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县开展托管服务学校共57所,参与学生27249人、教职工2474人——

托管服务为学生“托”起精彩假期

2024-08-2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通讯员 魏悦 位书晨 冯青

  诵读课上朗朗童声、书法课上挥毫泼墨、实验课上积极探索、写作课上妙笔生花……这些都是惠民县义务教育学段孩子们暑期托管的生动瞬间。今年暑假,惠民县各校积极推出特色暑期托管服务,多样的课程极大丰富了学生们的暑期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长的带娃焦虑,有效解决了中小学学生暑期“看护难”等问题,引导和帮助孩子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
  以多元服务“托”举学生成长
  为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切实解决中小学学生假期看管难题,满足学生个性成长的需要,惠民县教体局将2024年暑期托管服务列入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出台了《惠民县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假期托管服务工作的通知》,各学校结合实际,本着家长、学生自愿原则,开展假期托管服务工作。
  惠民县各学校在基本看护的基础上,根据学生需求开展兴趣类素质拓展课程,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这个暑期,惠民县开展托管服务学校共计57所,参与学生27249人,参与教职工2474人。学校开放教室、图书馆、运动场馆等各类资源设施,在做好看护的同时,组织提供一些集体游戏活动、文体活动、阅读指导、兴趣拓展、作业辅导、科技教育、研学实践等服务,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五育融合“托”举全面发展
  “帮着家长带孩子”只是暑期托管的目的之一。在教育工作者眼中,充足的时间、丰富多彩的课程,正是帮助孩子打开兴趣大门的好时机。
  在惠民县石庙镇梁家小学,校园内充满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花样跳绳、葫芦丝、户外写生等课程有序开展,孩子们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各种体育、器乐、绘画技巧,享受着特色课程带来的乐趣。在演讲与口才课上,孩子们学习如何自信地站在台前,生动地演绎课本里的角色,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据介绍,该校始终坚持“五育”融合,知行合一,以“培养学生一种兴趣爱好,掌握一门体艺技能”为目标,结合学校特色、教师特长、学生特点,开设了包括葫芦丝、二胡、书法、美术、花样体育等多方面内容的兴趣社团,鼓励学生“生生有特长,人人有项目,天天有进步”。
  以文化传承“托”举思想绽放
  “目前,学生们一直在排练选段《怪不得昨晚结灯花》,通过巩固基本功、排节目,学生不仅掌握了技巧,对传统文化中细腻的情感也有了初步的领悟。”惠民县石庙镇中心小学任美燕老师介绍说,吕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是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在青少年学生中的传承也格外重要。结合本地特色,惠民县托管服务今年开设的创新课程中就包含了吕剧特色班,希望孩子们通过学习吕剧唱法技巧和表演方式,进一步感受地方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身体素质和艺术修养。
  在惠民县淄角镇中心小学,暑期托管服务开设了象棋、国画、书法等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们充分领悟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下一步,我们将不断丰富课程,邀请当地的莲花灯制作、泥塑等非遗艺人走进学校,既让孩子们学的有趣,又能为传承非遗做一份贡献。”淄角镇中心小学校长苏月星表示。
  暑托班“带娃”,不仅要管牢,更要管好。今年,结合本地资源与地方特色,惠民县不少学校让学生体会到劳动教育、非遗传承、社会实践等特色课程带来的乐趣。这些多元服务,也让不少家长点赞,一位家长表示:“原本想着孩子去暑托班,有老师管着,我们放心就行,没想到课程这么丰富,真是太满意了。”
  惠民县教体局深入探索托管服务开展形式,不断调整完善服务内容,充实特色课程,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做到解家长之忧、促学生成长,把托管服务这一暖心工程做实做好,让学生在假期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 本报通讯员 魏悦 位书晨 冯青

  诵读课上朗朗童声、书法课上挥毫泼墨、实验课上积极探索、写作课上妙笔生花……这些都是惠民县义务教育学段孩子们暑期托管的生动瞬间。今年暑假,惠民县各校积极推出特色暑期托管服务,多样的课程极大丰富了学生们的暑期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长的带娃焦虑,有效解决了中小学学生暑期“看护难”等问题,引导和帮助孩子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
  以多元服务“托”举学生成长
  为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切实解决中小学学生假期看管难题,满足学生个性成长的需要,惠民县教体局将2024年暑期托管服务列入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出台了《惠民县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假期托管服务工作的通知》,各学校结合实际,本着家长、学生自愿原则,开展假期托管服务工作。
  惠民县各学校在基本看护的基础上,根据学生需求开展兴趣类素质拓展课程,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这个暑期,惠民县开展托管服务学校共计57所,参与学生27249人,参与教职工2474人。学校开放教室、图书馆、运动场馆等各类资源设施,在做好看护的同时,组织提供一些集体游戏活动、文体活动、阅读指导、兴趣拓展、作业辅导、科技教育、研学实践等服务,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五育融合“托”举全面发展
  “帮着家长带孩子”只是暑期托管的目的之一。在教育工作者眼中,充足的时间、丰富多彩的课程,正是帮助孩子打开兴趣大门的好时机。
  在惠民县石庙镇梁家小学,校园内充满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花样跳绳、葫芦丝、户外写生等课程有序开展,孩子们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各种体育、器乐、绘画技巧,享受着特色课程带来的乐趣。在演讲与口才课上,孩子们学习如何自信地站在台前,生动地演绎课本里的角色,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据介绍,该校始终坚持“五育”融合,知行合一,以“培养学生一种兴趣爱好,掌握一门体艺技能”为目标,结合学校特色、教师特长、学生特点,开设了包括葫芦丝、二胡、书法、美术、花样体育等多方面内容的兴趣社团,鼓励学生“生生有特长,人人有项目,天天有进步”。
  以文化传承“托”举思想绽放
  “目前,学生们一直在排练选段《怪不得昨晚结灯花》,通过巩固基本功、排节目,学生不仅掌握了技巧,对传统文化中细腻的情感也有了初步的领悟。”惠民县石庙镇中心小学任美燕老师介绍说,吕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是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在青少年学生中的传承也格外重要。结合本地特色,惠民县托管服务今年开设的创新课程中就包含了吕剧特色班,希望孩子们通过学习吕剧唱法技巧和表演方式,进一步感受地方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身体素质和艺术修养。
  在惠民县淄角镇中心小学,暑期托管服务开设了象棋、国画、书法等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们充分领悟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下一步,我们将不断丰富课程,邀请当地的莲花灯制作、泥塑等非遗艺人走进学校,既让孩子们学的有趣,又能为传承非遗做一份贡献。”淄角镇中心小学校长苏月星表示。
  暑托班“带娃”,不仅要管牢,更要管好。今年,结合本地资源与地方特色,惠民县不少学校让学生体会到劳动教育、非遗传承、社会实践等特色课程带来的乐趣。这些多元服务,也让不少家长点赞,一位家长表示:“原本想着孩子去暑托班,有老师管着,我们放心就行,没想到课程这么丰富,真是太满意了。”
  惠民县教体局深入探索托管服务开展形式,不断调整完善服务内容,充实特色课程,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做到解家长之忧、促学生成长,把托管服务这一暖心工程做实做好,让学生在假期有所收获、有所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