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个性化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2024-01-1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杨长阁
  
  建设教育强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个性化育人是应有之义。对课程的建构是基础,不断优化课堂结构,锤炼孩子的核心素养是核心,满足孩子全面发展是最终归宿。探索过程必然是艰辛的:以文筑基的实践、阶段走班的实施、“三育教育”和目标教育的有效推进都是朝着同样的一个目标迈进,那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重视文化浸润。文化浸润是学生成长的环境需求,心无旁骛地读书更是决定孩子以后能够成才的关键。2013年济南市晏阳初中学在“规范发展,逐步提升”的总体要求下,不断对学校前期校园文化进行凝聚和传承,逐步确立“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当代公民”的办学目标,形成以“尊重”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尊重学生、尊重知识、尊重规律,进一步明确“弘德致远、博学明志”的校训,逐步构建起学校发展的文化框架,校园文化也以“尊重”为统领逐步彰显。我们的“三尊”办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也涵盖现代教育的核心内涵。
  积极开发课程。课程是促进个性化育人的核心载体,没有有效课程建构的教育是无所依托的。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学校以现存资源为依托,以阅读课程“情动我心”为统领,逐步开发出“唱出心中的歌”“我画我”“快乐足球”“奔跑吧,少年”“我是维修匠”“戏说历史”等11门校本课程,在丰富孩子校园生活的基础上有效激发孩子们的爱好和兴趣,也弥补基础课程活动的不足,基本形成“德—智—技—艺”并驾齐驱的良好局面。但目前仍存在着体系建构不完备、评价反馈不充分、专业技能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这也将是学校下一步要努力完成的重点工作。
  利用课堂生成。课堂永远是学生成长的主阵地,有效的、个性化的课堂是实现优质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在班级分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目标细化—自主导学—精讲点拨—解疑联系—测试评价”的课堂结构,结合学生实际,以夯实“双基”为工作重点,有效开展个性化课堂的打造。在作业的布置上也采取固定作业和自选作业两部分,固定作业由老师统一布置,自选作业老师只规定数量,学生自定题目。这一办法的实施并没有给教师增加多大负担,却有效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符合“双减”背景下的个性化发展规律。
  推进“三育教育”。这里的“三育”是学校在新冠疫情期间提出来的,指的是育家长、育老师、育学生。因为疫情期间的线上学习绝对不能只靠教师和学生,如果离开家长的监管,学习效果是有所降低的。再说孩子迥异于别人的个性也主要来源于家庭,家长是最了解孩子的人,育家长本身就是完成孩子个性化教育的原点。所以,提高家长的学习意识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为此,我们专门成立家长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实行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启动。
  这项工作采取主题式运作模式,每月一次,每次一个主题,围绕着良好家风的建设和传承,如何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如何塑造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观,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培训。让家长们在具备一定学习力的基础上改善他们的家庭教育,提升他们对教育及孩子成长的理解和认识。此项工程还有效实现家校沟通,解决家长对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的问题。
  周国平曾说:“有一批好教师的学校就是好学校。”所以,教师真的不能只把教书育人当成一种工作,必须在内心燃烧着热情的火焰,用这把火去点燃孩子求知的激情。把这份职业变成自己的事,这就是所谓的教育情怀,持续地保持这份情怀就是一种素养和能力,所以教师之育首先就育在情怀。另外,要借助外力育教师之专业素养,学校针对部分可塑性强的中青年教师制订彼此不同的成长计划,采取个人自学、校内教研、跨校教研、集中培训、个体培训、参加讲座、读书写作等形式,最大化地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是完成学生个性化教育的切入点。
  对于学生而言,虽然求学之路很苦,但必须改变任性、无知无畏的简单思维,如果认识不到,既是自己人生的失败,也是教育的失败。育学生就是要育习惯、育认知、育思维、育作风,既要激发其发展潜力,又要满足其个性求知需求。育学生是“三育”中最为主要的落脚点。
  善用目标管理。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掌握主义的目标教学管理理论。科学的目标始终是对学习的一种牵引,老师和学生也不例外。学校从2017年就开始基于学校管理的目标研究。目标管理是沿着这样一条简约之路实施的:目标教育—目标研究—制定目标—实施举措—目标达成检测。
  目标教育就是明确为什么要制定目标,本次目标的制定能给你带来什么。目标研究就是给你一个最近的参照物,根据自己近期的努力对将要达到的程度作出预判。这个过程是一个自我研究的过程,也是体现个性发展追求的预设。制定目标就是根据自己的预判情况并从各个方面出炉详细的达成指标。实施举措则要求反思前期存在的问题,通过自己的认识和别人的指导形成实操性强的计划策略。对于目标达成检测,现在的途径还比较单一,就是考试。
  从师生角度来看,主要是针对教和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来制定目标的。教师要对期中和期末考试形成明确的基础目标和理想目标,学生的目标则以“目标墙”的形式展示在教室里。每名师生每天都能在目标牵引下有效完成自己的教与学。实践证明,目标管理的有效实施确实很大程度上助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那就给它时间,让它水到渠成,成渠处必然山花烂漫。
