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区“厚养礼葬”为群众减负
2024-04-2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刘小东 魏宁 报道
本报泰安讯 近日,以“礼安齐鲁 诚孝泰山”为主题的殡仪馆公众开放日活动在泰安市泰山区殡仪服务中心举行,社会各界人士走进这个特殊的场所,感受殡葬服务。
近年来,泰山区推进丧事简办,进行殡葬改革,通过建设骨灰堂、推出惠民殡葬管理服务等措施,办好群众身后事、满足“逝有所安”的需求。
在推进移风易俗过程中,泰山区逐步探索建立“理顺一个体系、建强一支队伍、健全一套制度、设计一套殡仪模式、推广一批典型、营造一种氛围、严格一项考核”七个一工作模式,推动社会风气转变,“厚养礼葬”、文明节俭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陵园建成3年了,村民可以将去世亲人的骨灰免费存放在陵园的骨灰堂内。我们还成立了11人的红白理事会,为在家办葬礼的村民免费提供各种工具。来陵园办葬礼的,我们还提供1000元补助。”在徐家楼街道宅子陵园,宅子村党总支书记王刚说,自从倡导丧事简办以来,“厚养礼葬”的观念逐渐深入民心,村民在丧事上的花费也大大降低。
泰山区在区、街道(镇)分别成立红白理事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红白理事会备案及丧葬简办政策的落实监督,指导村居红白理事会严格按照理事会规章制度办事,把“厚养礼葬”纳入村规民约。目前,泰山区不但建设了骨灰堂,在城中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了陵园,还在东部乡镇建设了生态公墓。
如今的泰山区,一朵白花、一条轻纱、一段哀乐代替了大排场,劳民伤财的陋习不见了,新的制度受到了居民的拥护和自觉执行,为逝者家属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形成了“勤俭节约”“厚养礼葬”的良好风尚。
目前,泰山区191个社区(村)全部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并在民政局进行了备案。泰山区将红白理事会队伍建设作为推进移风易俗殡葬改革的重要抓手,全区有127个社区(村)直接由党组织书记兼任红白理事会理事长,其他由“两委”成员兼任。街道(镇)与社区(村)负责人签订移风易俗殡葬改革承诺书,严格按照理事会规章制度办事,村“两委”成员及全体党员带头积极落实移风易俗殡葬改革要求,营造丧事简办的良好村风民风。
通讯员 刘小东 魏宁 报道
本报泰安讯 近日,以“礼安齐鲁 诚孝泰山”为主题的殡仪馆公众开放日活动在泰安市泰山区殡仪服务中心举行,社会各界人士走进这个特殊的场所,感受殡葬服务。
近年来,泰山区推进丧事简办,进行殡葬改革,通过建设骨灰堂、推出惠民殡葬管理服务等措施,办好群众身后事、满足“逝有所安”的需求。
在推进移风易俗过程中,泰山区逐步探索建立“理顺一个体系、建强一支队伍、健全一套制度、设计一套殡仪模式、推广一批典型、营造一种氛围、严格一项考核”七个一工作模式,推动社会风气转变,“厚养礼葬”、文明节俭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陵园建成3年了,村民可以将去世亲人的骨灰免费存放在陵园的骨灰堂内。我们还成立了11人的红白理事会,为在家办葬礼的村民免费提供各种工具。来陵园办葬礼的,我们还提供1000元补助。”在徐家楼街道宅子陵园,宅子村党总支书记王刚说,自从倡导丧事简办以来,“厚养礼葬”的观念逐渐深入民心,村民在丧事上的花费也大大降低。
泰山区在区、街道(镇)分别成立红白理事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红白理事会备案及丧葬简办政策的落实监督,指导村居红白理事会严格按照理事会规章制度办事,把“厚养礼葬”纳入村规民约。目前,泰山区不但建设了骨灰堂,在城中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了陵园,还在东部乡镇建设了生态公墓。
如今的泰山区,一朵白花、一条轻纱、一段哀乐代替了大排场,劳民伤财的陋习不见了,新的制度受到了居民的拥护和自觉执行,为逝者家属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形成了“勤俭节约”“厚养礼葬”的良好风尚。
目前,泰山区191个社区(村)全部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并在民政局进行了备案。泰山区将红白理事会队伍建设作为推进移风易俗殡葬改革的重要抓手,全区有127个社区(村)直接由党组织书记兼任红白理事会理事长,其他由“两委”成员兼任。街道(镇)与社区(村)负责人签订移风易俗殡葬改革承诺书,严格按照理事会规章制度办事,村“两委”成员及全体党员带头积极落实移风易俗殡葬改革要求,营造丧事简办的良好村风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