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点
2024-07-2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警惕戏剧舞台“高科技滥用”倾向
据光明日报,科技的高速发展为戏剧舞台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然而,不得不警惕的是,忽略戏剧自身的艺术特色,为追求“新”和“炫”而强调高科技的运用,会给戏剧艺术戴上“绚丽繁重的枷锁”,束缚甚至遏制戏剧原本的艺术亮点。
不加甄别地运用高科技舞美设计会损害传统戏剧的美学价值。过于复杂或新潮的高科技舞台装置会压缩演员的表演空间。刻意融合多种现代传媒手段会打乱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观演默契,分散观众的注意力。戏剧在完成过程中如果过于依赖高科技加入,可能会导致戏剧本体艺术性的降低甚至缺失。观众被舞台上奇幻的声光技术和多维的舞台置景所吸引,会或多或少地忽略剧情架构或演员表现方面的疏漏。另一方面,高科技资源的引入需要较高的成本,当有限的资金向技术过度倾斜,必然会降低对创作者的投入。观众关注点的游离、创作资本的削减,都会影响创作者的劳动创新动力。
“舞台不是高科技展览馆”,无论高科技的舞台设计多么令人震撼,依然需要结合剧种风格、剧目主题等进行权衡协调。缺乏分寸感,一味追求高科技的加入,甚至“无AI不戏剧”的创作倾向,会导致艺术上舍本逐末,让观众和演员都无所适从。
热播剧激发“同款效应”
据工人日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综艺、影视剧的影响力仅次于亲朋好友的推荐,很多游客会在观看某部影视作品后对一个目的地“突然动心”,想去取景地亲身感受镜头里的风景、走相同的游玩路线、去相同的建筑物前留影打卡等。潜在的文旅消费红利被一键激活,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受众市场。
相较于传统的旅游宣传,影视作品更易获得观赏量和点赞量。今年4月,电视剧《乘风踏浪》播出后,剧中涉及的辽宁葫芦岛兴城供销合作社、锦虹泳装厂、兴城古城墙、为民咖啡厅等已成为打卡地,剧中人物的住宅已经或正被改建为民宿,形成了具有“乘风踏浪”特色的旅游文化。
国内影视产业繁荣发展,影视剧对拍摄地文旅效应的带动日趋明显。影视剧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场景设置,让观众对拍摄地和剧中产品产生强烈的代入感,激发了观众实地体验和消费的欲望。“在当下各种打卡经济、网红地标、美食名片、夜经济等新形态下,影视作品要更好地与在地文化相结合,才能创造出一种万千气象、无比丰富的文化矩阵。”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杨乘虎说。
综艺黑马“翻车”,
戳中多少行业痛点
据文汇报,短短几天,《种地吧》官微掉粉百万,相关争议屡被观众送上热搜高位、持续发酵。“真诚就是必杀技”的内容赢得流量,这本是节目底层逻辑的胜利。可一切在《种地吧》赢得流量后渐渐偏离。先是节目成立“十个勤天”关联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水果种植、谷物种植、豆类种植、油料种植等,随后又拓展出服饰品牌业务。与此同时,节目出品方在赞助商盈门的前提下,仍持续推进商业化运作,开发节目周边,加速节目IP的变现进程。
当原本“反流量操作”的节目将流量与利益捆绑,推动观众转变为粉丝、消费者,流量经济、粉丝经济的过早介入,稀释了节目本身的立意,也令观众因为“消费者”的身份而产生了更多话语掌控权。初心走调,《种地吧》更重“经济账”,难怪“十个勤天”如今落入消费主义的“饭圈陷阱”。
《种地吧》官微持续掉粉,“十个勤天”10名成员似乎被观众保护得很好。殊不知,警钟已然响起。当“人”赢得关注后,这10名原本该锤炼艺能、打磨作品的演艺青年,能否交付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以满足广大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不局限于“禾伙人”的身份?毕竟,德是艺人安身立命之根,作品则是安身立命之本。
微短剧
“量增”还得“质优”
据中国艺术报,前不久发布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在国家广电总局“重点网络影视剧信息备案系统”中,通过登记并进行上线备案的微短剧就有557部、12630集,较2022年增长一倍以上。
目前来看,微短剧市场不乏口碑不错、令人难忘的优秀之作。当然由于它才刚刚起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主要体现在,相当多的微短剧呈现出类型化、同质化、发展受限之类的突出问题;不仅如此,一些作品为快速投放而粗制滥造、为博人眼球而格调低下,甚至出现了作品情节暴力、价值观扭曲等现象。凡此种种,对这一行业健康的创作生态和商业循环带来不良影响。
在加强规范的同时,相关方面陆续推出扶持政策,鼓励微短剧与时代同向、与人民同心、与创新同行,积极推动其从野蛮生长的“1.0阶段”,逐渐转型为主流化、精品化的“2.0阶段”。微短剧既要“量增”,更得“质优”。这是客观要求,也是必然趋势。在笔者看来,有相关部门的规范与扶持,有网络平台的搭台共建、自觉探索,微短剧发展正迎来新兴勃发的机遇期,也提供了有效的经验和启发。面对当前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广大微短剧从业者更要坚持“风物长宜放眼量”,做到严格自律,自我加压积极争取多出精品,才能避免“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才能成全自己、夯实行业,迎来微短剧更加美好的明天。
