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 黄河口展演“闹”中出“新”
2024-02-2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李广寅 报道
本报东营2月24日讯 今天上午9点,“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东营市“黄河口之春”闹元宵文艺展演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热闹,有看头!”定居东营十余年的张文敏早早来到活动现场。在他看来,这种群众参与群众乐的演出形式,不仅接地气,更能从中感受到老百姓的精气神。
东营是吕剧的发源地。经过百余年的发展,这一剧种已成为当地最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将吕剧人物形象进行鲜活展示,进一步展现咱们东营深厚的吕剧文化底蕴,表达对全市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东营区吕剧传承人张海霞说。
记者在现场发现,吕剧人物的扮演者中,不乏年轻面孔,究其原因,在于东营市近年来对吕剧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东营成立吕剧保护传承发展中心,组建起一支由10人组成的专业队伍,建立了吕剧专业人员包靠庄户剧团工作机制,定期举办“吕剧传承培训班”“乡村文化人才专题培训班”,打造精品剧目、培养戏剧人才、排演经典作品。几年来,接地气的吕剧文艺队伍由原来的18支迅速发展到160多支,成员也从60多人发展到1100多人。
演出一场接一场,掌声欢笑声连绵不断。和吕剧一样,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黄河威鼓一出场便成为焦点。演奏过程中,大锣、小锣、小镲、铙钹、大鼓齐鸣,4条黄河龙沿着“几”字形,在鼓阵中穿梭呼应,渲染出九曲黄河的意境与时空感。
“九种节奏,循环穿插,急缓交错,内含黄河文化源远流长且一脉相承的意蕴。”垦利区文化馆馆长张静介绍,经过数代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黄河威鼓已成为黄河口人振奋精神、凝聚力量的文化载体,以及黄河入海口文化文艺的闪亮名片。
通过千余名演员的表演,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黄河民俗文化尽收眼底。“东营将以此次乡村文化旅游节为契机,充分整合文化、旅游、商贸、农业农村等资源,加快景区建设、加强品牌营销、加速产业融合,努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李慧芬说。
本报东营2月24日讯 今天上午9点,“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东营市“黄河口之春”闹元宵文艺展演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热闹,有看头!”定居东营十余年的张文敏早早来到活动现场。在他看来,这种群众参与群众乐的演出形式,不仅接地气,更能从中感受到老百姓的精气神。
东营是吕剧的发源地。经过百余年的发展,这一剧种已成为当地最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将吕剧人物形象进行鲜活展示,进一步展现咱们东营深厚的吕剧文化底蕴,表达对全市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东营区吕剧传承人张海霞说。
记者在现场发现,吕剧人物的扮演者中,不乏年轻面孔,究其原因,在于东营市近年来对吕剧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东营成立吕剧保护传承发展中心,组建起一支由10人组成的专业队伍,建立了吕剧专业人员包靠庄户剧团工作机制,定期举办“吕剧传承培训班”“乡村文化人才专题培训班”,打造精品剧目、培养戏剧人才、排演经典作品。几年来,接地气的吕剧文艺队伍由原来的18支迅速发展到160多支,成员也从60多人发展到1100多人。
演出一场接一场,掌声欢笑声连绵不断。和吕剧一样,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黄河威鼓一出场便成为焦点。演奏过程中,大锣、小锣、小镲、铙钹、大鼓齐鸣,4条黄河龙沿着“几”字形,在鼓阵中穿梭呼应,渲染出九曲黄河的意境与时空感。
“九种节奏,循环穿插,急缓交错,内含黄河文化源远流长且一脉相承的意蕴。”垦利区文化馆馆长张静介绍,经过数代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黄河威鼓已成为黄河口人振奋精神、凝聚力量的文化载体,以及黄河入海口文化文艺的闪亮名片。
通过千余名演员的表演,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黄河民俗文化尽收眼底。“东营将以此次乡村文化旅游节为契机,充分整合文化、旅游、商贸、农业农村等资源,加快景区建设、加强品牌营销、加速产业融合,努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李慧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