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破解社区矫正对象“出海”难题
2024-06-0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栗晟皓 报道
本报日照讯 为破解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出海”难题,近年来,日照市创新实施部门联动协作机制,开辟就业帮扶“绿色通道”,有效破解了社区矫正对象“出海请假难、监督管理难、教育帮扶难”等问题,实现矫正对象“出得去、稳得住、有收入”,累计批准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出海200余人次,促进直接增收近千万元。其中,5名“在矫”船长向社会提供出海捕捞岗位37个。
建章立制,依法规范出海。日照市检察院、市司法局等部门联合出台《日照市社区矫正对象涉海涉渔外出活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关于深化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监督管理的若干规定》,明确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出海作业请销假适用情形,设置社区矫正对象评价“黑名单”“白名单”制度,建立出海作业多平台同步监管监督机制,实现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出得去”“管得住”“回得来”。
宽严相济,依法分类审批。日照市司法局严格限定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外出要件,结合日常监管考核情况,对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出海申请实施分类审批。打破一次一请假、一次批假时间短的政策瓶颈,将社区矫正对象出海作业一次申请期限延长至6个月。对在本市海域作业的矫正对象,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对因特殊原因无法按期返回的,通过海洋渔业海上监管系统向司法所报告情况后,外出审批自动延期。
全程拧紧监管责任链条。出海期间,社区矫正对象每日向司法所报告情况,司法所安排专人核查手机定位、渔船定位情况,及时掌握其准确动向;在远海(水)无信号区域,由渔船长组建“临时矫正小组”对其进行监督管理。强化部门协同监管,司法行政部门会同海洋海事等相关部门,依托渔船渔港动态监控系统、船舶定位监管系统和北斗导航系统等信息化平台,对出海船舶进行实时监控并严防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
创新形式补齐教育短板。创新“3+”教育模式,弥补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矫正不足问题。搭建“共建+共享”教育平台,实现部门间信息互通和资源同享、教育共治。实行“集中+个别”教育相结合,通过集中点检、送法进渔港等教育模式,向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普及法律知识。创新“请进来+走出去”教育形式,邀请海洋发展、海事、保险等部门的专业人员就安全救助系统使用、保险理赔政策、海洋渔业船舶捕捞规定等进行培训,教育引导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自觉守法生产,预防和减少再犯罪发生。
本报日照讯 为破解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出海”难题,近年来,日照市创新实施部门联动协作机制,开辟就业帮扶“绿色通道”,有效破解了社区矫正对象“出海请假难、监督管理难、教育帮扶难”等问题,实现矫正对象“出得去、稳得住、有收入”,累计批准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出海200余人次,促进直接增收近千万元。其中,5名“在矫”船长向社会提供出海捕捞岗位37个。
建章立制,依法规范出海。日照市检察院、市司法局等部门联合出台《日照市社区矫正对象涉海涉渔外出活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关于深化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监督管理的若干规定》,明确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出海作业请销假适用情形,设置社区矫正对象评价“黑名单”“白名单”制度,建立出海作业多平台同步监管监督机制,实现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出得去”“管得住”“回得来”。
宽严相济,依法分类审批。日照市司法局严格限定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外出要件,结合日常监管考核情况,对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出海申请实施分类审批。打破一次一请假、一次批假时间短的政策瓶颈,将社区矫正对象出海作业一次申请期限延长至6个月。对在本市海域作业的矫正对象,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对因特殊原因无法按期返回的,通过海洋渔业海上监管系统向司法所报告情况后,外出审批自动延期。
全程拧紧监管责任链条。出海期间,社区矫正对象每日向司法所报告情况,司法所安排专人核查手机定位、渔船定位情况,及时掌握其准确动向;在远海(水)无信号区域,由渔船长组建“临时矫正小组”对其进行监督管理。强化部门协同监管,司法行政部门会同海洋海事等相关部门,依托渔船渔港动态监控系统、船舶定位监管系统和北斗导航系统等信息化平台,对出海船舶进行实时监控并严防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
创新形式补齐教育短板。创新“3+”教育模式,弥补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矫正不足问题。搭建“共建+共享”教育平台,实现部门间信息互通和资源同享、教育共治。实行“集中+个别”教育相结合,通过集中点检、送法进渔港等教育模式,向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普及法律知识。创新“请进来+走出去”教育形式,邀请海洋发展、海事、保险等部门的专业人员就安全救助系统使用、保险理赔政策、海洋渔业船舶捕捞规定等进行培训,教育引导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自觉守法生产,预防和减少再犯罪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