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元素”激扬奋进向上力量

2024-01-30 作者: 胡磊 薛良诚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胡磊 薛良诚

  聊城中通新能源客车批量出口中亚;济郑、莱荣高铁通车;提升滕州机床、聊城轴承等特色产业水平;推进雄商、济滨、津潍、潍宿等7个高铁项目,推进聊邯长高铁前期工作,推进新建聊城机场、迁建威海机场等前期工作;支持德州、聊城等开展“吨半粮”产能建设;编制枣庄石榴、乳山牡蛎、黄河故道桑黄、冠县灵芝、阳信肉牛等乡土产业发展规划;引导省内沿黄9市协同打造一体化发展示范区……202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频频提到聊城及与聊城密切关联的重点工作,在给予肯定的同时,也对今年聊城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聊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指明了方向。
  这些“聊城元素”,更让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深感重任在肩。新的一年,聊城将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思路要求,事争一流、唯旗是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聊城实践新篇章。
深入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
  1月25日,中通客车与新加坡怡和合发集团正式签署120辆新能源客车采购协议。如今,中通客车已经走进中东、欧洲、美洲、东南亚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制造业是聊城的重要名片。近年来,聊城深入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向“新”出发,向“外”开拓,向“绿”前行,向“数”而兴,立足自身产业优势,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优势产业,聚力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链条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重点打造有色金属、农副产品加工、绿色化工、汽车及基础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12条产业链,并连续两年上榜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795个,技改投资增长9.6%;培育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省级以上平台10个,建设“产业大脑”2个,推动1000余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新增省智能制造标杆、智能工厂、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29家,省级数字经济园区3家,省级以上单项冠军、瞪羚、专精特新企业及创新型中小企业880家。
  作为全国五大轴承产业集聚区之一,临清轴承产业已经发展成为拥有5100余家生产制造企业、年营收逾500亿元的支柱性产业,入选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近年来,聊城市通过优化质量控制体系和生产管理体系、引进技术人才等,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加快科技创新、产业转型,推动轴承产业由大到强、由强到“专精特新”转变。如今,临清轴承“朋友圈”已经扩展到全球。2024年临清市又提出轴承产业争创“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烟店、潘庄、唐园三镇一体化发展布局,打造轴承产业“一城一镇一带”发展新格局等举措。
加快向农业强市转变
  临近年关,信发现代农业产业园一片繁忙景象,园区首创“4层保温+3层立体种植”模式,草莓产量提升近4倍,单个大棚年产值超100万元的第五代智慧樱桃大棚、年产值3.6亿元的现代工厂化鲈鱼养殖棚都让人眼前一亮。2022年正式投入运营的莘县鲁西种苗谷,被业内人士称为种苗界的“鲁西硅谷”……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聊城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底线,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吨半粮”产能建设为抓手,打造沿黄“齐鲁粮仓”和绿色高效农业示范带,加快推动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目前,全市已建成“吨半粮”产能区60万亩、智慧农田50万亩;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0家;培育“三黑两白一黄”特色畜牧业,做优“聊·胜一筹!”“聊城新三宝”品牌。
  和东阿阿胶一样,冠县灵芝、临清桑黄都是聊城特产。2023年中国(山东·临清)食药用菌产业发展大会暨第四届中国桑黄发展大会上,聊城“新三宝”组团亮相。随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阿胶、灵芝、桑黄产业迎来更大发展机遇。聊城市提出到2025年,“新三宝”全产业链价值突破200亿元。
高铁时代聊城加速入“圈”
  济郑高铁通车是2023年聊城的头等大事,将聊城由此“载”入高铁时代。近年来,聊城以交通先行激活区位优势、提升竞争优势、塑造发展优势。未来,随着“高铁叠加、高速成网、飞机起降”的综合立体大交通体系日趋成型,聊城的桥头堡、交通枢纽作用将日益凸显,战略红利将加速释放。
  2024聊城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深化与沿黄城市合作;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承接先进制造业转移。这与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深化沿黄全面合作,引导省内沿黄9市协同打造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支持德州、聊城等市对接京津冀,主动承接产学研转移”可谓不谋而合。
  省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高水平建设济南青岛两大都市圈,推动济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等城市协同融合发展。这意味着聊城正式入“圈”!
  都市圈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毫无疑问,此番进驻济南都市圈,为聊城借助省会辐射带动力、携手合作共赢提供更丰富内容,将助力聊城加速奔向更加广阔的发展新天地。
  □ 本报记者 胡磊 薛良诚

