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综合协同机制

无棣县打造“未来之城”

2024-07-12 作者: 王凯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王凯
  通讯员 张建 蒋惠庆 徐晓玲 报道
  本报无棣讯 近日,全国基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负责人培训班在滨州举行。其间,无棣县作为现场教学点接受全国会议现场观摩,无棣县介绍了整合资源、再造流程,创新构建风险处置体系、全程关护方案、综合协同机制,构筑未成年人长效关爱保护模式,在全国打造县级未成年社会治理样板的经验。
  建立多维联动综合协同机制,统筹构建县镇街村三级未保服务网络,实现未成年人全生命周期管理。无棣县创新提出打造全省领先、全国闻名的“未来之城”构想和实施路径,先后出台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实施“未来计划”推动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综合协同机制建设等措施,从最小单元入手,破解部门多头管理等难题。成立书记县长任双组长,县委副书记任办公室主任的协调机构,整合资金7000万元,建成县级专业化、实体化、枢纽型救助保护实体——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整合民政、政法、妇联等部门职能,承担全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综合协调职能,围绕全县未成年人和7类重点群体,联动30个成员单位梳理任务清单36条,统筹开展生活救助、心理疏导、法律援助、个案处理、业务培训等;全部镇街建成配备2名驻站社工的未保工作站,与社会心理服务、慈善、救助等工作站“六站合一”,及时办理处置儿童福利、救助等事项,指导村(社区)开展未保服务;在全国率先探索村(社区)最小单元服务模式,组织网格员、教师、儿童主任、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师和儿童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多方面力量,由3395名未保成员,分471个最小服务单元,具体落实全县未成年人基础数据整理,强制报告执行和7类兜底等儿童保障服务,并通过走访建立儿童走访台账,建立一人一档,实行动态管理,提供常态化关爱服务。
  完善风险处置机制,开展动态监测管理、专业化服务,确保各项保护措施落到实处。无棣县建成集受理、转办、督查、审核、反馈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云平台,全县30个部门单位、11个镇街信息互通共享、联动协作。开通“8912345”未成年人保护专线、开发“掌上未保”小程序,为未成年人提供全天候热线服务;对排查出存在困难问题的儿童,实行“红黄蓝绿”四色风险等级动态管理,根据需要分级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化服务。聘请法律、医疗、家庭教育等8个领域50名专家学者,组建专家智库,定期组织开展个案会商研判、队伍培训。择优引入6家社工机构,提供心理健康、家庭教育指导、社区矫正等方面专业化服务,重点围绕留守儿童、流动儿童、未成年性侵遭遇者、抑郁与自伤自杀青少年等4类高风险群体,专业精准开展服务。
  探索全程关护机制,持续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无棣县统筹资金设立“未来计划”儿童服务专项基金,用于儿童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家庭监护能力提升、流动儿童关爱保护、儿童服务设施建设等。以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为引领,全县各类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场馆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无棣古城等教育基地全面启用,先后举办专题亲子活动135场次,参与人数超过1万人次。围绕未成年人领域,持续实施系列民生项目,校车全覆盖工程惠及城乡9000余名中小学生,获评“全国中小学校车运营试点县”;营养餐工程涵盖31处中小学校,2.3万名学生乐享营养餐;残疾儿童“康教托技就”一体化服务工程成为全国融合教育典范,入选中国残疾人蓝皮书;常态开展儿童零溺水县、镇街、村居创建活动;实施“筑梦扬帆”劳模助学工程,各级劳模累计捐款960万元,救助困难大学生639名;全面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儿童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等政策,累计发放困境儿童各项补助救助资金195.44万元。
  创新三项机制,夯实未成年人关爱基础,全力打造困境儿童权益保护“无棣样板”。据无棣县委书记郑振亮介绍,作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无棣县将进一步拉高标杆、全面发力,用心用情、抓实抓细未成年人保护各项工作,唱响“未来计划”,打造“未来之城”。
