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背后的队医,山东运动康复研究中心主任包信通
拼尽医术为运动员保驾护航
2024-08-1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李丽 黄鑫 汤梾埠
实 习 生 张方媛
当地时间8月4日,巴黎奥运会羽毛球女子单打半决赛正在激烈进行,然而正当观众都紧张不已时,原本1:0领先的西班牙选手马林却突然受伤。她尝试忍着剧痛重返赛场,却因伤势太重最终选择退赛。
看着跪地痛哭的马林,电视机前观赛的包信通感慨万千。作为山东省运动康复研究中心主任,曾经随国家队出征奥运会的队医,他告诉记者,体育竞技考验的不仅仅是运动员的专业技能,还有运动员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很多运动员为了成绩带伤上阵,队医能做的就是拼尽浑身医术,让每一名运动员在赛场上发挥出最好的状态。
“金牌诊室”为运动员保驾护航
近日,记者在山东省运动康复研究中心的“金牌诊室”里看到,包信通正在为腰椎间盘严重突出的手球运动员宫蕾进行康复按摩。谈起他的“金牌诊室”,包信通说:“这是为要在全运会上冲金的运动员准备的。”
“金牌”二字背后有多大的艰辛与痛苦,躺在病床上的宫蕾深有体会。来自威海体育训练中心的手球运动员宫蕾,患有三节腰间盘突出、终板炎、椎管狭窄。正常情况下,宫蕾早该进行手术,但为了追逐了十年的手球梦,为了迫在眉睫的全国比赛,作为主力队员的她找到包信通,“包医生您帮帮我,我要比赛。”
包信通理解运动员,当机立断采取针对性强化功能训练,配合定期康复按摩,助力宫蕾和她所在的省手球队越走越远。
他提到自己多年来一直倡导的“运动康复”理念。在2024年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U型场地技巧比赛前40天,运动员李方慧在训练中锁骨骨折,这是她的第三次骨折。如何在短短40天里进行康复训练,并参加预赛和决赛两场比赛?包信通说:“只能让她尽可能地动。”通过对李方慧身体情况的精准把控,一点一点地增加训练量,根据运动员的反应和承受能力,控制具体程度。在包信通精心的护理下,李方慧激发身体极限,成功斩获亚军。
新职业:运动防护师
采访中,包信通提到了医疗团队的“新成员”——运动防护师,“真正的队医培养太难,导致数量太少。为了能时刻陪在运动员身边,我们设立了一个新职业:运动防护师。”
运动防护师的设立,可以针对运动项目的特殊性提供更全面的护理和伤病预防策略,以保证运动员的安全,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像这次奥运会,每个赛场上可能只能配备两三个队医,运动防护师却能达到十个之多,能随时待命,全方位保护。”包信通说。
据了解,山东省培养出了全国第一名正高级运动防护师,并建立了运动防护师团队积极随队训练,成为该领域的先行者。山东省运动康复研究中心共计派出9名随队运动防护师,长期驻扎在国家的6个队伍中,分别是游泳队、射击飞碟队、击剑队、摔跤队,跳水队和田径队。其中孙显诚所负责的游泳运动员练俊杰和袁朝耀所负责的射击运动员齐迎在本届巴黎奥运会中分别斩获了金牌和银牌,为国家赢得了荣誉。未来,山东省计划进一步发展这一职业,建立考核评估体系,确保其在体育行业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更高的效能。
只要包医生在场,我们就觉得安心
运动员不是普通患者,他们的时间更宝贵。包信通回忆起上届全运会青年组的一名篮球主力,在预赛时就骨折,但两个月后就要进行决赛。他的母亲带他四处奔波,得到的答案都是必须手术,“不能再练,再练身体就废了”是他们听过最多的话,母亲为了儿子的身体,也一度想要放弃。
经过多方打听,他们找到了包信通。详细了解诊断后,包信通对焦虑的母亲说:“全运会,尤其是青年组,可能一辈子只有这一次。他要去,我能理解。”
包信通表示,作为专门面向运动员的医生,他们的职责和临床医生是不一样的,“我们的价值体现在他的运动成绩的提高上,我们也更能理解运动员的需求与追求的价值。”冒着风险,包信通对男生的骨折进行了“超常规处理”,想要将他“托”上领奖台。令人欣慰的是,男生不仅正常参赛,现在还加入了青岛某俱乐部,成为主力队员。
“三岁的孩子发烧住院,当时我随队备战奥运,也没法回家。”提起家人,包信通也是心怀感激,他明白自己为运动员奔波忙碌,这份辛苦是由他的家人共担的。但包信通在担忧、愧疚的同时,也从未放弃对运动员的照料,反而更是因为已为人父,对于那些从小练体育的孩子多了一份父爱,“我看他们都像我自己的孩子”。
在运动员心中,包信通不仅提供了专业的医疗支持,也提供着心理上的支持。“只要包医生在场,我们就觉得安心,再难的动作也敢做!”一名运动员对记者说。这种信任不仅源于包信通对于每一位运动员身体的了解程度以及过硬的专业实力,更来自他对运动员体贴入微的关怀与无私支持。荣辱与共,朝夕相伴,这就是包信通对医疗团队与运动员关系的总结。
