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山东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揭牌
校企合作培养工程技术领军人才
2024-08-0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 报 记 者 王 原
本报通讯员 车慧卿 韩笑晨
7月24日,山东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山东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在山东济南揭牌成立,致力于推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新材料、网络安全等国家急需领域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领军人才。
记者了解到,山东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承担国家和山东省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试点专项,联合中国中铁、中国电子、山能集团等2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拔尖创新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山东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将以“党建铸魂引领、服务国家急需、有组织育人”为人才培养主线,超常规布局招生,建立校企深度协同的强链接项目育人机制;学科交叉,赋能新质生产力;工学交替,打造“实战”育人平台;分类评价,走通卓越培养“最后一公里”;国际交流,提升工程师全球影响力,形成以国家战略为牵引、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卓越工程师“山大模式”。
山东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由山东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等5个部门联合推动成立,以9家山东省卓越工程师学院立项建设单位为主体组建,成员包括9所高校和99家企业、科研院所,旨在通过搭建平台、资源共享、研讨交流、健全机制等,推进成员单位互补共建、协同创新、互利共赢。
山东大学党委书记任友群在成立大会上表示,近年,山东大学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聚焦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领域,成立齐鲁交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等一批工程拔尖育人平台,培养了一批卓越工程师。“未来,山东大学愿与各方一道,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发挥彼此优势,凝聚有利资源,全力以赴建设好卓越工程师学院。”任友群说。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栾宗涛表示,培养卓越工程师既要依靠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还要以高水平工科特色高校作为基本依托,并调动发挥好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构建起有利于卓越工程师学院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
山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龚文东说,希望各方进一步放大卓越工程师学院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的融合效应,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链接融合、互补共建,携手组建科研团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同时聚焦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加强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订单培养、定向招聘和精准供给,强化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企业、高校要形成育人合力。”山东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术才结合该校的探索与实践介绍,山东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首届理事长单位、理事单位名单日前审议通过。学校将与各单位联合构建招生选拔、过程管理、学位评定全链条培养体系,形成系统性、常态化的校企协同育人格局。
山东是经济大省、工业大省、教育大省,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工业产值居全国第二位,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三位,普通高校数量、在校生数量居全国前列,在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工程人才培养系统性变革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山东大学将以此为契机,深化科产教协同育人,以组织制度创新为根本,以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打破学科壁垒、行业界限,推动工程硕博士培养体系重构,努力打造一支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
当天,大会现场颁发了山东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理事长单位证书、山东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理事长单位证书和山东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理事单位证书。
本报通讯员 车慧卿 韩笑晨
7月24日,山东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山东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在山东济南揭牌成立,致力于推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新材料、网络安全等国家急需领域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领军人才。
记者了解到,山东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承担国家和山东省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试点专项,联合中国中铁、中国电子、山能集团等2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拔尖创新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山东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将以“党建铸魂引领、服务国家急需、有组织育人”为人才培养主线,超常规布局招生,建立校企深度协同的强链接项目育人机制;学科交叉,赋能新质生产力;工学交替,打造“实战”育人平台;分类评价,走通卓越培养“最后一公里”;国际交流,提升工程师全球影响力,形成以国家战略为牵引、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卓越工程师“山大模式”。
山东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由山东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等5个部门联合推动成立,以9家山东省卓越工程师学院立项建设单位为主体组建,成员包括9所高校和99家企业、科研院所,旨在通过搭建平台、资源共享、研讨交流、健全机制等,推进成员单位互补共建、协同创新、互利共赢。
山东大学党委书记任友群在成立大会上表示,近年,山东大学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聚焦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领域,成立齐鲁交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等一批工程拔尖育人平台,培养了一批卓越工程师。“未来,山东大学愿与各方一道,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发挥彼此优势,凝聚有利资源,全力以赴建设好卓越工程师学院。”任友群说。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栾宗涛表示,培养卓越工程师既要依靠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还要以高水平工科特色高校作为基本依托,并调动发挥好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构建起有利于卓越工程师学院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
山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龚文东说,希望各方进一步放大卓越工程师学院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的融合效应,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链接融合、互补共建,携手组建科研团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同时聚焦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加强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订单培养、定向招聘和精准供给,强化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企业、高校要形成育人合力。”山东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术才结合该校的探索与实践介绍,山东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首届理事长单位、理事单位名单日前审议通过。学校将与各单位联合构建招生选拔、过程管理、学位评定全链条培养体系,形成系统性、常态化的校企协同育人格局。
山东是经济大省、工业大省、教育大省,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工业产值居全国第二位,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三位,普通高校数量、在校生数量居全国前列,在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工程人才培养系统性变革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山东大学将以此为契机,深化科产教协同育人,以组织制度创新为根本,以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打破学科壁垒、行业界限,推动工程硕博士培养体系重构,努力打造一支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
当天,大会现场颁发了山东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理事长单位证书、山东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理事长单位证书和山东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理事单位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