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社保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保服务更高效暖心

滨州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11.11万人

2024-07-12 作者: 姜斌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姜 斌
   本报通讯员 孙殿朋 田新宇

  7月4日,记者从滨州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社保领域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滨州市人社局认真落实“12161”四项社保类民生实事,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截至目前,滨州全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8.55万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11.1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2.9万人。截至5月底,全市按时足额发放各类养老保险待遇47.94亿元。
  同时,滨州市社保卡服务实现77项待遇、153项公共服务持卡办理;人社领域31项待遇补贴全部实现进卡发放,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进卡发放率达到70%以上,国有企业实现工资进卡单位占比达到83.78%。
  社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保群众更有获得感。滨州市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实施“全民参保·福暖万家”工程,进企业、进家庭、进村居、进学校送政策送服务,切实打通政策宣传“最后一公里”。针对小微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平台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开展精准服务,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积极引导更多群众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优化养老保险参保结构、提高参保质量。滨州市整体参保扩面情况在全省位居前列。
  全力保障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发放到位。加强发放环节监管,全面实现社银直连模式,大力推进使用社保卡发放养老金,全市养老金总体进卡发放率达到72.55%。持续强化与财政、税务和银行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畅通社保待遇资金申拨渠道,确保各类待遇申拨及时、核定准确,实现“不漏一人、不欠一分、不拖一天”。
  扎实推进社会保险基金风险防控工作。建立基金收支分级授权和审批制度,基金审批手续齐全,社会保险基金银行账户开立严格,网银支付规范,监控措施到位。严格落实对账制度,与业务、财政、银行、税务进行定期对账,确保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开展社保基金银行账户情况专项检查,逐一排查社保基金银行账户运行中的安全隐患,修订完善协议内容。截至目前,全市4431个疑点数据已全部核查处理到位。
  高水平建设“数字人社”,社保服务更加高效。全面推进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落实全省“智慧人社”一体化平台建设任务,持续整合优化现有社保经办系统,积极推动数据清理工作,同时扎实建设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全国联系点和居民养老保险业务档案单套制管理全国试点。构建数据共享互联互通立体网,实现社保、就业、劳动关系等领域的数据共享,推动养老、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险业务协同办理。依托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等系统,与公安、医保、住建、卫健等13个部门的数据信息实现共享,形成内外联通的数据共享立体网。
  工伤联网结算解决报销烦垫资难。滨州市25家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机构全部开通联网结算功能,符合工伤保险三个“目录”的工伤职工住院医疗费实现100%报销结算;截至5月底,累计结算工伤联网结算费用615万元,同比增长11%,切实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垫付负担。在工伤联网结算市内通办的基础上,滨州市还积极推进工伤异地就医联网结算,目前省内已实现全部市异地联网结算,极大便利了工伤职工。
  架起服务民生“暖心桥”,社保服务更有温度。立足群众需求推行“一件事”打包办。重点围绕职工退休、工伤待遇申领、新生儿出生等“一件事”,开展跨部门事项集成服务,推进服务事项打包办,精简材料、优化流程,破解民生服务单一化、碎片化等堵点难点问题。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创新应用取得新突破。启动实施2024年“社会保障卡惠享山东行”系列活动,集中推出了一系列社保卡消费满减活动。截至目前,已发展商圈内商户159家,累计参与优惠活动人数逾6万人,优惠总金额28.91万元,带动消费增长580余万元。充分发挥社保卡信用优势,推行社保卡“便民贷”。目前,滨州市农商银行、建设银行已纳入“便民贷”试点银行,累计发放“便民贷”1.54亿元,有效激发了消费潜能,助力创业就业。
  □ 本报记者 姜 斌
   本报通讯员 孙殿朋 田新宇

  7月4日,记者从滨州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社保领域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滨州市人社局认真落实“12161”四项社保类民生实事,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截至目前,滨州全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8.55万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11.1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2.9万人。截至5月底,全市按时足额发放各类养老保险待遇47.94亿元。
  同时,滨州市社保卡服务实现77项待遇、153项公共服务持卡办理;人社领域31项待遇补贴全部实现进卡发放,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进卡发放率达到70%以上,国有企业实现工资进卡单位占比达到83.78%。
  社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保群众更有获得感。滨州市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实施“全民参保·福暖万家”工程,进企业、进家庭、进村居、进学校送政策送服务,切实打通政策宣传“最后一公里”。针对小微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平台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开展精准服务,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积极引导更多群众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优化养老保险参保结构、提高参保质量。滨州市整体参保扩面情况在全省位居前列。
  全力保障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发放到位。加强发放环节监管,全面实现社银直连模式,大力推进使用社保卡发放养老金,全市养老金总体进卡发放率达到72.55%。持续强化与财政、税务和银行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畅通社保待遇资金申拨渠道,确保各类待遇申拨及时、核定准确,实现“不漏一人、不欠一分、不拖一天”。
  扎实推进社会保险基金风险防控工作。建立基金收支分级授权和审批制度,基金审批手续齐全,社会保险基金银行账户开立严格,网银支付规范,监控措施到位。严格落实对账制度,与业务、财政、银行、税务进行定期对账,确保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开展社保基金银行账户情况专项检查,逐一排查社保基金银行账户运行中的安全隐患,修订完善协议内容。截至目前,全市4431个疑点数据已全部核查处理到位。
  高水平建设“数字人社”,社保服务更加高效。全面推进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落实全省“智慧人社”一体化平台建设任务,持续整合优化现有社保经办系统,积极推动数据清理工作,同时扎实建设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全国联系点和居民养老保险业务档案单套制管理全国试点。构建数据共享互联互通立体网,实现社保、就业、劳动关系等领域的数据共享,推动养老、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险业务协同办理。依托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等系统,与公安、医保、住建、卫健等13个部门的数据信息实现共享,形成内外联通的数据共享立体网。
  工伤联网结算解决报销烦垫资难。滨州市25家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机构全部开通联网结算功能,符合工伤保险三个“目录”的工伤职工住院医疗费实现100%报销结算;截至5月底,累计结算工伤联网结算费用615万元,同比增长11%,切实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垫付负担。在工伤联网结算市内通办的基础上,滨州市还积极推进工伤异地就医联网结算,目前省内已实现全部市异地联网结算,极大便利了工伤职工。
  架起服务民生“暖心桥”,社保服务更有温度。立足群众需求推行“一件事”打包办。重点围绕职工退休、工伤待遇申领、新生儿出生等“一件事”,开展跨部门事项集成服务,推进服务事项打包办,精简材料、优化流程,破解民生服务单一化、碎片化等堵点难点问题。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创新应用取得新突破。启动实施2024年“社会保障卡惠享山东行”系列活动,集中推出了一系列社保卡消费满减活动。截至目前,已发展商圈内商户159家,累计参与优惠活动人数逾6万人,优惠总金额28.91万元,带动消费增长580余万元。充分发挥社保卡信用优势,推行社保卡“便民贷”。目前,滨州市农商银行、建设银行已纳入“便民贷”试点银行,累计发放“便民贷”1.54亿元,有效激发了消费潜能,助力创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