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艺术设计:教育数字化驱动下跨学科教学模式研究

2024-12-0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刘琨
  
  2024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强调要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人工智能(AI)技术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力,探讨其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融合,以及这种融合如何促进跨学科教学模式的发展,不仅代表了技术进步的趋势,更是教育领域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实践路径。
  “智艺融合”:人工智能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深度交织。人工智能技术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应用不仅改变了艺术创作的工具和方法,还重塑了艺术教育的教学模式。AI辅助设计工具的开发,使得学生能够在创作过程中更加深入探索艺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些工具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和大数据分析,能够分析大量的艺术作品,识别出不同的风格及其背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设计灵感和建议。如Google Arts & Culture团队开发的“AI Experiments”项目,允许用户在限定时间内画出一个物体,AI尝试猜测用户画的是什么,这个项目被教育工作者用于艺术设计课程中,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此外,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可以帮助设计师快速分析大量的艺术作品,从中提取出有价值的要素和风格,并提供融合渠道,为新的设计提供参考。
  通过AI辅助设计工具,学生能够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中自由表达自己的创意,也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工具。多种AI平台提供灵感来源,利用风格迁移创造独特艺术效果,实现自动化设计过程。这种融合不仅提升了设计效率,而且激发了艺术设计学科的创新思维,挑战了传统审美观念,促使设计者重新思考艺术的本质和价值。
  “跨科共生”:跨学科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实践。跨学科教学模式有助于打破学科之间壁垒,促进知识的融合和创新。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类学科,涉及到艺术、科学人文等领域。通过跨学科教学,学生可以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综合素质,进一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卡内基梅隆大学的BXA项目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BXA中的字母“B”和“A”分别指代“Bachelor”和“Arts”,“X”则是交叉学科的意思。BXA项目允许学生同时在艺术和其他领域(如计算机科学、人文学科或自然科学)中学习,通过科技赋能培养他们在多个学术领域中的创新能力和多样化技能。
  跨学科教学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不同学科的教师可以共同参与教学,分享各自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跨学科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教学能力,这涉及对艺术设计及相关领域的理解和应用。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跨学科教学的需求。跨学科教学还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和环境,包括跨学科的课程设置、实验室设施、校企合作等。
  “数教赋能”:教育数字化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多维影响。教育数字化为艺术设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灵活的教学方式。一方面,数字平台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和能力,为每个学生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及路径,这种个性化的学习路径,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节奏和兴趣深入探索。另一方面,教育数字化还促进了教学评价的科学化,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不足,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自我认知和学习能力。艺术作品的智能评价与分析方面,AI系统能够通过图像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艺术作品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这种评价不仅包括作品的美学价值,还包括其在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下的意义,促进了教育评价体系的科学化。
  而在线教学和虚拟实验室等数字化教学方式的介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为艺术设计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多种虚拟平台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艺术体验,使他们能够在虚拟环境中探索和实践艺术设计。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也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未来挑战”:跨学科教学的发展前景与挑战。人工智能与艺术设计的融合为跨学科教学模式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教师和学生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适应新的技术和教学模式。跨学科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这对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人工智能生成的艺术作品可能引发版权和伦理等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政策。
  面对这些挑战,教育界需要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艺术设计人才。这不仅是对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响应,也是对教育现代化的积极实践。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与艺术设计教育的融合将更加紧密,为艺术设计的未来开辟出更加广阔的道路。此外,通过AI赋能,学生可以在跨学科的项目中与不同专业的学生合作,共同开发结合艺术和科技的创新项目,这种跨学科的合作也一定程度提升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人工智能与艺术设计的融合以及教育数字化的发展为跨学科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艺术设计人才,这是对教育现代化的积极实践。通过这种融合,期待一个更加多元、开放和创新的艺术教育未来。
  (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
    
  □刘琨
  
  2024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强调要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人工智能(AI)技术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力,探讨其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融合,以及这种融合如何促进跨学科教学模式的发展,不仅代表了技术进步的趋势,更是教育领域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实践路径。
  “智艺融合”:人工智能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深度交织。人工智能技术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应用不仅改变了艺术创作的工具和方法,还重塑了艺术教育的教学模式。AI辅助设计工具的开发,使得学生能够在创作过程中更加深入探索艺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些工具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和大数据分析,能够分析大量的艺术作品,识别出不同的风格及其背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设计灵感和建议。如Google Arts & Culture团队开发的“AI Experiments”项目,允许用户在限定时间内画出一个物体,AI尝试猜测用户画的是什么,这个项目被教育工作者用于艺术设计课程中,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此外,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可以帮助设计师快速分析大量的艺术作品,从中提取出有价值的要素和风格,并提供融合渠道,为新的设计提供参考。
  通过AI辅助设计工具,学生能够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中自由表达自己的创意,也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工具。多种AI平台提供灵感来源,利用风格迁移创造独特艺术效果,实现自动化设计过程。这种融合不仅提升了设计效率,而且激发了艺术设计学科的创新思维,挑战了传统审美观念,促使设计者重新思考艺术的本质和价值。
  “跨科共生”:跨学科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实践。跨学科教学模式有助于打破学科之间壁垒,促进知识的融合和创新。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类学科,涉及到艺术、科学人文等领域。通过跨学科教学,学生可以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综合素质,进一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卡内基梅隆大学的BXA项目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BXA中的字母“B”和“A”分别指代“Bachelor”和“Arts”,“X”则是交叉学科的意思。BXA项目允许学生同时在艺术和其他领域(如计算机科学、人文学科或自然科学)中学习,通过科技赋能培养他们在多个学术领域中的创新能力和多样化技能。
  跨学科教学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不同学科的教师可以共同参与教学,分享各自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跨学科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教学能力,这涉及对艺术设计及相关领域的理解和应用。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跨学科教学的需求。跨学科教学还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和环境,包括跨学科的课程设置、实验室设施、校企合作等。
  “数教赋能”:教育数字化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多维影响。教育数字化为艺术设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灵活的教学方式。一方面,数字平台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和能力,为每个学生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及路径,这种个性化的学习路径,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节奏和兴趣深入探索。另一方面,教育数字化还促进了教学评价的科学化,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不足,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自我认知和学习能力。艺术作品的智能评价与分析方面,AI系统能够通过图像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艺术作品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这种评价不仅包括作品的美学价值,还包括其在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下的意义,促进了教育评价体系的科学化。
  而在线教学和虚拟实验室等数字化教学方式的介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为艺术设计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多种虚拟平台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艺术体验,使他们能够在虚拟环境中探索和实践艺术设计。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也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未来挑战”:跨学科教学的发展前景与挑战。人工智能与艺术设计的融合为跨学科教学模式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教师和学生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适应新的技术和教学模式。跨学科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这对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人工智能生成的艺术作品可能引发版权和伦理等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政策。
  面对这些挑战,教育界需要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艺术设计人才。这不仅是对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响应,也是对教育现代化的积极实践。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与艺术设计教育的融合将更加紧密,为艺术设计的未来开辟出更加广阔的道路。此外,通过AI赋能,学生可以在跨学科的项目中与不同专业的学生合作,共同开发结合艺术和科技的创新项目,这种跨学科的合作也一定程度提升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人工智能与艺术设计的融合以及教育数字化的发展为跨学科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艺术设计人才,这是对教育现代化的积极实践。通过这种融合,期待一个更加多元、开放和创新的艺术教育未来。
  (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