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开展文化惠民活动666场次,惠及群众81万余人,拉动消费990万余元
钢城区:文化清泉基层流淌
2024-12-1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姜斌 本报通讯员 王超
高质量、有吸引力的文化惠民活动一直是基层群众的期盼。今年以来,济南市钢城区在丰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方面持续发力,以提振文化聚人气、打造活动促消费,推动群众文化从“单一化”到“多元化”,从形式单调到百花齐放,让老年人有所乐、青年人有所为、少年儿童有所获,真正让群众文化生活热起来、活起来。
夜幕降临,大汶河畔,钢城光影艺术文化展仿佛带市民穿越到另一个次元,感受光影魔法笼罩的世界。在钢城区百姓歌手大赛现场,聆听钢城“好声音”,享受着美好的诗意生活;“祖国大好河山”中国青绿山水画院中国画六省巡回展来到家门口,让老百姓近距离感受到了高质量的中国山水画魅力;在全省青少年象棋锦标赛中行车跃马方寸间,参赛孩子们棋逢对手乐趣无边……
钢城区按照“春来汶水绿如蓝”“映日荷花别样红”“缤纷五彩绘秋田”“箫鼓追随春社近”四个篇章串联全区特色文化活动,全力培育“汶河四季”文旅活动品牌。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文化惠民活动666场次,惠及群众81万余人,拉动消费990万余元,基本实现了“货卖得出去,人留得下来”的目标,其中开展中国画作品展、新春灯会展、市属院团演出、“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钢城区光影艺术展等活动314场次。
数据的背后是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生动呈现。钢城区立足基层文化资源优势,充分调动基层文艺骨干、文艺爱好者积极性,随时开起“文化小灶”,将社区文化、乡风文明、政策宣传、移风易俗等内容有机结合,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振精气神的同时,传递着基层文明新风尚。
每周三汶源街道湖滨社区“红湖剧院”艺术团排练展演时刻,从悠扬的歌曲到轻盈的舞蹈,从活泼的快板到诙谐的小品,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大餐。“红湖剧院”艺术团有能歌善舞的“红湖合唱团”、琴艺高超的“红湖古琴社”、妙笔生花的“红湖文学社”……“我们‘红湖剧院’艺术团要发挥社区老党员的余热,把爱好变成专业,社区需要什么,我们就创作什么,而且只出精品。”“红湖剧院”艺术团二团团长宋艳东说。
文化活动,犹如一股清泉,在乡村田野间流淌。“俺就喜欢听戏、看戏,前几天刚看了豫剧《穆桂英挂帅》,今晚蟠龙梆子来唱《墙头记》,快点走,要不就没有好位置了。”里辛街道潘家庄村村民赵大娘拿着小板凳忙着去广场“占座”。台上演员们身着戏服,通过细腻的表情、形象的动作和富有感染力的唱腔,将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在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文乐民、成风化人。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将“文化大餐”直接送到群众身边,让群众乐享高质量文化生活。钢城区将继续立足群众需求,因地制宜开展百姓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打造更多文艺精品力作,与时俱进、常办常新,让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多更广惠及人民群众,润泽钢城。
高质量、有吸引力的文化惠民活动一直是基层群众的期盼。今年以来,济南市钢城区在丰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方面持续发力,以提振文化聚人气、打造活动促消费,推动群众文化从“单一化”到“多元化”,从形式单调到百花齐放,让老年人有所乐、青年人有所为、少年儿童有所获,真正让群众文化生活热起来、活起来。
夜幕降临,大汶河畔,钢城光影艺术文化展仿佛带市民穿越到另一个次元,感受光影魔法笼罩的世界。在钢城区百姓歌手大赛现场,聆听钢城“好声音”,享受着美好的诗意生活;“祖国大好河山”中国青绿山水画院中国画六省巡回展来到家门口,让老百姓近距离感受到了高质量的中国山水画魅力;在全省青少年象棋锦标赛中行车跃马方寸间,参赛孩子们棋逢对手乐趣无边……
钢城区按照“春来汶水绿如蓝”“映日荷花别样红”“缤纷五彩绘秋田”“箫鼓追随春社近”四个篇章串联全区特色文化活动,全力培育“汶河四季”文旅活动品牌。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文化惠民活动666场次,惠及群众81万余人,拉动消费990万余元,基本实现了“货卖得出去,人留得下来”的目标,其中开展中国画作品展、新春灯会展、市属院团演出、“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钢城区光影艺术展等活动314场次。
数据的背后是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生动呈现。钢城区立足基层文化资源优势,充分调动基层文艺骨干、文艺爱好者积极性,随时开起“文化小灶”,将社区文化、乡风文明、政策宣传、移风易俗等内容有机结合,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振精气神的同时,传递着基层文明新风尚。
每周三汶源街道湖滨社区“红湖剧院”艺术团排练展演时刻,从悠扬的歌曲到轻盈的舞蹈,从活泼的快板到诙谐的小品,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大餐。“红湖剧院”艺术团有能歌善舞的“红湖合唱团”、琴艺高超的“红湖古琴社”、妙笔生花的“红湖文学社”……“我们‘红湖剧院’艺术团要发挥社区老党员的余热,把爱好变成专业,社区需要什么,我们就创作什么,而且只出精品。”“红湖剧院”艺术团二团团长宋艳东说。
文化活动,犹如一股清泉,在乡村田野间流淌。“俺就喜欢听戏、看戏,前几天刚看了豫剧《穆桂英挂帅》,今晚蟠龙梆子来唱《墙头记》,快点走,要不就没有好位置了。”里辛街道潘家庄村村民赵大娘拿着小板凳忙着去广场“占座”。台上演员们身着戏服,通过细腻的表情、形象的动作和富有感染力的唱腔,将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在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文乐民、成风化人。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将“文化大餐”直接送到群众身边,让群众乐享高质量文化生活。钢城区将继续立足群众需求,因地制宜开展百姓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打造更多文艺精品力作,与时俱进、常办常新,让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多更广惠及人民群众,润泽钢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