   (作者单位:济南市晏阳初中学)
  □杨长阁
  
  建设教育强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个性化育人是应有之义。对课程的建构是基础,不断优化课堂结构,锤炼孩子的核心素养是核心,满足孩子全面发展是最终归宿。探索过程必然是艰辛的:以文筑基的实践、阶段走班的实施、“三育教育”和目标教育的有效推进都是朝着同样的一个目标迈进,那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重视文化浸润。文化浸润是学生成长的环境需求,心无旁骛地读书更是决定孩子以后能够成才的关键。2013年济南市晏阳初中学在“规范发展,逐步提升”的总体要求下,不断对学校前期校园文化进行凝聚和传承,逐步确立“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当代公民”的办学目标,形成以“尊重”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尊重学生、尊重知识、尊重规律,进一步明确“弘德致远、博学明志”的校训,逐步构建起学校发展的文化框架,校园文化也以“尊重”为统领逐步彰显。我们的“三尊”办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也涵盖现代教育的核心内涵。
  积极开发课程。课程是促进个性化育人的核心载体,没有有效课程建构的教育是无所依托的。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学校以现存资源为依托,以阅读课程“情动我心”为统领,逐步开发出“唱出心中的歌”“我画我”“快乐足球”“奔跑吧,少年”“我是维修匠”“戏说历史”等11门校本课程,在丰富孩子校园生活的基础上有效激发孩子们的爱好和兴趣,也弥补基础课程活动的不足,基本形成“德—智—技—艺”并驾齐驱的良好局面。但目前仍存在着体系建构不完备、评价反馈不充分、专业技能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这也将是学校下一步要努力完成的重点工作。
  利用课堂生成。课堂永远是学生成长的主阵地,有效的、个性化的课堂是实现优质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在班级分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目标细化—自主导学—精讲点拨—解疑联系—测试评价”的课堂结构,结合学生实际,以夯实“双基”为工作重点,有效开展个性化课堂的打造。在作业的布置上也采取固定作业和自选作业两部分,固定作业由老师统一布置,自选作业老师只规定数量,学生自定题目。这一办法的实施并没有给教师增加多大负担,却有效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符合“双减”背景下的个性化发展规律。
  推进“三育教育”。这里的“三育”是学校在新冠疫情期间提出来的,指的是育家长、育老师、育学生。因为疫情期间的线上学习绝对不能只靠教师和学生,如果离开家长的监管,学习效果是有所降低的。再说孩子迥异于别人的个性也主要来源于家庭,家长是最了解孩子的人,育家长本身就是完成孩子个性化教育的原点。所以,提高家长的学习意识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为此,我们专门成立家长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实行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启动。
  这项工作采取主题式运作模式,每月一次,每次一个主题,围绕着良好家风的建设和传承,如何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如何塑造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观,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培训。让家长们在具备一定学习力的基础上改善他们的家庭教育,提升他们对教育及孩子成长的理解和认识。此项工程还有效实现家校沟通,解决家长对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的问题。
  周国平曾说:“有一批好教师的学校就是好学校。”所以,教师真的不能只把教书育人当成一种工作,必须在内心燃烧着热情的火焰,用这把火去点燃孩子求知的激情。把这份职业变成自己的事,这就是所谓的教育情怀,持续地保持这份情怀就是一种素养和能力,所以教师之育首先就育在情怀。另外,要借助外力育教师之专业素养,学校针对部分可塑性强的中青年教师制订彼此不同的成长计划,采取个人自学、校内教研、跨校教研、集中培训、个体培训、参加讲座、读书写作等形式,最大化地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是完成学生个性化教育的切入点。
  对于学生而言,虽然求学之路很苦,但必须改变任性、无知无畏的简单思维,如果认识不到,既是自己人生的失败,也是教育的失败。育学生就是要育习惯、育认知、育思维、育作风,既要激发其发展潜力,又要满足其个性求知需求。育学生是“三育”中最为主要的落脚点。
  善用目标管理。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掌握主义的目标教学管理理论。科学的目标始终是对学习的一种牵引,老师和学生也不例外。学校从2017年就开始基于学校管理的目标研究。目标管理是沿着这样一条简约之路实施的:目标教育—目标研究—制定目标—实施举措—目标达成检测。
  目标教育就是明确为什么要制定目标,本次目标的制定能给你带来什么。目标研究就是给你一个最近的参照物,根据自己近期的努力对将要达到的程度作出预判。这个过程是一个自我研究的过程,也是体现个性发展追求的预设。制定目标就是根据自己的预判情况并从各个方面出炉详细的达成指标。实施举措则要求反思前期存在的问题,通过自己的认识和别人的指导形成实操性强的计划策略。对于目标达成检测,现在的途径还比较单一,就是考试。
  从师生角度来看,主要是针对教和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来制定目标的。教师要对期中和期末考试形成明确的基础目标和理想目标,学生的目标则以“目标墙”的形式展示在教室里。每名师生每天都能在目标牵引下有效完成自己的教与学。实践证明,目标管理的有效实施确实很大程度上助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那就给它时间,让它水到渠成,成渠处必然山花烂漫。
   (作者单位:济南市晏阳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