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阈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2024-06-0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韩冰
实施新课标后,群文阅读教学蔚然成风。所谓群文,即组合、聚集在一起的文章。群文阅读将主题相近或背景相关或内容互联的一组文章组成阅读单元,进而将听者、读者的内心体验升华到非常高的境界,即所谓“建构跨文本的理解视野,获得深刻而独特的阅读体验”。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引入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以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精读课文或单元主题延伸为主要路径,既契合时代要求,又满足学生思维发展需要,对初中生语文素养与综合素质提升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内涵
“所谓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这一定义目前已得到学界广泛认同,理解其中的几个关键词是领会群文阅读内涵的不二法门。首先,“议题”就是一组选文中可供师生展开议论的话题,它自带一个明确的中心和严肃的态度。其次,结合好“一组文章”的关键点显然在确定好一条线索上。只要能在备课时挑选出“组文”,并能通过某条线索将其进行串联,就能在教学的有限时间内用好这些文本,“一组文章”在其数量上是不受限制的。最后,“集体建构”是群文阅读非常显著的特点。群文阅读要求师生共同开掘智慧、共享智识,在携手构建文本意义中获得智力的高峰体验。
群文阅读教学的准备策略
“准备策略”即我们常说的“备课”,为群文阅读教学备课,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议题拟定、组文选择。
拟定议题时,我们可以从部编版教材编写体系中的三个角度——人文情感、语用能力和表达、文体辨识来寻找思路。首先,若从人文情感角度确定议题,首要注意的一点便是“议题”与“主题”的区分。主题阅读的结构是无序的,只要与主题相关即可,但群文阅读教学是议题生成式的,适合从小切口式的议题入手,通过大体量的阅读和灵活的内容布局,让课堂点阵式入深、入精。比如,同是探讨杜甫诗中的“爱国情”,若只以“爱国”为议题则不能突出群文阅读的特点,我们可以设计一堂以“花”“酒”等意象为切入点的阅读课,试着探讨“恨”之情感,以期提升、增强学生的比较、归纳、表达能力。其次,在确定基于教材的群文阅读的议题时,要尽可能地侧重语用,可以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甚至是“文章结构”来敲定一个或者组合多个议题。除此之外,从评价作者的角度设定议题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以令学生很好地了解某一作者的文风、笔力与创作背景。
确定组文时,首先要确保组文符合学生学情,富有探索性和趣味性,其难度要适中,要兼顾“最近发展区”理论,考虑班内多数同学的发展情况,避免话语权、解释权重回教师手中。其次要把握主线,分清主次。有一条清晰的主线是群文阅读课堂的关键所在,围绕主线串联不仅可以使课堂节奏分明,而且有助于学生找到教学内容的核心目标。
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是课堂导入。对于群文阅读而言,本文倡导富有新意的、满含趣味的、有助于课堂活跃的导入方式。比如对比导入法,将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事物置于一起进行比较,在欲扬先抑中让学生步入群文情境;又如游戏互动、比赛导入法,在课堂伊始便设置一个情境,以任务驱动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互动、游戏中推开群文的大门。以教学《杜甫诗三首》为例,可以在导入环节设置一个“比较画像”的游戏,将杜甫早年的画像与晚年的画像置于一起,让学生说一说这两幅画像的区别。通过观察一幅画像中的朝气蓬勃、意气风发,另一幅画像中的皱纹满布、眉头紧锁,学生就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出诗人为时代所迫、为生活所困、为生民所忧的晚年境遇。
二是课堂实施。本文将课堂实施策略概括为“支架建构法”。所谓支架就是要给学生创设出一个学习纲要,让学习有迹可循、有法可依,不至于偏离教师预设的轨道。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要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将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还是以《杜甫诗三首》的教学为例,可以将整堂课分为三个步骤:抓住主线——忧国忧民之爱国情,组织素材——三首诗中有关爱国的诗句,比较阅读——试着探究青年杜甫与晚年杜甫的心境变化、情感波动、思维转变等。这三个步骤组成了本堂课的支架,分解了学习任务,循序实施这三个步骤也便成了组织好本堂课的关键。
群文阅读教学的评价策略
一是从学生学习效果的角度来看。对群文阅读教学的评价应更注重考察学生思维的连结、对比能力,和学生是否具有归纳整合的语文素养,侧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效果进行评价。实际上,在群文阅读教学课堂内外,主动权由学生掌握,教师更多充当的是任务发布者、问题解答者和辅助评价者等角色。学生之间的合作协同是群文阅读的重要教学方式,同时学生与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及小组参与程度也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
二是从考量教师教学效果的角度评价。首先,文本组织能力是教师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标准之一。评价教师的文本组织能力,更多侧重于组文之间是否具有逻辑性,线索、环节是否严密,同时作为语文教师,其阅读是否够广、够深、够宽。这些评价从组文的选取及组织便能得到结论。其次,教师的控场能力也举足轻重。评价教师的控场能力,最重要的是评价教师对议题的设置和把控能力,如问题是否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能否在学生偏离正题时及时将其拉回,以及在课堂的氛围、节奏等方面是否可以通过提问进行有效引导等等。总而言之,于教师而言,课前的准备及课中的教学实施至关重要,群文阅读教学对于每一位语文教师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要求更高的挑战,教师需对自身教学开展正确的评价,通过评价进行反思、优化,进而促进自身不断进步。
