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商银行“乡村振兴金融赋能大讲堂”走进桓台,王传喜分享代村发展历程——

负债贫困村如何蜕变乡村振兴样板

2024-10-16 作者: 胡羽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胡 羽
  本报通讯员 刘峻峰

  一个曾经负债近400万元的贫困村,如何蜕变成为村集体年收入1.6亿元的乡村振兴样板村?
  “我们的做法是,依靠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鼓励支持村民自主创业就业,实现强村富民。可以总结为六句话:核心在旗帜引领,前提在头雁高飞,关键在产权改革,底蕴在精神滋养,基础在依靠群众,美好在守正创新。”
  9月25日上午,在齐商银行“乡村振兴金融赋能大讲堂”走进桓台活动上,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作为授课嘉宾进行分享。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回顾代村的发展历程,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来自金融机构的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王传喜授课时说,齐商银行联合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开展“乡村振兴金融赋能大讲堂”活动,在为乡村振兴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通过专家、学者讲解乡村振兴领域的先进经验做法,共同探讨适宜当地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径和方法,为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指导,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服务城乡居民、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地方经济,一直是齐商银行坚守的市场定位。据了解,组织举办“乡村振兴金融赋能大讲堂”活动,是齐商银行链接多方合作的一座桥梁,目的是搭建思想交流平台,并通过地方政府、融资担保机构等多方共同参与,促进政策、资金、知识等多方资源注入乡村特色产业及经营主体,促进交流成果转化落地,助力地方乡村振兴发展,打通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齐商银行“乡村振兴金融赋能大讲堂”走进桓台活动期间,桓台县政府和齐商银行鲁中支行的政银合作签约,齐商银行桓台支行和农业企业代表山东梨花面业签约。齐商银行将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党建工作为纽带,通过“农业+金融”的结合,打造政银、银企合作的成功典范,提升金融服务“三农”水平,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前列。
  活动现场,山东梨花面业副总经理张莹告诉记者,该公司2021年开工50万吨优质小麦深加工项目时,齐商银行提供了9000万元的贷款支持,项目去年5月投产后,产能提升了一倍多,生产工艺更加完善,产品的品质有了很大提升,去年实现销售收入7.2亿元。
  淄博博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信宝告诉记者,该公司是一家集小麦、玉米良种培育、生产与推广、粮食烘干、仓储、物流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与齐商银行已合作11年。在齐商银行的支持下,公司目前小麦、玉米种子的规模化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万亩,带动5000余农户从事小麦、玉米种植,辐射种植面积120万亩。
  “农业企业普遍缺乏有效抵押物,从银行贷款的难度比较大,但支付土地承包费、购买化肥和种子等农资,都需要充足的流动资金。”王信宝说,根据该公司的情况,齐商银行为其提供了500万元的“人才贷”信用贷款,缓解了融资难题。
  “在企业有难处时能与我们共渡难关,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能为我们着想,这样的银行我们很信赖。”王信宝告诉记者。
  “‘乡村振兴金融赋能大讲堂’是我行链接多方合作的一座桥梁。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将金融服务切切实实送到企业家和农村朋友们身边,为乡村振兴助力。”齐商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姜忠洲表示,该行将通过资源整合实现联合赋能,通过重点倾斜支持一批特色产业,通过精准施策服务一批地方客户,通过深耕细作匹配一揽子综合服务,深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截至6月末,齐商银行资产总额达到2492亿元,各项存款余额达189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1433亿元,近年来年增长均达到20%以上,在淄博地区存贷款市场份额保持在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首位,上半年缴纳各项税费超3亿元,为助力淄博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在开展全面金融工作的同时,齐商银行不断加大乡村振兴工作力度,6月末全行淄博市辖涉农贷款余额117亿元。其中,桓台县余额24亿元,占比超过20%,信贷资源支持力度持续增强。
  □ 本报记者 胡 羽
  本报通讯员 刘峻峰

  一个曾经负债近400万元的贫困村,如何蜕变成为村集体年收入1.6亿元的乡村振兴样板村?
  “我们的做法是,依靠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鼓励支持村民自主创业就业,实现强村富民。可以总结为六句话:核心在旗帜引领,前提在头雁高飞,关键在产权改革,底蕴在精神滋养,基础在依靠群众,美好在守正创新。”
  9月25日上午,在齐商银行“乡村振兴金融赋能大讲堂”走进桓台活动上,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作为授课嘉宾进行分享。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回顾代村的发展历程,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来自金融机构的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王传喜授课时说,齐商银行联合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开展“乡村振兴金融赋能大讲堂”活动,在为乡村振兴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通过专家、学者讲解乡村振兴领域的先进经验做法,共同探讨适宜当地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径和方法,为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指导,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服务城乡居民、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地方经济,一直是齐商银行坚守的市场定位。据了解,组织举办“乡村振兴金融赋能大讲堂”活动,是齐商银行链接多方合作的一座桥梁,目的是搭建思想交流平台,并通过地方政府、融资担保机构等多方共同参与,促进政策、资金、知识等多方资源注入乡村特色产业及经营主体,促进交流成果转化落地,助力地方乡村振兴发展,打通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齐商银行“乡村振兴金融赋能大讲堂”走进桓台活动期间,桓台县政府和齐商银行鲁中支行的政银合作签约,齐商银行桓台支行和农业企业代表山东梨花面业签约。齐商银行将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党建工作为纽带,通过“农业+金融”的结合,打造政银、银企合作的成功典范,提升金融服务“三农”水平,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前列。
  活动现场,山东梨花面业副总经理张莹告诉记者,该公司2021年开工50万吨优质小麦深加工项目时,齐商银行提供了9000万元的贷款支持,项目去年5月投产后,产能提升了一倍多,生产工艺更加完善,产品的品质有了很大提升,去年实现销售收入7.2亿元。
  淄博博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信宝告诉记者,该公司是一家集小麦、玉米良种培育、生产与推广、粮食烘干、仓储、物流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与齐商银行已合作11年。在齐商银行的支持下,公司目前小麦、玉米种子的规模化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万亩,带动5000余农户从事小麦、玉米种植,辐射种植面积120万亩。
  “农业企业普遍缺乏有效抵押物,从银行贷款的难度比较大,但支付土地承包费、购买化肥和种子等农资,都需要充足的流动资金。”王信宝说,根据该公司的情况,齐商银行为其提供了500万元的“人才贷”信用贷款,缓解了融资难题。
  “在企业有难处时能与我们共渡难关,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能为我们着想,这样的银行我们很信赖。”王信宝告诉记者。
  “‘乡村振兴金融赋能大讲堂’是我行链接多方合作的一座桥梁。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将金融服务切切实实送到企业家和农村朋友们身边,为乡村振兴助力。”齐商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姜忠洲表示,该行将通过资源整合实现联合赋能,通过重点倾斜支持一批特色产业,通过精准施策服务一批地方客户,通过深耕细作匹配一揽子综合服务,深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截至6月末,齐商银行资产总额达到2492亿元,各项存款余额达189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1433亿元,近年来年增长均达到20%以上,在淄博地区存贷款市场份额保持在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首位,上半年缴纳各项税费超3亿元,为助力淄博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在开展全面金融工作的同时,齐商银行不断加大乡村振兴工作力度,6月末全行淄博市辖涉农贷款余额117亿元。其中,桓台县余额24亿元,占比超过20%,信贷资源支持力度持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