安全专项治理,成立工作专班牵头抓总、督导落实、协调各方,压紧压实属地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全链条消除风险隐患,智慧赋能织密“安全网”,筑牢燃气安全“防火墙”。
  聚焦破解燃气管道设施“链条长、风险大、整治难”突出问题,山东研究制订专项治理实施方案,明确管道设施自身缺陷、外部因素影响、日常运行维护、部门监督管理等4方面28种情形治理重点,采取务实管用措施确保取得实效。部署开展隐患排查、更新改造、用户端整治提升、瓶装液化气打非治违、安全智慧监管等“十大攻坚行动”,明确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细化节点任务,以重点攻坚带动燃气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我们结合本行业本领域特点,针对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隐患,编印工作指引,制定覆盖12个场景、237项检查要点的检查执法指导手册,对隐患排查作出系统性规范。”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城市建设处处长李晓军介绍,通过组织企业全面自查、16市交叉检查、聘请第三方暗访检查等开展大排查、大起底,全力消除盲区死角,具体点位问题督促即知即改,面上问题统筹制定整改措施,确保问题清零见底。截至目前,全省共排查燃气用户2878万户、燃气管道31万公里,更新改造管道2497公里。
  探索跨地区监管执法模式,淄博、东营等7市城镇燃气(管道设施)安全专项治理工作专班签订城镇燃气领域跨地市监管执法协作框架协议,构建“违法线索互联、执法标准互通、违法案件共查、执法效果共享”监管机制,形成同题共答、同向发力的工作合力,提升联合监管执法效率。
  打击“黑气贩”“黑窝点”“黑气瓶”是瓶装液化气打非治违的重点和难点。各地公安、住建、城管、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部门密切配合,紧盯小吃街、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地区等重点领域以及小餐饮、小商店等“九小场所”,开展常态化察访和联合执法检查,对不明气源等“三黑”问题线索追踪溯源、一查到底,让非法贩售、运输、储存、配送瓶装液化气行为无处遁形。为巩固打非治违成果,山东坚持疏堵结合,推动液化气送气工纳入规范化管理。对取得送气工培训合格证的,鼓励采取市场化手段,纳入企业统一配送体系;对没有取得培训合格证的,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帮助其尽快通过考核,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前共培训送气工取证643人,帮助622人加入正规瓶装液化石油气企业工作。
  推动“小散弱”燃气企业规模化整合,推行“一瓶一码一档”追溯系统,实现液化石油气钢瓶信息全流程可追溯;推进用户端不锈钢波纹管、报警器、切断阀“安全措施三件套”加装;加快燃气安全监管平台建设,主城区加装物联感知设备,管道天然气企业智慧监测平台逐步实现市县联网运行……山东聚焦基础支撑,围绕本质安全水平提升,推出了一系列硬招数、实措施,向规范化要安全,向信息化要质效,拧紧燃气安全阀,守牢安全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