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区按揭农业引领乡村振兴

2024-09-25 作者: 张环泽 孟令洋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张环泽 孟令洋 通讯员 张家维 报道
  本报枣庄讯 “给农业一点特色,让百姓的日子更有起色。”这是枣庄市台儿庄区按揭农业基地邳庄园区技术负责人赵素忠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23年,赵素忠加入按揭农业基地项目团队。今年春季,园区种植的羊肚菌喜获丰收,带动了返乡农民创新创业和周边群众就业。
  台儿庄把按揭农业作为激活资金资源、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手段,目前投资3.7亿元,累计流转土地3180亩,建成按揭大棚388个,农户通过按揭购买和租赁经营的方式种植设施蔬菜,亩均年可实现净收益3.3万元,带动户均增收6万元。目前,台儿庄正积极将按揭模式向肉牛产业延伸,已发展按揭肉牛3000头。
  台儿庄还积极引进培育按揭农业上下游产业,壮大农业企业“雁阵”,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5家,建成枣庄市首座万吨级以上高低温兼容的冷链产业园——大运河智慧冷链物流园,并以此为主轴,以登华冷链物流、运丰良蔬蔬菜产业集配中心等为骨干,着力打造辐射鲁南、苏北、皖西的农产品交易枢纽。
  近年来,台儿庄区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充分挖掘当地资源禀赋,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画卷正在希望的田野上徐徐展开。
  金秋时节,走进台儿庄区泥沟镇马河湾村,映入眼帘的是连片的玉米田。“马河湾村采取‘一村两区、一户一田’模式,将承包地分为‘自种区’和‘流转区’,通过线上交易,以每亩1100元/年的价格流转土地900余亩,消除了田间田埂界沟,实现了土地连片种植,更有利于耕种防收全程机械化作业,生产成本可降低20%左右。”站在田头,谈起“小田变大田”改革试点为村里带来的变化,马河湾村党支部书记孔令龙一脸喜色。经测量,该村增加了约5%的耕地面积,带动村集体直接增收6万余元。
  台儿庄借助“小田变大田”改革试点工作契机,以“承包权不动,经营权连片”为主要路径,通过流转、托管、一户一田等多种模式,实现土地集中连片,不断提高土地规模化经营面积。目前,全区已累计流转土地超过25万亩,创建市级以上示范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9家。
  □记者 张环泽 孟令洋 通讯员 张家维 报道
  本报枣庄讯 “给农业一点特色,让百姓的日子更有起色。”这是枣庄市台儿庄区按揭农业基地邳庄园区技术负责人赵素忠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23年,赵素忠加入按揭农业基地项目团队。今年春季,园区种植的羊肚菌喜获丰收,带动了返乡农民创新创业和周边群众就业。
  台儿庄把按揭农业作为激活资金资源、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手段,目前投资3.7亿元,累计流转土地3180亩,建成按揭大棚388个,农户通过按揭购买和租赁经营的方式种植设施蔬菜,亩均年可实现净收益3.3万元,带动户均增收6万元。目前,台儿庄正积极将按揭模式向肉牛产业延伸,已发展按揭肉牛3000头。
  台儿庄还积极引进培育按揭农业上下游产业,壮大农业企业“雁阵”,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5家,建成枣庄市首座万吨级以上高低温兼容的冷链产业园——大运河智慧冷链物流园,并以此为主轴,以登华冷链物流、运丰良蔬蔬菜产业集配中心等为骨干,着力打造辐射鲁南、苏北、皖西的农产品交易枢纽。
  近年来,台儿庄区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充分挖掘当地资源禀赋,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画卷正在希望的田野上徐徐展开。
  金秋时节,走进台儿庄区泥沟镇马河湾村,映入眼帘的是连片的玉米田。“马河湾村采取‘一村两区、一户一田’模式,将承包地分为‘自种区’和‘流转区’,通过线上交易,以每亩1100元/年的价格流转土地900余亩,消除了田间田埂界沟,实现了土地连片种植,更有利于耕种防收全程机械化作业,生产成本可降低20%左右。”站在田头,谈起“小田变大田”改革试点为村里带来的变化,马河湾村党支部书记孔令龙一脸喜色。经测量,该村增加了约5%的耕地面积,带动村集体直接增收6万余元。
  台儿庄借助“小田变大田”改革试点工作契机,以“承包权不动,经营权连片”为主要路径,通过流转、托管、一户一田等多种模式,实现土地集中连片,不断提高土地规模化经营面积。目前,全区已累计流转土地超过25万亩,创建市级以上示范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