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专家学者齐聚烟台,聚焦以王懿荣文化为主题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架构交流桥梁 传承文化根脉

2024-11-15 作者: 杨秀萍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杨秀萍
  通讯员 滕一菲 报道
  本报烟台讯 11月6日至7日,第二届王懿荣文化传承交流会在王懿荣故里烟台举办。全国各地专家学者齐聚烟台,共同弘扬以王懿荣文化为主题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25年前,对金石文物颇有研究的王懿荣偶然间发现龙骨上刻画的文字,当即便觉不凡,细心考究后发现其为商代卜骨上的文字,自此,甲骨文终现于世。王懿荣慧眼识甲骨,将中国信史提前了1000余年,在中华文明史烙下一个深深的印记,成为甲骨文文化的“一代宗师”。他的治学精神、爱国精神成为一笔宝贵的遗产,供后世发扬传承。
  11月6日,在福山区文博苑,纪念王懿荣发现甲骨文125周年书法展开幕式暨王帅先生捐赠活动仪式举行。阿里巴巴荣誉合伙人、芸廷文化发起人、鲁东大学特聘教授王帅向王懿荣纪念馆捐赠藏品,包括王懿荣旧藏仲偁父钟全角拓、王文敏父子兄弟手札等。“捐献这些物品一方面是我对家乡的情谊,另一方面也希望推动王懿荣文化的学术研究。”王帅说。捐赠活动后,纪念王懿荣发现甲骨文125周年书法展正式开幕,此次书法展精选125幅来自全国各地书法家的优秀作品,展现不同书法家对甲骨文文化的深刻理解。7日上午,第二届王懿荣文化传承交流会正式启动,烟台市政协党组成员、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刘学祥向福山区政协、烟台市博物馆、烟台图书馆、王懿荣纪念馆捐赠即将面世的《王懿荣集·烟台馆藏书札》。
  据了解,烟台市一直高度重视王懿荣文化的研究传承工作,先后建成了王懿荣纪念馆、王懿荣甲骨学研究会、甲骨文研究所,设立了王懿荣高级中学、王懿荣小学、王懿荣文化广场,开展了王懿荣文化专门研究、甲骨学专题研究等活动,不仅让王懿荣精神积淀在烟台群众的血脉里,融入烟台的城市品格,更让王懿荣走出烟台,走向全国,被公众熟知,被历史铭记。
  其中,设立在王懿荣祖籍所在地福山的王懿荣纪念馆,集中展示了王懿荣的遗物,包括手札、书信、著作、书法、甲骨文片等300余件,系统诠释了王懿荣生平,将甲骨文文明“馆藏”,为汉字发展立下“见证”。
  如今的王懿荣纪念馆,还细挖馆藏文物趣味性,通过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等形式,打磨“文博苑里过大年”“中小学生甲骨文书法作品展”等经典主题活动品牌,持续开展历史文化、自然科普、主题教育宣讲等社教活动。同时,面向学生群体,设计开发了多种主题的研学课程和项目,如“甲骨文化探秘之旅”“甲骨文与汉字起源”等,让学生们在感知科技与传统的碰撞中得到启发,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记者 杨秀萍
  通讯员 滕一菲 报道
  本报烟台讯 11月6日至7日,第二届王懿荣文化传承交流会在王懿荣故里烟台举办。全国各地专家学者齐聚烟台,共同弘扬以王懿荣文化为主题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25年前,对金石文物颇有研究的王懿荣偶然间发现龙骨上刻画的文字,当即便觉不凡,细心考究后发现其为商代卜骨上的文字,自此,甲骨文终现于世。王懿荣慧眼识甲骨,将中国信史提前了1000余年,在中华文明史烙下一个深深的印记,成为甲骨文文化的“一代宗师”。他的治学精神、爱国精神成为一笔宝贵的遗产,供后世发扬传承。
  11月6日,在福山区文博苑,纪念王懿荣发现甲骨文125周年书法展开幕式暨王帅先生捐赠活动仪式举行。阿里巴巴荣誉合伙人、芸廷文化发起人、鲁东大学特聘教授王帅向王懿荣纪念馆捐赠藏品,包括王懿荣旧藏仲偁父钟全角拓、王文敏父子兄弟手札等。“捐献这些物品一方面是我对家乡的情谊,另一方面也希望推动王懿荣文化的学术研究。”王帅说。捐赠活动后,纪念王懿荣发现甲骨文125周年书法展正式开幕,此次书法展精选125幅来自全国各地书法家的优秀作品,展现不同书法家对甲骨文文化的深刻理解。7日上午,第二届王懿荣文化传承交流会正式启动,烟台市政协党组成员、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刘学祥向福山区政协、烟台市博物馆、烟台图书馆、王懿荣纪念馆捐赠即将面世的《王懿荣集·烟台馆藏书札》。
  据了解,烟台市一直高度重视王懿荣文化的研究传承工作,先后建成了王懿荣纪念馆、王懿荣甲骨学研究会、甲骨文研究所,设立了王懿荣高级中学、王懿荣小学、王懿荣文化广场,开展了王懿荣文化专门研究、甲骨学专题研究等活动,不仅让王懿荣精神积淀在烟台群众的血脉里,融入烟台的城市品格,更让王懿荣走出烟台,走向全国,被公众熟知,被历史铭记。
  其中,设立在王懿荣祖籍所在地福山的王懿荣纪念馆,集中展示了王懿荣的遗物,包括手札、书信、著作、书法、甲骨文片等300余件,系统诠释了王懿荣生平,将甲骨文文明“馆藏”,为汉字发展立下“见证”。
  如今的王懿荣纪念馆,还细挖馆藏文物趣味性,通过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等形式,打磨“文博苑里过大年”“中小学生甲骨文书法作品展”等经典主题活动品牌,持续开展历史文化、自然科普、主题教育宣讲等社教活动。同时,面向学生群体,设计开发了多种主题的研学课程和项目,如“甲骨文化探秘之旅”“甲骨文与汉字起源”等,让学生们在感知科技与传统的碰撞中得到启发,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