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秦琼”看山东人价值追求
2023-12-2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王学文
我至今记得二十多年前第一次见到这棵槐树时受到的震颤:那个让我自小仰慕的英雄,这一刻离我这么近!
枝干苍虬,皮表斑驳。此树名曰“秦琼拴马槐”,位于济南千佛山,已有1500多岁。唐代开国大将秦琼,当年到千佛山为母亲烧香许愿时,曾在这棵树上拴过马。
《旧唐书》记载秦琼为“齐州历城人”,是地道的济南人。
我是听着秦琼的故事长大的。单田芳的评书《隋唐演义》说秦琼“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威震山东半边天”,让少年的我渴望也有这样的身手。
秦琼是在磨难中成长起来的英雄,他曾在山西遇困,被迫卖掉自己的黄骠马,旋又官司缠身,从山西被押解至北平服刑。当我遇到困难时,父亲曾以“秦琼也卖过马”来开导我。
秦琼事母至孝,历城县令请他去破案,他不去,母亲一声吩咐,他欣然从命。他对朋友讲一个义字,为帮绿林朋友,他曾冒名顶替、承担杀头之罪。这是一个具有浓浓人性色彩的英雄,我每次在评书中听到他的故事,心里都暖融融的,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这是我心目中的第一个秦琼——评书中的秦琼。
也正因由此养成的秦琼情结,二十多年前我一到济南工作,就满城寻找他的遗迹。在经七小纬六路一带流连,据确切考证,这里是秦府的旧址所在;在五龙潭前向潭底探视,据元代济南籍文学家张养浩说,秦府完全沉陷在了这里;在五龙潭公园秦琼祠徘徊,在“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之故宅”石碑前驻足,也找到了传说中秦琼的黄骠马踩踏出的回马泉……秦琼可能是在济南留下遗迹最多的历史人物。
遗迹看得多了,就想了解正史中的秦琼。打开《旧唐书》,第二个秦琼跃然纸上:他曾在别人都不敢出战的情况下,率1000名兵士偷袭敌营;他曾在千军万马中单枪独骑救人;秦王李世民每遇到骁勇善战的敌将,都要派秦琼出马;他的画像被列入凌烟阁,这是唐初纪念开国功臣的高级纪念馆……
正史中的秦琼,两个字足以概括:勇武。这一点,无论是在《旧唐书》中,还是在评书《隋唐演义》中,都有一个共同例证:秦琼晚年患病,大口吐血,都说是因为年轻时征战太劳累所致。
我不禁想起第三个秦琼,民俗中的“门神秦琼”。据说唐太宗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争夺皇位的亲兄弟后,宫里夜夜闹鬼,他不得安睡。这时大将秦琼和尉迟恭主动站了出来,夜夜在宫门为皇上站岗。后来皇上觉得他们太劳累,就将他们的头像画于宫门上,以此镇妖慑鬼。据说这也是中国春联的起源。
这个最初见于道家著作《正统道藏》的故事,将秦琼刻画成一个法力无边的神化形象。
一个秦琼,三个形象,连接了江湖与庙堂,沟通了天上与人间,无论在哪里,都具有超凡地位。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文化现象。
追根溯源,无论哪个形象,都基于真实人物。历史上的秦琼,因为其勇武及卓越功勋被人们传颂,在这个过程中,民间艺人也许为了使故事更有“味道”,更吸引人,就从他们的英雄标准出发,将秦琼由单一的“勇”,塑造成“孝、义、信、忠、毅、勇”的丰满品格。这个再塑过程,融入了老百姓的感情,体现了老百姓对这些品格的渴望与赞美。
我产生了一个疑问:自古至今的民间艺术,如评书、话本,塑造了许多勇武的英雄人物,如此大幅度脱离正史而被赋予诸多优秀品格的,如秦琼这样的很是少见。其因若何?来到济南五龙潭,秦琼祠内一副对联提醒了我:“黄膘铜锏隋唐业,大义精忠海岱魂”。
下联的“海岱”,不就是指山东吗?山东是孔孟之乡,大义精忠、仁义礼智信,是齐鲁文化的灵魂,是齐鲁大地的品格。这片土地养育了秦琼,这里的优秀文化将他培养成一个正人君子,《旧唐书》记载秦琼“有节操”。这是民间文学“猛烈”赞颂他的基础。
在古今民间文学中,秦琼可以说是为数不多的山东人的代表形象之一。千百年来,山东人在世人面前树立了厚道、仁义的光辉形象。作为代表性人物,秦琼自然被赋予这片土地所拥有的诸多优良品格。
如今,济南非常注重对秦琼遗迹的保护。2010年修扩建了五龙潭秦琼祠。千佛山上 “秦琼拴马槐”旁,早已修建唐槐亭。对历史人物遗迹的保护,是对他精神品格的追思和发扬。完全可以相信,海岱大地上将有更多大义精忠儿女出现!
