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城区打造“四新坐标”破题发展新篇
2024-08-0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段婷婷 申红
本报通讯员 王金
对标市委“拉高标杆、勇挑大梁”的定位要求,济南市历城区聚力打造以科技创新新引擎、对外开放新门户、城乡融合新典范、文化两创新高地为主的“四新坐标”,稳扎稳打、积极作为,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培育科技创新新引擎
历城区“科创家底”深厚,拥有两院院士等省市级以上领军人才300余人,国家超算中心、空天信息研究院等一批“国字号”“鲁字号”重大科创平台,国家级重点实验室8家,新型研发机构7家。去年全区科技研发投入占GDP比重3.5%,技术合同成交额117亿元。
科技创新成为历城区布局未来、抢占制高点的“破局利器”。历城区集中精力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头号产业”、生物医药“地标产业”、贸易物流“王牌产业”、现代服务业“优势产业”,构建具有历城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今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0家,全力打造高新技术环保企业总部基地和产业集群。
构建对外开放新门户
衔接南北、贯通东西,历城区战略区位优势明显。加之优渥的开放环境,不断激发出开放型经济的强劲活力。
历城区作为全省重要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正加速构建“空铁公水、四港交汇”的大开放格局。立足济南加快建设区域性贸易中心,打造区域性综合贸易枢纽,欧亚班列、海铁联运班列发运量长期保持高速增长,实施国贸中心一期开放之门、医疗健康城等项目,启动国贸二期国际会展中心等项目。
历城区扎实推进186项年度改革任务,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动态优化“亩产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构建“全域自贸”发展格局,充分发挥中欧班列济南集结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建设董家铁路货运中心二期、北方生活消费品分拨中心等重点项目。
争创城乡融合新典范
在城乡融合和发展的新格局上,助推人民幸福生活不断“蝶变”。
历城区以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根据老城、新区、乡村不同特点,建立“片区—组团—板块”的层级架构,引领城乡发展能级提升,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公共服务和治理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同时,坚持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来通盘考虑,构建“1+4+4+N”的融合发展工作思路,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格局加速形成。
乡村处处蕴含新机,广袤田间大有可为。历城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抓好7.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运行管护,加快建设乡村振兴四大片区;开展农业产业化提档升级行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力争年内集体收入20万元以下的村全部清零。
构筑文化两创新高地
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推动历城“文化两创新高地”加速形成。
历城区依托党史教育馆、县府老城墙战斗遗址等红色资源,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依托山东画院、文史哲阅读馆等文化载体,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强化科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彩石精品民宿群、荷花路农文旅示范区,提升乡村旅游影响力;依托印象城悦立方、融创文旅城、579百工集等景区、园区、综合体,聚焦电竞、动漫、网络视听等新业态,打造更多年轻态、潮流化消费新场景,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齐头并进,打造文化“两创”历城标杆。
本报通讯员 王金
对标市委“拉高标杆、勇挑大梁”的定位要求,济南市历城区聚力打造以科技创新新引擎、对外开放新门户、城乡融合新典范、文化两创新高地为主的“四新坐标”,稳扎稳打、积极作为,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培育科技创新新引擎
历城区“科创家底”深厚,拥有两院院士等省市级以上领军人才300余人,国家超算中心、空天信息研究院等一批“国字号”“鲁字号”重大科创平台,国家级重点实验室8家,新型研发机构7家。去年全区科技研发投入占GDP比重3.5%,技术合同成交额117亿元。
科技创新成为历城区布局未来、抢占制高点的“破局利器”。历城区集中精力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头号产业”、生物医药“地标产业”、贸易物流“王牌产业”、现代服务业“优势产业”,构建具有历城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今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0家,全力打造高新技术环保企业总部基地和产业集群。
构建对外开放新门户
衔接南北、贯通东西,历城区战略区位优势明显。加之优渥的开放环境,不断激发出开放型经济的强劲活力。
历城区作为全省重要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正加速构建“空铁公水、四港交汇”的大开放格局。立足济南加快建设区域性贸易中心,打造区域性综合贸易枢纽,欧亚班列、海铁联运班列发运量长期保持高速增长,实施国贸中心一期开放之门、医疗健康城等项目,启动国贸二期国际会展中心等项目。
历城区扎实推进186项年度改革任务,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动态优化“亩产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构建“全域自贸”发展格局,充分发挥中欧班列济南集结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建设董家铁路货运中心二期、北方生活消费品分拨中心等重点项目。
争创城乡融合新典范
在城乡融合和发展的新格局上,助推人民幸福生活不断“蝶变”。
历城区以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根据老城、新区、乡村不同特点,建立“片区—组团—板块”的层级架构,引领城乡发展能级提升,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公共服务和治理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同时,坚持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来通盘考虑,构建“1+4+4+N”的融合发展工作思路,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格局加速形成。
乡村处处蕴含新机,广袤田间大有可为。历城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抓好7.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运行管护,加快建设乡村振兴四大片区;开展农业产业化提档升级行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力争年内集体收入20万元以下的村全部清零。
构筑文化两创新高地
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推动历城“文化两创新高地”加速形成。
历城区依托党史教育馆、县府老城墙战斗遗址等红色资源,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依托山东画院、文史哲阅读馆等文化载体,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强化科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彩石精品民宿群、荷花路农文旅示范区,提升乡村旅游影响力;依托印象城悦立方、融创文旅城、579百工集等景区、园区、综合体,聚焦电竞、动漫、网络视听等新业态,打造更多年轻态、潮流化消费新场景,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齐头并进,打造文化“两创”历城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