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山区把理论学习和专题调研、解决问题相结合,不断提高理论学习成效

奔着问题去 拿出实招来

2023-12-27 作者: 杨秀萍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杨秀萍
   本报通讯员 康圣洋

  棚外寒风瑟瑟,棚内温暖如春。近日,降雪过后,寒潮接踵而至,烟台市莱山区莱山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赴金村金鑫果蔬种植合作社查看蔬菜长势及棚内温度、湿度情况,面对面为种植户讲解生产管理和抗低温灾害知识,并首次采用温室加热融化技术及时融化棚区积雪。
  “在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我们提前为大棚加盖棉被,同时,对棚里种植的草莓、西红柿、黄瓜等果蔬控制浇水次数,以降低大棚整体湿度,并在晚间12:00至凌晨2:00的时间段着重对大棚进行升温,使大棚温度保持在8℃以上,防止出现冻害。”金鑫果蔬种植合作社技术员金元山一边查看蔬菜长势,一边向记者介绍。
  “加强理论学习是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需要,连日来,我们将理论学习与发现、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靠前一步 在一线学’促进学习走心、走深、走实,为民办事有效、有力、有情。”莱山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孙琪介绍。
  从室内会议桌到项目现场,从红色基地到田间地头,从理论学习到实践研学……眼下在莱山,这种以发现、解决问题为导向的“靠前一步 在一线学”机制已经成为常态。
  “一切学习都不是为学而学,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莱山区理论学习中心组负责人王晓亮介绍,该区把理论学习和专题调研、解决问题相结合,带着问题深入基层,向实践学习。近日,中心组成员还把学习“课堂”搬到一线,走出机关,深入金正环保水环境产业园等项目工地进行现场办公,通过察访民情民意、协调重大事项、推进项目建设,推动学习成效在一线转化、学习成果在一线拓展。
  莱山区还重点聚焦乡村振兴、为群众办实事、矛盾问题多的地方,精心安排学习内容,列出讨论主题,选定需要调研的课题,并制订方案,做到环环相扣。
  “靠前一步 在一线学”如何更有成效?莱山区给出的答案是,示范带动学,以上率下,促入脑入心。该区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关键少数”和示范带头作用,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先学一步、学深一层,真正学在实处、学在深处、学在新处,做到真学真懂、入脑入心。区委书记亲自抓、带头学,系统谋划、全力推动,其他中心组成员从自身做起,做到带头参加集体学习、带头开展基层调研、带头上党课、带头作形势政策报告、带头抄写学习笔记、带头撰写调研报告和理论文章,为全区广大干部的理论学习提供了示范引领,营造了浓厚的理论学习氛围。
  “我们还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提升全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实施意见》,建立完善一学一报、巡听旁听、通报表扬、督查考核等八项学习制度,对学习要求进一步实化、细化、量化,提升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把学习的软指标变成硬约束。”王晓亮介绍。
  再先进的理论,也需要深植泥土才能落地成活。莱山区还创新方式方法、扩展渠道载体,打通理论深入基层的“最后一公里”,推动理论学习从“关键少数”向基层组织延伸、向全体党员拓展、向广大群众覆盖。
  王晓亮介绍,莱山区充分利用区委党校、街区综合文化站等基层宣传阵地,广泛开展基层理论宣讲进机关、进村居、进校园、进企业、进团队活动。通过领导干部带头讲、专家学者深入讲、农村五老现身讲、文艺工作者生动讲,青年大学生灵活讲,实现宣讲对象全覆盖、不断线、常流水,让新思想天天见、天天新、天天深。
  为进一步拓展理论宣传新途径,莱山区还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段,与中国人民大学等6所高校联系,引进高校名师公益课堂,建立全区干部教育微信群,学员扫码即可收看中央党校、高校专家教授的授课。同时,向国家行政学院购买定制课程,突破时空限制,进一步扩大学习范围。线下方面,该区在烟台市创建首家体验式干部教育基地,打造“桃林书院”“初心广场”等党性教育场所,让党员干部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同时,成为基层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的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 本报记者 杨秀萍
   本报通讯员 康圣洋

