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万元到240万元,潍坊农商银行“金融活水”及时跟进——
“西瓜大王”实现特色农业壮大升级
2024-08-2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新蕾
本报通讯员 牟晨冰
在潍坊市寒亭区固堤街道,有一位家喻户晓的种瓜专业户,他就是潍坊志军西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志军。目前,合作社西瓜种植面积近3000亩,带动100余户农户共同致富。
白手起家,边干边学
1994年,固堤大棚西瓜规模种植的第二年,在外打工的李志军回到家乡当起了瓜农,一干就是30年。
“刚开始的时候,一没有资金,二没有技术,不会管理,种不出来,心里那个着急啊。第一年基本都折进去了,权当交了学费。”李志军说。
当时,固堤信用社工作人员了解到李志军的情况,认为他有想法、能钻研,种植产业前景良好,于是经过考察后,为其发放贷款3万元。“那时候,才刚有万元户,3万块钱非常了不得了。有了资金,咱们种植才有底气。”李志军感触颇深。
1995年下半年,李志军引进了一种小型西瓜品种。新品种的引进和试种,也是李志军爱钻研、做事认真的真实写照。他说:“那时候,大家都种麒麟大瓜,一年一茬,但我们在种植销售的过程中发现,多数客户喜欢个头较小、口感更好的小型西瓜。”1996年4月,新品种西瓜试种成功,以其个头适中、皮薄、黄瓤、口感好的特点,受到广大客户的青睐。
发挥品牌优势,产业发展提速
1998年,李志军的西瓜种植事业慢慢有了些起色和收益,进入稳步发展的轨道。李志军越来越感觉到,不管是种植规模还是销售途径,散户种植已不能适应市场要求,只有做大做强品牌才能形成合力。李志军积极顺应发展趋势,注册了“志军牌”西瓜商标。这是国内最早的西瓜商标之一。
“想要进一步打开市场,不仅自身品牌要有影响力,品质要过硬,销售中的运输等问题也要解决。”针对西瓜销售易裂易碎的短板,李志军又在销售包装上动起了脑筋,率先采取网套箱式包装,开创了国内西瓜采用箱式包装售卖的先例。这种包装方式比传统的整车裸装抗压能力强,便于储运。自此,李志军将固堤西瓜销往多个城市,并建立固定的购销关系,带动种植规模迅速扩大。
规模和销量提起来了,李志军又将目光放到了土地利用率上。由于大多数瓜农春天只种一茬西瓜,秋天大棚闲置,造成很大浪费。“刚开始,我们进行了很多尝试,西瓜种完套种玉米、蔬菜,当时效益低,没有达到预期。后来,我们考察发现,萝卜有种植前景,可当水果,也可做成精品。”2003年,李志军牵头发展潍县萝卜种植基地2000亩。
张师傅是志军西瓜专业合作社的一名农户,他说:“志军把经验和技术都给我们送到家了,帮助我们建大棚,对于我们不懂的种植难题也是积极帮忙协调解决,我们愿意跟着他干。”
“小西瓜”打开“大市场”
2018年,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李志军成立了专门的销售团队,销售渠道也日益多样化,线下有商超、批发市场,线上有专门网站,实现了网上产品展示、信息咨询、订货销售等网络化运营。现在,志军西瓜销售团队也开始探索直播,用李志军的话说,就是要“跟上市场和年轻人的节奏”。
“我们在西瓜选种育苗上有自己合作的科研团队,在大棚管理上引入了智能温控、微喷、滴灌等多项先进的管理模式,物理灭虫,精准施肥,省时省力,不仅减少种植投入成本,还大大增加了西瓜亩产量。现在,我们合作社在全国种植面积有7000亩左右,在甘肃、云南都有种植基地。我们跟着太阳走,保证一年四季都有西瓜供应。去年开始,我们探索种植水果西红柿,进一步实现品类多样化。”说到这些成绩,李志军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
当谈到农商银行对他的资金扶持时,他感慨万分:“是农商银行的支持,让我一步步成长到现在。”随着李志军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潍坊农商银行也及时进行信贷资金跟进,支持其种植发展的信贷资金也从最初的3万元增加到了240万元,帮助其带动农民致富,实现特色农业的发展壮大、转型升级。
