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陵城区做好十方面转型文章
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2024-04-1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张传军
今年以来,德州市陵城区扎实开展“高质量发展转型年”行动,全区上下聚力从数字经济、新能源利用、传统产业升级等10个方面抓转型,全力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围绕数字经济抓转型。抓基建。加快推动鲁北大数据中心项目二期和数字经济产业园开工建设,力争6月份前投入使用。抓招商。着手成立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基金,力争引进1家以上营收过亿元的龙头企业、5家以上规上企业。抓品牌。积极参与“云行齐鲁”“工赋山东”等活动,力争举办2场以上国家级、省级数字经济领域高端论坛及峰会,打造产业IP和城市名片。
围绕新能源利用抓转型。在地热方面,强化合作,推动《地热替代开发利用实施方案》付诸实施,确保到2026年完全实现“地热代煤”。在氢能方面,加快正辰氢能产业园项目建设步伐。开展精准招商,力争更多氢能项目入驻园区,打造产业集群。在储能方面,加快中国电力、水发浩海等共享储能电站项目建设进度,持续壮大储能产业链。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全力打造轻量化全铝车身泛越野车型研发、生产基地。
围绕传统产业升级抓转型。实施“凤凰计划”。计划实施100个以上重点技改项目,鼓励企业通过技改,实现“凤凰涅槃”。同时把企业谋划技改项目、享受技改政策,作为帮包企业的重点任务。实施“鹊桥计划”。梳理出100个传统产业企业,有针对性地到中科院100个院所、3所大学“攀亲联姻”,引进转化更多的先进技术成果项目,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和团队创业。实施“敲锣计划”。持续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工作,同时强化与申万宏源证券等机构的合作,尽早实现企业上市“零”的突破。
围绕社会管理抓转型。抓物业管理。通过组建规范的业主委员会,完善物业淘汰机制,引导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实现共建共享。抓社会治理。持续拓展枫桥经验“陵县做法”内涵,深入推进“一网统管、一办到底”解决群众诉求数字化系统集成改革,强化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功能,打造“心至陵和”矛盾纠纷一键办理品牌。抓房地产管理。通过市场化开发改善性住房,让有需求的人群在陵城买到好房子。同时,建设一部分保障性租赁住房,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问题。
围绕农业产业抓转型。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抓好8万亩新建、15万亩改造提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行“一企一会一管家”建管用一体化机制,确保建得好、有效益、管长远。抓好特色产业发展。用好陵呈优品、稀获优品等电商平台,打造一批网红村、网红产品和直播带货团队。抓好规模化经营。要持续推动规模种粮,积极落实全市“三百”示范、“双千”带动工程,力争新增市级以上示范主体和服务组织50家以上。
围绕文旅产业抓转型。深挖掘。以讲好陵城故事为着力点,围绕“智慧旅游”“元宇宙”等风口概念,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开通非遗文化产品、特色食品等线上购买渠道,激发文旅消费市场活力。多策划。结合“吨半粮”建设、大数据中心、三洄河革命教育基地等,推出高品质的乡村游、研学游、红色游。围绕大数据中心做文章,将其打造成网红打卡地。造热点。以鬲津湖、大薛庄为核心,打造国际钓鱼基地,构建“体育赛事—旅游发展—文化宣传—市场消费”全产业链条。
围绕国企改革抓转型。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成立区属国有企业工作委员会,由区纪委监委向国企派驻纪检组。加大企业治亏力度。分类施策、一企一策,制定详细的亏损治理方案、目标和时间表,稳步推进企业扭亏为盈,力争年底将亏损面降至5%。严格审批新设子公司。“减肥瘦身”、降本增效。对无实质经营业务和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公司,及时依法按程序进行清算注销;对经营业务不多的子公司,按照业务相近的原则进行合并。