  棚外寒风瑟瑟,棚内温暖如春。近日,降雪过后,寒潮接踵而至,烟台市莱山区莱山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赴金村金鑫果蔬种植合作社查看蔬菜长势及棚内温度、湿度情况,面对面为种植户讲解生产管理和抗低温灾害知识,并首次采用温室加热融化技术及时融化棚区积雪。
  “在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我们提前为大棚加盖棉被,同时,对棚里种植的草莓、西红柿、黄瓜等果蔬控制浇水次数,以降低大棚整体湿度,并在晚间12:00至凌晨2:00的时间段着重对大棚进行升温,使大棚温度保持在8℃以上,防止出现冻害。”金鑫果蔬种植合作社技术员金元山一边查看蔬菜长势,一边向记者介绍。
  “加强理论学习是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需要,连日来,我们将理论学习与发现、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靠前一步 在一线学’促进学习走心、走深、走实,为民办事有效、有力、有情。”莱山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孙琪介绍。
  从室内会议桌到项目现场,从红色基地到田间地头,从理论学习到实践研学……眼下在莱山,这种以发现、解决问题为导向的“靠前一步 在一线学”机制已经成为常态。
  “一切学习都不是为学而学,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莱山区理论学习中心组负责人王晓亮介绍,该区把理论学习和专题调研、解决问题相结合,带着问题深入基层,向实践学习。近日,中心组成员还把学习“课堂”搬到一线,走出机关,深入金正环保水环境产业园等项目工地进行现场办公,通过察访民情民意、协调重大事项、推进项目建设,推动学习成效在一线转化、学习成果在一线拓展。
  莱山区还重点聚焦乡村振兴、为群众办实事、矛盾问题多的地方,精心安排学习内容,列出讨论主题,选定需要调研的课题,并制订方案,做到环环相扣。
  “靠前一步 在一线学”如何更有成效?莱山区给出的答案是,示范带动学,以上率下,促入脑入心。该区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关键少数”和示范带头作用,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先学一步、学深一层,真正学在实处、学在深处、学在新处,做到真学真懂、入脑入心。区委书记亲自抓、带头学,系统谋划、全力推动,其他中心组成员从自身做起,做到带头参加集体学习、带头开展基层调研、带头上党课、带头作形势政策报告、带头抄写学习笔记、带头撰写调研报告和理论文章,为全区广大干部的理论学习提供了示范引领,营造了浓厚的理论学习氛围。
  “我们还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提升全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实施意见》,建立完善一学一报、巡听旁听、通报表扬、督查考核等八项学习制度,对学习要求进一步实化、细化、量化,提升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把学习的软指标变成硬约束。”王晓亮介绍。
  再先进的理论,也需要深植泥土才能落地成活。莱山区还创新方式方法、扩展渠道载体,打通理论深入基层的“最后一公里”,推动理论学习从“关键少数”向基层组织延伸、向全体党员拓展、向广大群众覆盖。
  王晓亮介绍,莱山区充分利用区委党校、街区综合文化站等基层宣传阵地,广泛开展基层理论宣讲进机关、进村居、进校园、进企业、进团队活动。通过领导干部带头讲、专家学者深入讲、农村五老现身讲、文艺工作者生动讲,青年大学生灵活讲,实现宣讲对象全覆盖、不断线、常流水,让新思想天天见、天天新、天天深。
  为进一步拓展理论宣传新途径,莱山区还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段,与中国人民大学等6所高校联系,引进高校名师公益课堂,建立全区干部教育微信群,学员扫码即可收看中央党校、高校专家教授的授课。同时,向国家行政学院购买定制课程,突破时空限制,进一步扩大学习范围。线下方面,该区在烟台市创建首家体验式干部教育基地,打造“桃林书院”“初心广场”等党性教育场所,让党员干部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同时,成为基层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的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