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人才节叫响“爱滨才会赢”人才工作品牌
“此心安处是吾乡”
2024-08-2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程芃芃
本报通讯员 丁春贵 丁翠翠
日前,第五届滨州人才节启动仪式暨黄河流域人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举行。滨州在山东首设人才节,自2020年起,每年举办一次,以城市最高礼遇向人才致敬,已累计开展活动349场,签约项目330个,吸引超过3.2万人次参加,成功叫响“爱滨才会赢”人才工作品牌。
滨州,以智兴城,智城相融。5年间,滨州与广大人才践行了“双向奔赴”的牵手之约,演绎了“人城依存”的精彩乐章,累计有800多名科技领军人才、7万多名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把家安在滨州、把事业留在滨州,“滨周到”服务让他们切身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温暖;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构建“五院十校N基地”格局,完善“入学即入岗、毕业即就业、专业即产业”的“三即”职教模式,培养了10万多名高技能人才;设立1亿元人才创新创业基金,实施“渤海英才”优化提升工程、优秀青年人才启航工程、“渤海工匠”铸造工程,连续举办“赢在滨州”高层次人才“双创”大赛,成就了一大批产业“帅才”、科创“英才”、智造“匠才”;接续推出“5.0版”人才新政,设立2亿元人才建设资金,有10项补助性政策含金量全省领先,共兑现各类人才政策资金6.2亿元。
人才效能驱动,开启创新发展新路。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连续3年全省第1,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连续2年全省第1,构建起“政产学研金服用”全要素支撑的科创生态体系,区域科创高地正在加速崛起。每年开展100余场“智选滨州——名校人才直通车”校园招聘活动,连续5年实施“硕博优选计划”,连续8年举办“渤海英才·博士故乡行”,有力推动了人才“净流入”结构性转变。
积极寻找引才“合伙人”,成立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联络服务站,在海内外重点高校布局42个引才工作站,开辟了集聚优秀人才的“直通车”,建立“纵横联合—精准扶持—点面结合—立体管控”“四位一体”全流程申报服务机制,重点人才工程入选人数连创新高。
建成“滨州人才之家”,建立人才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在配偶安置、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11个方面,提供“滨至如归”的暖心“家服务”。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全市筹建1万套“拎包入住”人才公寓,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前两年免租金,最长可入住6年,购房还可享受最高30万元补助。
以人才带动企业持续发展、推动产业向高端迈进。魏桥(苏州)轻量化研究院院长张海领衔研发的高强高韧铝合金,解决了我国汽车轻量化优质高性能铝合金材料短缺的问题;中科复材(滨州)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全兆领衔研发的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性能优异,相关技术填补多项国内空白;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生物催化与酶技术中心副总经理郑贤良领衔研发的鲜酵母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55%……
加快布局创新平台,为一流人才创造施展才华的舞台和发展空间。滨州市建立国家级平台35家、省级平台389家,构建起“政产学研金服用”全要素支撑的科创生态体系,让优秀人才“如鱼得水”、科研成果纷至沓来。
不断优化政策供给,打破人才评价、区域、体制等藩篱,创新开展企业人才分类自主评价,探索“揭榜挂帅”攻关机制,开展“科技副总进企业行动”,设置高层次人才编制“蓄水池”,构建起让人才与城市相互成就的全领域人才立体支持体系,实现人才与城市、人才与产业的相融共生。
本报通讯员 丁春贵 丁翠翠
日前,第五届滨州人才节启动仪式暨黄河流域人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举行。滨州在山东首设人才节,自2020年起,每年举办一次,以城市最高礼遇向人才致敬,已累计开展活动349场,签约项目330个,吸引超过3.2万人次参加,成功叫响“爱滨才会赢”人才工作品牌。
滨州,以智兴城,智城相融。5年间,滨州与广大人才践行了“双向奔赴”的牵手之约,演绎了“人城依存”的精彩乐章,累计有800多名科技领军人才、7万多名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把家安在滨州、把事业留在滨州,“滨周到”服务让他们切身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温暖;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构建“五院十校N基地”格局,完善“入学即入岗、毕业即就业、专业即产业”的“三即”职教模式,培养了10万多名高技能人才;设立1亿元人才创新创业基金,实施“渤海英才”优化提升工程、优秀青年人才启航工程、“渤海工匠”铸造工程,连续举办“赢在滨州”高层次人才“双创”大赛,成就了一大批产业“帅才”、科创“英才”、智造“匠才”;接续推出“5.0版”人才新政,设立2亿元人才建设资金,有10项补助性政策含金量全省领先,共兑现各类人才政策资金6.2亿元。
人才效能驱动,开启创新发展新路。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连续3年全省第1,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连续2年全省第1,构建起“政产学研金服用”全要素支撑的科创生态体系,区域科创高地正在加速崛起。每年开展100余场“智选滨州——名校人才直通车”校园招聘活动,连续5年实施“硕博优选计划”,连续8年举办“渤海英才·博士故乡行”,有力推动了人才“净流入”结构性转变。
积极寻找引才“合伙人”,成立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联络服务站,在海内外重点高校布局42个引才工作站,开辟了集聚优秀人才的“直通车”,建立“纵横联合—精准扶持—点面结合—立体管控”“四位一体”全流程申报服务机制,重点人才工程入选人数连创新高。
建成“滨州人才之家”,建立人才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在配偶安置、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11个方面,提供“滨至如归”的暖心“家服务”。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全市筹建1万套“拎包入住”人才公寓,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前两年免租金,最长可入住6年,购房还可享受最高30万元补助。
以人才带动企业持续发展、推动产业向高端迈进。魏桥(苏州)轻量化研究院院长张海领衔研发的高强高韧铝合金,解决了我国汽车轻量化优质高性能铝合金材料短缺的问题;中科复材(滨州)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全兆领衔研发的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性能优异,相关技术填补多项国内空白;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生物催化与酶技术中心副总经理郑贤良领衔研发的鲜酵母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55%……
加快布局创新平台,为一流人才创造施展才华的舞台和发展空间。滨州市建立国家级平台35家、省级平台389家,构建起“政产学研金服用”全要素支撑的科创生态体系,让优秀人才“如鱼得水”、科研成果纷至沓来。
不断优化政策供给,打破人才评价、区域、体制等藩篱,创新开展企业人才分类自主评价,探索“揭榜挂帅”攻关机制,开展“科技副总进企业行动”,设置高层次人才编制“蓄水池”,构建起让人才与城市相互成就的全领域人才立体支持体系,实现人才与城市、人才与产业的相融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