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2024-10-3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王延敏
  
  山东省聊城市和重庆彭水郁山镇作为红色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深厚的红色历史底蕴。这些红色文化蕴含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本文内容是笔者作为“鲁渝协作教育帮扶”工作中的一名援渝思政课教师,于2023年8月至2024年7月在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郁山镇支教期间,将重庆市彭水自治县和山东省聊城市两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实践探索。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密切联系社会实践,分析红色文化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作用,以期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将两地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
  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将红色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构建育人合力显著的立德树人格局。
  强化道德教育,提升道德水平。红色文化中的革命道德和革命传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通过红色文化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升道德水平,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增强法治意识,培养法治精神。红色文化中的革命纪律和革命法规是法治精神的重要体现。将红色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增强法治意识,培养法治精神。
  将两地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具体方式
  挖掘红色资源,拓展教学内容。挖掘红色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是一个既具有教育意义又充满创新性的过程。支教期间,充分挖掘所支教的郁山中学校所在地郁山镇的红色文化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郁山镇地处西面偏僻之地,绵延大川之中,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古迹有黄庭坚衣冠冢、唐太子李承乾墓、古盐井等。郁山有一个盐井,在夏代之前,就开始利用盐泉制盐。另外,郁山在先秦时开始采矿炼丹,这里的盐丹文化与四川自贡齐名。在讲授七年级下册《青春飞扬》中“自强”这一内容时,让学生提前搜集素材,了解盐丹的开发和生产过程历经数千年,充分展现出人们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决心。然后让学生谈盐丹开发和生产过程对自己如何实现青春梦想的启示,学生在沉浸式的思考和兴致勃勃的课堂展示中,深刻体悟到美好青春梦想的实现要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不懈的坚持。
  融入红色影片,激发拼搏之志。郁山当地学生与聊城学生相比,活泼好动、机灵聪慧但耐心不足,这就需要思政教师不断拓展教学内容以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持续专注力。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在讲授七年级上册《感受生命的意义》一课时,安排学生在学习这节课内容之前结伴去参观当地老百姓自发修建的“怀龙亭”和“德政碑”。然后在课堂教学时播放两个小影片:一是当年贺龙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一百六十九旅长时,奉命驻军郁山,智勇双全整治军纪、杀富济贫,保护一方平安,深受当地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贺龙离开后,当地百姓自发修建了“怀龙亭”,以纪念“功比宗韩”的贺龙旅长。二是播放聊城市莘县学生在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烈士陵园祭扫仪式的视频。陵园埋忠骨,忠血染红旗。在烈士纪念碑下,学生心怀崇敬,擦拭墓碑,敬献鲜花。学生在对两地英雄事迹的震撼和感动中了解革命的艰苦历程,感受革命先辈的历史功勋。学生在追思先人、缅怀先烈丰功伟绩的同时纷纷表示要继承先烈遗志,铭记历史使命,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志向,勇担时代责任。
  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将红色文化多维度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例如,根据彭水当地学生喜欢表达但学科素养有待提升这一特点,让学生讲述红色故事,例如郁山镇的革命历史、革命英雄事迹、革命遗址等,还利用绘制红色文化地图、唱红色歌曲、讲红色故事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受聊城市莘县组织学生和教师参观百里红色文化长廊的启示,组织学生参观郁山镇晶丝苕粉工厂、去学校附近的郁江河畔进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在教学中,注意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举办红色诗词朗诵大赛、手工制作简易红色物件等。充分利用郁山中学校门口的黄庭坚塑像,开展道德与法治学科室外教学。学生争先恐后地介绍北宋著名大文学家和大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的黄庭坚贬谪于黔州的故事,并自豪地朗读黄庭坚的千古名句“鬼门关外莫言远,四海一家皆弟兄”。灵动活泼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引领学生在雄浑瑰丽的中华诗词宝库里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遨游,为进行“大思政课”的实践探索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深耕大思政,成为大先生”,是思政课教师努力的方向。将聊城市莘县和彭水郁山镇红色文化相结合,融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感受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从而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点燃心中的梦想,插上希望的翅膀,续写红色文化的新篇章、新故事。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引领学生成长成才,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为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法治精神的合格公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莘县新华路学校)