  □记者 王凯
  通讯员 张建 蒋惠庆 徐晓玲 报道
  本报无棣讯 近日,全国基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负责人培训班在滨州举行。其间,无棣县作为现场教学点接受全国会议现场观摩,无棣县介绍了整合资源、再造流程,创新构建风险处置体系、全程关护方案、综合协同机制,构筑未成年人长效关爱保护模式,在全国打造县级未成年社会治理样板的经验。
  建立多维联动综合协同机制,统筹构建县镇街村三级未保服务网络,实现未成年人全生命周期管理。无棣县创新提出打造全省领先、全国闻名的“未来之城”构想和实施路径,先后出台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实施“未来计划”推动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综合协同机制建设等措施,从最小单元入手,破解部门多头管理等难题。成立书记县长任双组长,县委副书记任办公室主任的协调机构,整合资金7000万元,建成县级专业化、实体化、枢纽型救助保护实体——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整合民政、政法、妇联等部门职能,承担全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综合协调职能,围绕全县未成年人和7类重点群体,联动30个成员单位梳理任务清单36条,统筹开展生活救助、心理疏导、法律援助、个案处理、业务培训等;全部镇街建成配备2名驻站社工的未保工作站,与社会心理服务、慈善、救助等工作站“六站合一”,及时办理处置儿童福利、救助等事项,指导村(社区)开展未保服务;在全国率先探索村(社区)最小单元服务模式,组织网格员、教师、儿童主任、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师和儿童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多方面力量,由3395名未保成员,分471个最小服务单元,具体落实全县未成年人基础数据整理,强制报告执行和7类兜底等儿童保障服务,并通过走访建立儿童走访台账,建立一人一档,实行动态管理,提供常态化关爱服务。
  完善风险处置机制,开展动态监测管理、专业化服务,确保各项保护措施落到实处。无棣县建成集受理、转办、督查、审核、反馈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云平台,全县30个部门单位、11个镇街信息互通共享、联动协作。开通“8912345”未成年人保护专线、开发“掌上未保”小程序,为未成年人提供全天候热线服务;对排查出存在困难问题的儿童,实行“红黄蓝绿”四色风险等级动态管理,根据需要分级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化服务。聘请法律、医疗、家庭教育等8个领域50名专家学者,组建专家智库,定期组织开展个案会商研判、队伍培训。择优引入6家社工机构,提供心理健康、家庭教育指导、社区矫正等方面专业化服务,重点围绕留守儿童、流动儿童、未成年性侵遭遇者、抑郁与自伤自杀青少年等4类高风险群体,专业精准开展服务。
  探索全程关护机制,持续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无棣县统筹资金设立“未来计划”儿童服务专项基金,用于儿童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家庭监护能力提升、流动儿童关爱保护、儿童服务设施建设等。以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为引领,全县各类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场馆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无棣古城等教育基地全面启用,先后举办专题亲子活动135场次,参与人数超过1万人次。围绕未成年人领域,持续实施系列民生项目,校车全覆盖工程惠及城乡9000余名中小学生,获评“全国中小学校车运营试点县”;营养餐工程涵盖31处中小学校,2.3万名学生乐享营养餐;残疾儿童“康教托技就”一体化服务工程成为全国融合教育典范,入选中国残疾人蓝皮书;常态开展儿童零溺水县、镇街、村居创建活动;实施“筑梦扬帆”劳模助学工程,各级劳模累计捐款960万元,救助困难大学生639名;全面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儿童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等政策,累计发放困境儿童各项补助救助资金195.44万元。
  创新三项机制,夯实未成年人关爱基础,全力打造困境儿童权益保护“无棣样板”。据无棣县委书记郑振亮介绍,作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无棣县将进一步拉高标杆、全面发力,用心用情、抓实抓细未成年人保护各项工作,唱响“未来计划”,打造“未来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