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岛国际零碳岛发展规划(2023-2035年)》发布实施

锚定零碳岛,做好降碳增汇“加减法”

2024-03-01 作者: 董卿 从春龙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董卿 从春龙 报道
  本报烟台讯 2月27日,烟台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对刚刚发布实施的《长岛国际零碳岛发展规划(2023-2035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作了解读。
  “十四五”以来,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长岛锚定了国际零碳岛建设的总目标,烟台市委、市政府也将长岛国际零碳岛建设纳入全市“一谷一区一岛一港”总体布局。国际零碳岛建设缺乏全面对标案例和成熟模式借鉴,此次《发展规划》的编制不仅为烟台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和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创建提供了依据,也为全国和国际岛屿零碳、负碳发展提供示范样板。
  《发展规划》由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牵头编制,立足长岛岛陆、海域、海岸带开发与保护,以净零、先行、活力、普惠为遵循,以蓝色经济增长、绿色能源供应、零碳旅游开发、蓝碳固碳增汇等为突破口,提出了三阶段目标、四大空间布局、六项重大任务。
  三阶段目标,是以2027、2030和2035年为时间节点,设立了近期、中期、远期三阶段总体目标,建立了以碳排放量为核心的指标体系。到2027年,国际零碳岛建设初见成效,温室气体排放力争在2023年率先实现碳达峰基础上下降20%。到2030年,以生态渔业和生态旅游为代表的主导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成形成势,稳定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到2035年,高质量建成国际零碳岛,全域温室气体实现净零排放。
  四大空间布局,即“北增、南优、内引、外联”。北增,以北五岛区域为主体,以生态、产业、绿能“三增”为目标,建设北部零碳增值生态保育区。南优,以南五岛区域为主体,以碳汇、旅游、治理“三优”为目标,建设南部降碳减污优化发展区。内引,突破长岛生态限制,强化岛外造血扩能,建设飞地产业园。外联,推动长岛零碳建设与全国、全球零碳建设同步协作,建设国际合作交流会客厅。
  六项重大任务,主要包括:一是打造国内领先的零碳“蓝色粮仓”建设长岛样板;二是建成特色鲜明、国际影响广泛的世界级零碳旅游目的地;三是构建岛外引电为主导、岛内清洁能源发电为补充、海陆互联互促绿色能源体系;四是促进经济社会在绿色交通、零碳建筑、低碳生活等方面的全面绿色转型;五是构筑林业碳汇、蓝碳增汇和海洋碳核算的陆海统筹固碳增汇体系;六是多维拓展国际合作渠道和传播途径。
  长岛国际零碳岛建设,总的考虑是坚持降碳与增汇两手抓,做好“加减法”,努力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降碳“减法”方面,一是推动长岛海洋渔业和生态旅游两大主导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提出领跑零碳“蓝色粮仓”建设、打造零碳旅游目的地的目标任务,聚力建设蓝色产业提质增绿示范区,以产业生态重塑为零碳岛建设赋能。二是基于长岛温室气体排放99%来自能源活动的现实,重点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及光伏、微风发电,推广智能电网技术,着力构建岛外引电为主、岛内清洁能源发电为辅、海陆互联互促绿色能源体系。三是以推进交通、建筑、生活等全领域全过程绿色转型,打造能源清洁化、设施低碳化、资源循环化协同创新模式。增汇“加法”方面,主要是稳步提升海草床、海藻场等蓝碳增汇能力,持续巩固林业碳汇能力,深入挖掘海洋新型碳汇潜力,汇聚固碳增汇整体合力,助力实现碳中和。
  □记者 董卿 从春龙 报道
  本报烟台讯 2月27日,烟台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对刚刚发布实施的《长岛国际零碳岛发展规划(2023-2035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作了解读。
  “十四五”以来,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长岛锚定了国际零碳岛建设的总目标,烟台市委、市政府也将长岛国际零碳岛建设纳入全市“一谷一区一岛一港”总体布局。国际零碳岛建设缺乏全面对标案例和成熟模式借鉴,此次《发展规划》的编制不仅为烟台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和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创建提供了依据,也为全国和国际岛屿零碳、负碳发展提供示范样板。
  《发展规划》由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牵头编制,立足长岛岛陆、海域、海岸带开发与保护,以净零、先行、活力、普惠为遵循,以蓝色经济增长、绿色能源供应、零碳旅游开发、蓝碳固碳增汇等为突破口,提出了三阶段目标、四大空间布局、六项重大任务。
  三阶段目标,是以2027、2030和2035年为时间节点,设立了近期、中期、远期三阶段总体目标,建立了以碳排放量为核心的指标体系。到2027年,国际零碳岛建设初见成效,温室气体排放力争在2023年率先实现碳达峰基础上下降20%。到2030年,以生态渔业和生态旅游为代表的主导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成形成势,稳定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到2035年,高质量建成国际零碳岛,全域温室气体实现净零排放。
  四大空间布局,即“北增、南优、内引、外联”。北增,以北五岛区域为主体,以生态、产业、绿能“三增”为目标,建设北部零碳增值生态保育区。南优,以南五岛区域为主体,以碳汇、旅游、治理“三优”为目标,建设南部降碳减污优化发展区。内引,突破长岛生态限制,强化岛外造血扩能,建设飞地产业园。外联,推动长岛零碳建设与全国、全球零碳建设同步协作,建设国际合作交流会客厅。
  六项重大任务,主要包括:一是打造国内领先的零碳“蓝色粮仓”建设长岛样板;二是建成特色鲜明、国际影响广泛的世界级零碳旅游目的地;三是构建岛外引电为主导、岛内清洁能源发电为补充、海陆互联互促绿色能源体系;四是促进经济社会在绿色交通、零碳建筑、低碳生活等方面的全面绿色转型;五是构筑林业碳汇、蓝碳增汇和海洋碳核算的陆海统筹固碳增汇体系;六是多维拓展国际合作渠道和传播途径。
  长岛国际零碳岛建设,总的考虑是坚持降碳与增汇两手抓,做好“加减法”,努力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降碳“减法”方面,一是推动长岛海洋渔业和生态旅游两大主导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提出领跑零碳“蓝色粮仓”建设、打造零碳旅游目的地的目标任务,聚力建设蓝色产业提质增绿示范区,以产业生态重塑为零碳岛建设赋能。二是基于长岛温室气体排放99%来自能源活动的现实,重点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及光伏、微风发电,推广智能电网技术,着力构建岛外引电为主、岛内清洁能源发电为辅、海陆互联互促绿色能源体系。三是以推进交通、建筑、生活等全领域全过程绿色转型,打造能源清洁化、设施低碳化、资源循环化协同创新模式。增汇“加法”方面,主要是稳步提升海草床、海藻场等蓝碳增汇能力,持续巩固林业碳汇能力,深入挖掘海洋新型碳汇潜力,汇聚固碳增汇整体合力,助力实现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