采访结束后,包信通顾不上吃饭,又去接待一位找他进行康复治疗的运动员。
实 习 生 张方媛
当地时间8月4日,巴黎奥运会羽毛球女子单打半决赛正在激烈进行,然而正当观众都紧张不已时,原本1:0领先的西班牙选手马林却突然受伤。她尝试忍着剧痛重返赛场,却因伤势太重最终选择退赛。
看着跪地痛哭的马林,电视机前观赛的包信通感慨万千。作为山东省运动康复研究中心主任,曾经随国家队出征奥运会的队医,他告诉记者,体育竞技考验的不仅仅是运动员的专业技能,还有运动员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很多运动员为了成绩带伤上阵,队医能做的就是拼尽浑身医术,让每一名运动员在赛场上发挥出最好的状态。
“金牌诊室”为运动员保驾护航
近日,记者在山东省运动康复研究中心的“金牌诊室”里看到,包信通正在为腰椎间盘严重突出的手球运动员宫蕾进行康复按摩。谈起他的“金牌诊室”,包信通说:“这是为要在全运会上冲金的运动员准备的。”
“金牌”二字背后有多大的艰辛与痛苦,躺在病床上的宫蕾深有体会。来自威海体育训练中心的手球运动员宫蕾,患有三节腰间盘突出、终板炎、椎管狭窄。正常情况下,宫蕾早该进行手术,但为了追逐了十年的手球梦,为了迫在眉睫的全国比赛,作为主力队员的她找到包信通,“包医生您帮帮我,我要比赛。”
包信通理解运动员,当机立断采取针对性强化功能训练,配合定期康复按摩,助力宫蕾和她所在的省手球队越走越远。
他提到自己多年来一直倡导的“运动康复”理念。在2024年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U型场地技巧比赛前40天,运动员李方慧在训练中锁骨骨折,这是她的第三次骨折。如何在短短40天里进行康复训练,并参加预赛和决赛两场比赛?包信通说:“只能让她尽可能地动。”通过对李方慧身体情况的精准把控,一点一点地增加训练量,根据运动员的反应和承受能力,控制具体程度。在包信通精心的护理下,李方慧激发身体极限,成功斩获亚军。
新职业:运动防护师
采访中,包信通提到了医疗团队的“新成员”——运动防护师,“真正的队医培养太难,导致数量太少。为了能时刻陪在运动员身边,我们设立了一个新职业:运动防护师。”
运动防护师的设立,可以针对运动项目的特殊性提供更全面的护理和伤病预防策略,以保证运动员的安全,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像这次奥运会,每个赛场上可能只能配备两三个队医,运动防护师却能达到十个之多,能随时待命,全方位保护。”包信通说。
据了解,山东省培养出了全国第一名正高级运动防护师,并建立了运动防护师团队积极随队训练,成为该领域的先行者。山东省运动康复研究中心共计派出9名随队运动防护师,长期驻扎在国家的6个队伍中,分别是游泳队、射击飞碟队、击剑队、摔跤队,跳水队和田径队。其中孙显诚所负责的游泳运动员练俊杰和袁朝耀所负责的射击运动员齐迎在本届巴黎奥运会中分别斩获了金牌和银牌,为国家赢得了荣誉。未来,山东省计划进一步发展这一职业,建立考核评估体系,确保其在体育行业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更高的效能。
只要包医生在场,我们就觉得安心
运动员不是普通患者,他们的时间更宝贵。包信通回忆起上届全运会青年组的一名篮球主力,在预赛时就骨折,但两个月后就要进行决赛。他的母亲带他四处奔波,得到的答案都是必须手术,“不能再练,再练身体就废了”是他们听过最多的话,母亲为了儿子的身体,也一度想要放弃。
经过多方打听,他们找到了包信通。详细了解诊断后,包信通对焦虑的母亲说:“全运会,尤其是青年组,可能一辈子只有这一次。他要去,我能理解。”
包信通表示,作为专门面向运动员的医生,他们的职责和临床医生是不一样的,“我们的价值体现在他的运动成绩的提高上,我们也更能理解运动员的需求与追求的价值。”冒着风险,包信通对男生的骨折进行了“超常规处理”,想要将他“托”上领奖台。令人欣慰的是,男生不仅正常参赛,现在还加入了青岛某俱乐部,成为主力队员。
“三岁的孩子发烧住院,当时我随队备战奥运,也没法回家。”提起家人,包信通也是心怀感激,他明白自己为运动员奔波忙碌,这份辛苦是由他的家人共担的。但包信通在担忧、愧疚的同时,也从未放弃对运动员的照料,反而更是因为已为人父,对于那些从小练体育的孩子多了一份父爱,“我看他们都像我自己的孩子”。
在运动员心中,包信通不仅提供了专业的医疗支持,也提供着心理上的支持。“只要包医生在场,我们就觉得安心,再难的动作也敢做!”一名运动员对记者说。这种信任不仅源于包信通对于每一位运动员身体的了解程度以及过硬的专业实力,更来自他对运动员体贴入微的关怀与无私支持。荣辱与共,朝夕相伴,这就是包信通对医疗团队与运动员关系的总结。
采访结束后,包信通顾不上吃饭,又去接待一位找他进行康复治疗的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