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济宁经济工作这样做:

创新突破十项重点 实施八大民生工程

2024-01-01 作者: 高峰 王浩奇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高峰 王浩奇

  2023年12月26日,记者从济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获悉,2024年,济宁将创新突破制造强市、数字经济、扩内需稳增长等“十项重点任务”,更大力度实施“八大民生工程”,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济宁实践”取得新成效。
  2023年,济宁各项工作齐头并进,“九大战略”强势突破,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发展后劲全面增强;制造业强势崛起,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构建;科技人才创新活力迸发,改革开放全面突破;都市区一体化加快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展开;民生高地加快构筑,人民生活品质全面提升;牢牢守住一排底线,安全发展基础全面夯实。
  2024年,济宁将围绕创新突破制造强市,把高质量发展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创新提升“链长”制,创新建立产业发展智库,创新一线推进机制,加力突破核心产业链发展、工业技改、新兴产业、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创新突破数字经济。加力提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治理服务数字化,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打造在全省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数字产业集聚区。创新突破扩内需稳增长。全面激活新能源汽车消费、文旅消费、房地产消费、数字电商消费,发挥投资关键性作用,突出抓好“1122”重点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要素保障,推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塑强经济内生动力。
  同时,创新突破招商引资,深化实施“招商引资突破年”,重点突破商协会招商、活动招商、产业链招商、500强招商,对重大项目实施“一对一”包保,推动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地见效。创新突破金融高质量发展。强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进基金市场化运作、推动企业上市、优化金融环境,全面提升各级干部金融思维和金融工作水平。创新突破港产城融合发展,发挥内河航运的巨大优势,加快布局“一轴六园”,塑造临港特色产业新优势;畅通航运大通道,构建现代多式联运新体系;全面提升服务能级,打造现代港航经济新业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打开对外开放新空间。创新突破济宁都市区建设。聚焦打造鲁南经济圈都市区示范区目标,建立完善一个平台管实施、一个体系管传导、一套标准管品质的推进体系,全面推进都市区一体化发展,提速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强力提升路域环境,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都市区民生“幸福圈”。
  不仅如此,济宁还将创新突破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实施“经济强县领跑、特色强县示范、薄弱县赶超”计划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攻坚行动,全面提升县域经济总量、产业层次、财政实力。创新突破开发区能级跃升。助推开发区在打造产业发展高地、对外开放高地、绿色发展高地上打头阵、走在前,实现在全省争先进位。创新突破乡村全面振兴。落实“千万工程”经验,聚焦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引领区目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百区千村”三年行动,坚决守护粮食安全,突出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强力推动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
  围绕民生工程,济宁将更大力度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强力帮扶重点群体就业。更大力度发展优质均衡教育,扩大幼儿园、中小学、普通高中、高职院校等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更大力度建设医疗高地,高标准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市公共卫生“六大中心”,实施新一轮基层服务能力提质效三年行动,规范提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更大力度推进高水平托育事业发展,开展好增量、降费、提质“三大行动”,统筹推进托幼一体发展。
  同时,更大力度推动养老服务提档升级,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更大力度守护好绿水青山,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力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更大力度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实施社会保险扩面提量行动,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搭建“一刻钟”社保便民服务圈。更大力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发挥好各级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作用,健全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千方百计帮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持续提高群众满意度、获得感。
  □ 本报记者 高峰 王浩奇

  2023年12月26日,记者从济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获悉,2024年,济宁将创新突破制造强市、数字经济、扩内需稳增长等“十项重点任务”,更大力度实施“八大民生工程”,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济宁实践”取得新成效。
  2023年,济宁各项工作齐头并进,“九大战略”强势突破,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发展后劲全面增强;制造业强势崛起,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构建;科技人才创新活力迸发,改革开放全面突破;都市区一体化加快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展开;民生高地加快构筑,人民生活品质全面提升;牢牢守住一排底线,安全发展基础全面夯实。
  2024年,济宁将围绕创新突破制造强市,把高质量发展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创新提升“链长”制,创新建立产业发展智库,创新一线推进机制,加力突破核心产业链发展、工业技改、新兴产业、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创新突破数字经济。加力提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治理服务数字化,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打造在全省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数字产业集聚区。创新突破扩内需稳增长。全面激活新能源汽车消费、文旅消费、房地产消费、数字电商消费,发挥投资关键性作用,突出抓好“1122”重点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要素保障,推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塑强经济内生动力。
  同时,创新突破招商引资,深化实施“招商引资突破年”,重点突破商协会招商、活动招商、产业链招商、500强招商,对重大项目实施“一对一”包保,推动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地见效。创新突破金融高质量发展。强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进基金市场化运作、推动企业上市、优化金融环境,全面提升各级干部金融思维和金融工作水平。创新突破港产城融合发展,发挥内河航运的巨大优势,加快布局“一轴六园”,塑造临港特色产业新优势;畅通航运大通道,构建现代多式联运新体系;全面提升服务能级,打造现代港航经济新业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打开对外开放新空间。创新突破济宁都市区建设。聚焦打造鲁南经济圈都市区示范区目标,建立完善一个平台管实施、一个体系管传导、一套标准管品质的推进体系,全面推进都市区一体化发展,提速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强力提升路域环境,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都市区民生“幸福圈”。
  不仅如此,济宁还将创新突破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实施“经济强县领跑、特色强县示范、薄弱县赶超”计划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攻坚行动,全面提升县域经济总量、产业层次、财政实力。创新突破开发区能级跃升。助推开发区在打造产业发展高地、对外开放高地、绿色发展高地上打头阵、走在前,实现在全省争先进位。创新突破乡村全面振兴。落实“千万工程”经验,聚焦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引领区目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百区千村”三年行动,坚决守护粮食安全,突出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强力推动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
  围绕民生工程,济宁将更大力度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强力帮扶重点群体就业。更大力度发展优质均衡教育,扩大幼儿园、中小学、普通高中、高职院校等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更大力度建设医疗高地,高标准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市公共卫生“六大中心”,实施新一轮基层服务能力提质效三年行动,规范提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更大力度推进高水平托育事业发展,开展好增量、降费、提质“三大行动”,统筹推进托幼一体发展。
  同时,更大力度推动养老服务提档升级,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更大力度守护好绿水青山,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力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更大力度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实施社会保险扩面提量行动,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搭建“一刻钟”社保便民服务圈。更大力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发挥好各级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作用,健全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千方百计帮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持续提高群众满意度、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