(作者单位:济南市槐荫区西城实验学校)
实施新课标后,群文阅读教学蔚然成风。所谓群文,即组合、聚集在一起的文章。群文阅读将主题相近或背景相关或内容互联的一组文章组成阅读单元,进而将听者、读者的内心体验升华到非常高的境界,即所谓“建构跨文本的理解视野,获得深刻而独特的阅读体验”。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引入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以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精读课文或单元主题延伸为主要路径,既契合时代要求,又满足学生思维发展需要,对初中生语文素养与综合素质提升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内涵
“所谓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这一定义目前已得到学界广泛认同,理解其中的几个关键词是领会群文阅读内涵的不二法门。首先,“议题”就是一组选文中可供师生展开议论的话题,它自带一个明确的中心和严肃的态度。其次,结合好“一组文章”的关键点显然在确定好一条线索上。只要能在备课时挑选出“组文”,并能通过某条线索将其进行串联,就能在教学的有限时间内用好这些文本,“一组文章”在其数量上是不受限制的。最后,“集体建构”是群文阅读非常显著的特点。群文阅读要求师生共同开掘智慧、共享智识,在携手构建文本意义中获得智力的高峰体验。
群文阅读教学的准备策略
“准备策略”即我们常说的“备课”,为群文阅读教学备课,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议题拟定、组文选择。
拟定议题时,我们可以从部编版教材编写体系中的三个角度——人文情感、语用能力和表达、文体辨识来寻找思路。首先,若从人文情感角度确定议题,首要注意的一点便是“议题”与“主题”的区分。主题阅读的结构是无序的,只要与主题相关即可,但群文阅读教学是议题生成式的,适合从小切口式的议题入手,通过大体量的阅读和灵活的内容布局,让课堂点阵式入深、入精。比如,同是探讨杜甫诗中的“爱国情”,若只以“爱国”为议题则不能突出群文阅读的特点,我们可以设计一堂以“花”“酒”等意象为切入点的阅读课,试着探讨“恨”之情感,以期提升、增强学生的比较、归纳、表达能力。其次,在确定基于教材的群文阅读的议题时,要尽可能地侧重语用,可以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甚至是“文章结构”来敲定一个或者组合多个议题。除此之外,从评价作者的角度设定议题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以令学生很好地了解某一作者的文风、笔力与创作背景。
确定组文时,首先要确保组文符合学生学情,富有探索性和趣味性,其难度要适中,要兼顾“最近发展区”理论,考虑班内多数同学的发展情况,避免话语权、解释权重回教师手中。其次要把握主线,分清主次。有一条清晰的主线是群文阅读课堂的关键所在,围绕主线串联不仅可以使课堂节奏分明,而且有助于学生找到教学内容的核心目标。
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是课堂导入。对于群文阅读而言,本文倡导富有新意的、满含趣味的、有助于课堂活跃的导入方式。比如对比导入法,将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事物置于一起进行比较,在欲扬先抑中让学生步入群文情境;又如游戏互动、比赛导入法,在课堂伊始便设置一个情境,以任务驱动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互动、游戏中推开群文的大门。以教学《杜甫诗三首》为例,可以在导入环节设置一个“比较画像”的游戏,将杜甫早年的画像与晚年的画像置于一起,让学生说一说这两幅画像的区别。通过观察一幅画像中的朝气蓬勃、意气风发,另一幅画像中的皱纹满布、眉头紧锁,学生就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出诗人为时代所迫、为生活所困、为生民所忧的晚年境遇。
二是课堂实施。本文将课堂实施策略概括为“支架建构法”。所谓支架就是要给学生创设出一个学习纲要,让学习有迹可循、有法可依,不至于偏离教师预设的轨道。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要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将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还是以《杜甫诗三首》的教学为例,可以将整堂课分为三个步骤:抓住主线——忧国忧民之爱国情,组织素材——三首诗中有关爱国的诗句,比较阅读——试着探究青年杜甫与晚年杜甫的心境变化、情感波动、思维转变等。这三个步骤组成了本堂课的支架,分解了学习任务,循序实施这三个步骤也便成了组织好本堂课的关键。
群文阅读教学的评价策略
一是从学生学习效果的角度来看。对群文阅读教学的评价应更注重考察学生思维的连结、对比能力,和学生是否具有归纳整合的语文素养,侧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效果进行评价。实际上,在群文阅读教学课堂内外,主动权由学生掌握,教师更多充当的是任务发布者、问题解答者和辅助评价者等角色。学生之间的合作协同是群文阅读的重要教学方式,同时学生与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及小组参与程度也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
二是从考量教师教学效果的角度评价。首先,文本组织能力是教师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标准之一。评价教师的文本组织能力,更多侧重于组文之间是否具有逻辑性,线索、环节是否严密,同时作为语文教师,其阅读是否够广、够深、够宽。这些评价从组文的选取及组织便能得到结论。其次,教师的控场能力也举足轻重。评价教师的控场能力,最重要的是评价教师对议题的设置和把控能力,如问题是否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能否在学生偏离正题时及时将其拉回,以及在课堂的氛围、节奏等方面是否可以通过提问进行有效引导等等。总而言之,于教师而言,课前的准备及课中的教学实施至关重要,群文阅读教学对于每一位语文教师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要求更高的挑战,教师需对自身教学开展正确的评价,通过评价进行反思、优化,进而促进自身不断进步。
(作者单位:济南市槐荫区西城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