我至今记得二十多年前第一次见到这棵槐树时受到的震颤:那个让我自小仰慕的英雄,这一刻离我这么近!
枝干苍虬,皮表斑驳。此树名曰“秦琼拴马槐”,位于济南千佛山,已有1500多岁。唐代开国大将秦琼,当年到千佛山为母亲烧香许愿时,曾在这棵树上拴过马。
《旧唐书》记载秦琼为“齐州历城人”,是地道的济南人。
我是听着秦琼的故事长大的。单田芳的评书《隋唐演义》说秦琼“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威震山东半边天”,让少年的我渴望也有这样的身手。
秦琼是在磨难中成长起来的英雄,他曾在山西遇困,被迫卖掉自己的黄骠马,旋又官司缠身,从山西被押解至北平服刑。当我遇到困难时,父亲曾以“秦琼也卖过马”来开导我。
秦琼事母至孝,历城县令请他去破案,他不去,母亲一声吩咐,他欣然从命。他对朋友讲一个义字,为帮绿林朋友,他曾冒名顶替、承担杀头之罪。这是一个具有浓浓人性色彩的英雄,我每次在评书中听到他的故事,心里都暖融融的,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这是我心目中的第一个秦琼——评书中的秦琼。
也正因由此养成的秦琼情结,二十多年前我一到济南工作,就满城寻找他的遗迹。在经七小纬六路一带流连,据确切考证,这里是秦府的旧址所在;在五龙潭前向潭底探视,据元代济南籍文学家张养浩说,秦府完全沉陷在了这里;在五龙潭公园秦琼祠徘徊,在“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之故宅”石碑前驻足,也找到了传说中秦琼的黄骠马踩踏出的回马泉……秦琼可能是在济南留下遗迹最多的历史人物。
遗迹看得多了,就想了解正史中的秦琼。打开《旧唐书》,第二个秦琼跃然纸上:他曾在别人都不敢出战的情况下,率1000名兵士偷袭敌营;他曾在千军万马中单枪独骑救人;秦王李世民每遇到骁勇善战的敌将,都要派秦琼出马;他的画像被列入凌烟阁,这是唐初纪念开国功臣的高级纪念馆……
正史中的秦琼,两个字足以概括:勇武。这一点,无论是在《旧唐书》中,还是在评书《隋唐演义》中,都有一个共同例证:秦琼晚年患病,大口吐血,都说是因为年轻时征战太劳累所致。
我不禁想起第三个秦琼,民俗中的“门神秦琼”。据说唐太宗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争夺皇位的亲兄弟后,宫里夜夜闹鬼,他不得安睡。这时大将秦琼和尉迟恭主动站了出来,夜夜在宫门为皇上站岗。后来皇上觉得他们太劳累,就将他们的头像画于宫门上,以此镇妖慑鬼。据说这也是中国春联的起源。
这个最初见于道家著作《正统道藏》的故事,将秦琼刻画成一个法力无边的神化形象。
一个秦琼,三个形象,连接了江湖与庙堂,沟通了天上与人间,无论在哪里,都具有超凡地位。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文化现象。
追根溯源,无论哪个形象,都基于真实人物。历史上的秦琼,因为其勇武及卓越功勋被人们传颂,在这个过程中,民间艺人也许为了使故事更有“味道”,更吸引人,就从他们的英雄标准出发,将秦琼由单一的“勇”,塑造成“孝、义、信、忠、毅、勇”的丰满品格。这个再塑过程,融入了老百姓的感情,体现了老百姓对这些品格的渴望与赞美。
我产生了一个疑问:自古至今的民间艺术,如评书、话本,塑造了许多勇武的英雄人物,如此大幅度脱离正史而被赋予诸多优秀品格的,如秦琼这样的很是少见。其因若何?来到济南五龙潭,秦琼祠内一副对联提醒了我:“黄膘铜锏隋唐业,大义精忠海岱魂”。
下联的“海岱”,不就是指山东吗?山东是孔孟之乡,大义精忠、仁义礼智信,是齐鲁文化的灵魂,是齐鲁大地的品格。这片土地养育了秦琼,这里的优秀文化将他培养成一个正人君子,《旧唐书》记载秦琼“有节操”。这是民间文学“猛烈”赞颂他的基础。
在古今民间文学中,秦琼可以说是为数不多的山东人的代表形象之一。千百年来,山东人在世人面前树立了厚道、仁义的光辉形象。作为代表性人物,秦琼自然被赋予这片土地所拥有的诸多优良品格。
如今,济南非常注重对秦琼遗迹的保护。2010年修扩建了五龙潭秦琼祠。千佛山上 “秦琼拴马槐”旁,早已修建唐槐亭。对历史人物遗迹的保护,是对他精神品格的追思和发扬。完全可以相信,海岱大地上将有更多大义精忠儿女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