本报通讯员 牟晨冰
在潍坊市寒亭区固堤街道,有一位家喻户晓的种瓜专业户,他就是潍坊志军西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志军。目前,合作社西瓜种植面积近3000亩,带动100余户农户共同致富。
白手起家,边干边学
1994年,固堤大棚西瓜规模种植的第二年,在外打工的李志军回到家乡当起了瓜农,一干就是30年。
“刚开始的时候,一没有资金,二没有技术,不会管理,种不出来,心里那个着急啊。第一年基本都折进去了,权当交了学费。”李志军说。
当时,固堤信用社工作人员了解到李志军的情况,认为他有想法、能钻研,种植产业前景良好,于是经过考察后,为其发放贷款3万元。“那时候,才刚有万元户,3万块钱非常了不得了。有了资金,咱们种植才有底气。”李志军感触颇深。
1995年下半年,李志军引进了一种小型西瓜品种。新品种的引进和试种,也是李志军爱钻研、做事认真的真实写照。他说:“那时候,大家都种麒麟大瓜,一年一茬,但我们在种植销售的过程中发现,多数客户喜欢个头较小、口感更好的小型西瓜。”1996年4月,新品种西瓜试种成功,以其个头适中、皮薄、黄瓤、口感好的特点,受到广大客户的青睐。
发挥品牌优势,产业发展提速
1998年,李志军的西瓜种植事业慢慢有了些起色和收益,进入稳步发展的轨道。李志军越来越感觉到,不管是种植规模还是销售途径,散户种植已不能适应市场要求,只有做大做强品牌才能形成合力。李志军积极顺应发展趋势,注册了“志军牌”西瓜商标。这是国内最早的西瓜商标之一。
“想要进一步打开市场,不仅自身品牌要有影响力,品质要过硬,销售中的运输等问题也要解决。”针对西瓜销售易裂易碎的短板,李志军又在销售包装上动起了脑筋,率先采取网套箱式包装,开创了国内西瓜采用箱式包装售卖的先例。这种包装方式比传统的整车裸装抗压能力强,便于储运。自此,李志军将固堤西瓜销往多个城市,并建立固定的购销关系,带动种植规模迅速扩大。
规模和销量提起来了,李志军又将目光放到了土地利用率上。由于大多数瓜农春天只种一茬西瓜,秋天大棚闲置,造成很大浪费。“刚开始,我们进行了很多尝试,西瓜种完套种玉米、蔬菜,当时效益低,没有达到预期。后来,我们考察发现,萝卜有种植前景,可当水果,也可做成精品。”2003年,李志军牵头发展潍县萝卜种植基地2000亩。
张师傅是志军西瓜专业合作社的一名农户,他说:“志军把经验和技术都给我们送到家了,帮助我们建大棚,对于我们不懂的种植难题也是积极帮忙协调解决,我们愿意跟着他干。”
“小西瓜”打开“大市场”
2018年,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李志军成立了专门的销售团队,销售渠道也日益多样化,线下有商超、批发市场,线上有专门网站,实现了网上产品展示、信息咨询、订货销售等网络化运营。现在,志军西瓜销售团队也开始探索直播,用李志军的话说,就是要“跟上市场和年轻人的节奏”。
“我们在西瓜选种育苗上有自己合作的科研团队,在大棚管理上引入了智能温控、微喷、滴灌等多项先进的管理模式,物理灭虫,精准施肥,省时省力,不仅减少种植投入成本,还大大增加了西瓜亩产量。现在,我们合作社在全国种植面积有7000亩左右,在甘肃、云南都有种植基地。我们跟着太阳走,保证一年四季都有西瓜供应。去年开始,我们探索种植水果西红柿,进一步实现品类多样化。”说到这些成绩,李志军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
当谈到农商银行对他的资金扶持时,他感慨万分:“是农商银行的支持,让我一步步成长到现在。”随着李志军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潍坊农商银行也及时进行信贷资金跟进,支持其种植发展的信贷资金也从最初的3万元增加到了240万元,帮助其带动农民致富,实现特色农业的发展壮大、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