  聊城中通新能源客车批量出口中亚;济郑、莱荣高铁通车;提升滕州机床、聊城轴承等特色产业水平;推进雄商、济滨、津潍、潍宿等7个高铁项目,推进聊邯长高铁前期工作,推进新建聊城机场、迁建威海机场等前期工作;支持德州、聊城等开展“吨半粮”产能建设;编制枣庄石榴、乳山牡蛎、黄河故道桑黄、冠县灵芝、阳信肉牛等乡土产业发展规划;引导省内沿黄9市协同打造一体化发展示范区……202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频频提到聊城及与聊城密切关联的重点工作,在给予肯定的同时,也对今年聊城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聊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指明了方向。
  这些“聊城元素”,更让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深感重任在肩。新的一年,聊城将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思路要求,事争一流、唯旗是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聊城实践新篇章。
深入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
  1月25日,中通客车与新加坡怡和合发集团正式签署120辆新能源客车采购协议。如今,中通客车已经走进中东、欧洲、美洲、东南亚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制造业是聊城的重要名片。近年来,聊城深入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向“新”出发,向“外”开拓,向“绿”前行,向“数”而兴,立足自身产业优势,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优势产业,聚力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链条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重点打造有色金属、农副产品加工、绿色化工、汽车及基础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12条产业链,并连续两年上榜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795个,技改投资增长9.6%;培育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省级以上平台10个,建设“产业大脑”2个,推动1000余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新增省智能制造标杆、智能工厂、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29家,省级数字经济园区3家,省级以上单项冠军、瞪羚、专精特新企业及创新型中小企业880家。
  作为全国五大轴承产业集聚区之一,临清轴承产业已经发展成为拥有5100余家生产制造企业、年营收逾500亿元的支柱性产业,入选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近年来,聊城市通过优化质量控制体系和生产管理体系、引进技术人才等,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加快科技创新、产业转型,推动轴承产业由大到强、由强到“专精特新”转变。如今,临清轴承“朋友圈”已经扩展到全球。2024年临清市又提出轴承产业争创“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烟店、潘庄、唐园三镇一体化发展布局,打造轴承产业“一城一镇一带”发展新格局等举措。
加快向农业强市转变
  临近年关,信发现代农业产业园一片繁忙景象,园区首创“4层保温+3层立体种植”模式,草莓产量提升近4倍,单个大棚年产值超100万元的第五代智慧樱桃大棚、年产值3.6亿元的现代工厂化鲈鱼养殖棚都让人眼前一亮。2022年正式投入运营的莘县鲁西种苗谷,被业内人士称为种苗界的“鲁西硅谷”……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聊城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底线,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吨半粮”产能建设为抓手,打造沿黄“齐鲁粮仓”和绿色高效农业示范带,加快推动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目前,全市已建成“吨半粮”产能区60万亩、智慧农田50万亩;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0家;培育“三黑两白一黄”特色畜牧业,做优“聊·胜一筹!”“聊城新三宝”品牌。
  和东阿阿胶一样,冠县灵芝、临清桑黄都是聊城特产。2023年中国(山东·临清)食药用菌产业发展大会暨第四届中国桑黄发展大会上,聊城“新三宝”组团亮相。随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阿胶、灵芝、桑黄产业迎来更大发展机遇。聊城市提出到2025年,“新三宝”全产业链价值突破200亿元。
高铁时代聊城加速入“圈”
  济郑高铁通车是2023年聊城的头等大事,将聊城由此“载”入高铁时代。近年来,聊城以交通先行激活区位优势、提升竞争优势、塑造发展优势。未来,随着“高铁叠加、高速成网、飞机起降”的综合立体大交通体系日趋成型,聊城的桥头堡、交通枢纽作用将日益凸显,战略红利将加速释放。
  2024聊城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深化与沿黄城市合作;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承接先进制造业转移。这与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深化沿黄全面合作,引导省内沿黄9市协同打造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支持德州、聊城等市对接京津冀,主动承接产学研转移”可谓不谋而合。
  省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高水平建设济南青岛两大都市圈,推动济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等城市协同融合发展。这意味着聊城正式入“圈”!
  都市圈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毫无疑问,此番进驻济南都市圈,为聊城借助省会辐射带动力、携手合作共赢提供更丰富内容,将助力聊城加速奔向更加广阔的发展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