(□记者 朱子钰 整理)
据光明日报,科技的高速发展为戏剧舞台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然而,不得不警惕的是,忽略戏剧自身的艺术特色,为追求“新”和“炫”而强调高科技的运用,会给戏剧艺术戴上“绚丽繁重的枷锁”,束缚甚至遏制戏剧原本的艺术亮点。
不加甄别地运用高科技舞美设计会损害传统戏剧的美学价值。过于复杂或新潮的高科技舞台装置会压缩演员的表演空间。刻意融合多种现代传媒手段会打乱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观演默契,分散观众的注意力。戏剧在完成过程中如果过于依赖高科技加入,可能会导致戏剧本体艺术性的降低甚至缺失。观众被舞台上奇幻的声光技术和多维的舞台置景所吸引,会或多或少地忽略剧情架构或演员表现方面的疏漏。另一方面,高科技资源的引入需要较高的成本,当有限的资金向技术过度倾斜,必然会降低对创作者的投入。观众关注点的游离、创作资本的削减,都会影响创作者的劳动创新动力。
“舞台不是高科技展览馆”,无论高科技的舞台设计多么令人震撼,依然需要结合剧种风格、剧目主题等进行权衡协调。缺乏分寸感,一味追求高科技的加入,甚至“无AI不戏剧”的创作倾向,会导致艺术上舍本逐末,让观众和演员都无所适从。
热播剧激发“同款效应”
据工人日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综艺、影视剧的影响力仅次于亲朋好友的推荐,很多游客会在观看某部影视作品后对一个目的地“突然动心”,想去取景地亲身感受镜头里的风景、走相同的游玩路线、去相同的建筑物前留影打卡等。潜在的文旅消费红利被一键激活,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受众市场。
相较于传统的旅游宣传,影视作品更易获得观赏量和点赞量。今年4月,电视剧《乘风踏浪》播出后,剧中涉及的辽宁葫芦岛兴城供销合作社、锦虹泳装厂、兴城古城墙、为民咖啡厅等已成为打卡地,剧中人物的住宅已经或正被改建为民宿,形成了具有“乘风踏浪”特色的旅游文化。
国内影视产业繁荣发展,影视剧对拍摄地文旅效应的带动日趋明显。影视剧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场景设置,让观众对拍摄地和剧中产品产生强烈的代入感,激发了观众实地体验和消费的欲望。“在当下各种打卡经济、网红地标、美食名片、夜经济等新形态下,影视作品要更好地与在地文化相结合,才能创造出一种万千气象、无比丰富的文化矩阵。”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杨乘虎说。
综艺黑马“翻车”,
戳中多少行业痛点
据文汇报,短短几天,《种地吧》官微掉粉百万,相关争议屡被观众送上热搜高位、持续发酵。“真诚就是必杀技”的内容赢得流量,这本是节目底层逻辑的胜利。可一切在《种地吧》赢得流量后渐渐偏离。先是节目成立“十个勤天”关联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水果种植、谷物种植、豆类种植、油料种植等,随后又拓展出服饰品牌业务。与此同时,节目出品方在赞助商盈门的前提下,仍持续推进商业化运作,开发节目周边,加速节目IP的变现进程。
当原本“反流量操作”的节目将流量与利益捆绑,推动观众转变为粉丝、消费者,流量经济、粉丝经济的过早介入,稀释了节目本身的立意,也令观众因为“消费者”的身份而产生了更多话语掌控权。初心走调,《种地吧》更重“经济账”,难怪“十个勤天”如今落入消费主义的“饭圈陷阱”。
《种地吧》官微持续掉粉,“十个勤天”10名成员似乎被观众保护得很好。殊不知,警钟已然响起。当“人”赢得关注后,这10名原本该锤炼艺能、打磨作品的演艺青年,能否交付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以满足广大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不局限于“禾伙人”的身份?毕竟,德是艺人安身立命之根,作品则是安身立命之本。
微短剧
“量增”还得“质优”
据中国艺术报,前不久发布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在国家广电总局“重点网络影视剧信息备案系统”中,通过登记并进行上线备案的微短剧就有557部、12630集,较2022年增长一倍以上。
目前来看,微短剧市场不乏口碑不错、令人难忘的优秀之作。当然由于它才刚刚起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主要体现在,相当多的微短剧呈现出类型化、同质化、发展受限之类的突出问题;不仅如此,一些作品为快速投放而粗制滥造、为博人眼球而格调低下,甚至出现了作品情节暴力、价值观扭曲等现象。凡此种种,对这一行业健康的创作生态和商业循环带来不良影响。
在加强规范的同时,相关方面陆续推出扶持政策,鼓励微短剧与时代同向、与人民同心、与创新同行,积极推动其从野蛮生长的“1.0阶段”,逐渐转型为主流化、精品化的“2.0阶段”。微短剧既要“量增”,更得“质优”。这是客观要求,也是必然趋势。在笔者看来,有相关部门的规范与扶持,有网络平台的搭台共建、自觉探索,微短剧发展正迎来新兴勃发的机遇期,也提供了有效的经验和启发。面对当前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广大微短剧从业者更要坚持“风物长宜放眼量”,做到严格自律,自我加压积极争取多出精品,才能避免“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才能成全自己、夯实行业,迎来微短剧更加美好的明天。
(□记者 朱子钰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