另外,还将围绕商贸物流、教育、开发区改革等领域抓转型,奋力实现“转型出雏形、争做排头兵”目标。
今年以来,德州市陵城区扎实开展“高质量发展转型年”行动,全区上下聚力从数字经济、新能源利用、传统产业升级等10个方面抓转型,全力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围绕数字经济抓转型。抓基建。加快推动鲁北大数据中心项目二期和数字经济产业园开工建设,力争6月份前投入使用。抓招商。着手成立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基金,力争引进1家以上营收过亿元的龙头企业、5家以上规上企业。抓品牌。积极参与“云行齐鲁”“工赋山东”等活动,力争举办2场以上国家级、省级数字经济领域高端论坛及峰会,打造产业IP和城市名片。
围绕新能源利用抓转型。在地热方面,强化合作,推动《地热替代开发利用实施方案》付诸实施,确保到2026年完全实现“地热代煤”。在氢能方面,加快正辰氢能产业园项目建设步伐。开展精准招商,力争更多氢能项目入驻园区,打造产业集群。在储能方面,加快中国电力、水发浩海等共享储能电站项目建设进度,持续壮大储能产业链。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全力打造轻量化全铝车身泛越野车型研发、生产基地。
围绕传统产业升级抓转型。实施“凤凰计划”。计划实施100个以上重点技改项目,鼓励企业通过技改,实现“凤凰涅槃”。同时把企业谋划技改项目、享受技改政策,作为帮包企业的重点任务。实施“鹊桥计划”。梳理出100个传统产业企业,有针对性地到中科院100个院所、3所大学“攀亲联姻”,引进转化更多的先进技术成果项目,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和团队创业。实施“敲锣计划”。持续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工作,同时强化与申万宏源证券等机构的合作,尽早实现企业上市“零”的突破。
围绕社会管理抓转型。抓物业管理。通过组建规范的业主委员会,完善物业淘汰机制,引导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实现共建共享。抓社会治理。持续拓展枫桥经验“陵县做法”内涵,深入推进“一网统管、一办到底”解决群众诉求数字化系统集成改革,强化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功能,打造“心至陵和”矛盾纠纷一键办理品牌。抓房地产管理。通过市场化开发改善性住房,让有需求的人群在陵城买到好房子。同时,建设一部分保障性租赁住房,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问题。
围绕农业产业抓转型。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抓好8万亩新建、15万亩改造提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行“一企一会一管家”建管用一体化机制,确保建得好、有效益、管长远。抓好特色产业发展。用好陵呈优品、稀获优品等电商平台,打造一批网红村、网红产品和直播带货团队。抓好规模化经营。要持续推动规模种粮,积极落实全市“三百”示范、“双千”带动工程,力争新增市级以上示范主体和服务组织50家以上。
围绕文旅产业抓转型。深挖掘。以讲好陵城故事为着力点,围绕“智慧旅游”“元宇宙”等风口概念,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开通非遗文化产品、特色食品等线上购买渠道,激发文旅消费市场活力。多策划。结合“吨半粮”建设、大数据中心、三洄河革命教育基地等,推出高品质的乡村游、研学游、红色游。围绕大数据中心做文章,将其打造成网红打卡地。造热点。以鬲津湖、大薛庄为核心,打造国际钓鱼基地,构建“体育赛事—旅游发展—文化宣传—市场消费”全产业链条。
围绕国企改革抓转型。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成立区属国有企业工作委员会,由区纪委监委向国企派驻纪检组。加大企业治亏力度。分类施策、一企一策,制定详细的亏损治理方案、目标和时间表,稳步推进企业扭亏为盈,力争年底将亏损面降至5%。严格审批新设子公司。“减肥瘦身”、降本增效。对无实质经营业务和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公司,及时依法按程序进行清算注销;对经营业务不多的子公司,按照业务相近的原则进行合并。
另外,还将围绕商贸物流、教育、开发区改革等领域抓转型,奋力实现“转型出雏形、争做排头兵”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