  □王延敏
  
  山东省聊城市和重庆彭水郁山镇作为红色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深厚的红色历史底蕴。这些红色文化蕴含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本文内容是笔者作为“鲁渝协作教育帮扶”工作中的一名援渝思政课教师,于2023年8月至2024年7月在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郁山镇支教期间,将重庆市彭水自治县和山东省聊城市两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实践探索。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密切联系社会实践,分析红色文化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作用,以期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将两地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
  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将红色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构建育人合力显著的立德树人格局。
  强化道德教育,提升道德水平。红色文化中的革命道德和革命传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通过红色文化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升道德水平,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增强法治意识,培养法治精神。红色文化中的革命纪律和革命法规是法治精神的重要体现。将红色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增强法治意识,培养法治精神。
  将两地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具体方式
  挖掘红色资源,拓展教学内容。挖掘红色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是一个既具有教育意义又充满创新性的过程。支教期间,充分挖掘所支教的郁山中学校所在地郁山镇的红色文化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郁山镇地处西面偏僻之地,绵延大川之中,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古迹有黄庭坚衣冠冢、唐太子李承乾墓、古盐井等。郁山有一个盐井,在夏代之前,就开始利用盐泉制盐。另外,郁山在先秦时开始采矿炼丹,这里的盐丹文化与四川自贡齐名。在讲授七年级下册《青春飞扬》中“自强”这一内容时,让学生提前搜集素材,了解盐丹的开发和生产过程历经数千年,充分展现出人们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决心。然后让学生谈盐丹开发和生产过程对自己如何实现青春梦想的启示,学生在沉浸式的思考和兴致勃勃的课堂展示中,深刻体悟到美好青春梦想的实现要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不懈的坚持。
  融入红色影片,激发拼搏之志。郁山当地学生与聊城学生相比,活泼好动、机灵聪慧但耐心不足,这就需要思政教师不断拓展教学内容以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持续专注力。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在讲授七年级上册《感受生命的意义》一课时,安排学生在学习这节课内容之前结伴去参观当地老百姓自发修建的“怀龙亭”和“德政碑”。然后在课堂教学时播放两个小影片:一是当年贺龙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一百六十九旅长时,奉命驻军郁山,智勇双全整治军纪、杀富济贫,保护一方平安,深受当地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贺龙离开后,当地百姓自发修建了“怀龙亭”,以纪念“功比宗韩”的贺龙旅长。二是播放聊城市莘县学生在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烈士陵园祭扫仪式的视频。陵园埋忠骨,忠血染红旗。在烈士纪念碑下,学生心怀崇敬,擦拭墓碑,敬献鲜花。学生在对两地英雄事迹的震撼和感动中了解革命的艰苦历程,感受革命先辈的历史功勋。学生在追思先人、缅怀先烈丰功伟绩的同时纷纷表示要继承先烈遗志,铭记历史使命,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志向,勇担时代责任。
  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将红色文化多维度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例如,根据彭水当地学生喜欢表达但学科素养有待提升这一特点,让学生讲述红色故事,例如郁山镇的革命历史、革命英雄事迹、革命遗址等,还利用绘制红色文化地图、唱红色歌曲、讲红色故事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受聊城市莘县组织学生和教师参观百里红色文化长廊的启示,组织学生参观郁山镇晶丝苕粉工厂、去学校附近的郁江河畔进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在教学中,注意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举办红色诗词朗诵大赛、手工制作简易红色物件等。充分利用郁山中学校门口的黄庭坚塑像,开展道德与法治学科室外教学。学生争先恐后地介绍北宋著名大文学家和大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的黄庭坚贬谪于黔州的故事,并自豪地朗读黄庭坚的千古名句“鬼门关外莫言远,四海一家皆弟兄”。灵动活泼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引领学生在雄浑瑰丽的中华诗词宝库里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遨游,为进行“大思政课”的实践探索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深耕大思政,成为大先生”,是思政课教师努力的方向。将聊城市莘县和彭水郁山镇红色文化相结合,融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感受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从而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点燃心中的梦想,插上希望的翅膀,续写红色文化的新篇章、新故事。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引领学生成长成才,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为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法治精神的合格公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莘县新华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