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色文化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路径探析

2023-12-2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丛瑞雪
  
  红色文化是蕴含着丰富红色资源与厚重文化内涵的先进文化形态,是我们的精神之源和力量之泉。学校作为弘扬红色文化的主阵地、传承红色基因坚实堡垒,是实施红色育人的主力军。用好红色文化是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一个重要切入点,能够引导广大教师和学生厚植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开设红色思政课堂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体系设计中,要把红色文化课程与思政课程相结合,着眼红色基因传承,推动红色文化进教材,将红色文化与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历史文化、法治教育等有机融合,积极开发以红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材,实现红色文化与现有教材、课程的有机融合。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将思政课堂打造成红色教育的主阵地。
深入挖掘红色资源
抓好思政教师队伍培养工作
  在以红色文化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教师是主要的实施者和引领者。学校应根据自身发展特点,以“红色课程”为切入点,以“红色讲师”为抓手,深挖红色资源、讲活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做到学深悟透,提升思政教师的红色文化素养。在打造“红色课程”过程中,拓宽红色文化资源发掘领域,积极与本地的红色文化组织开展多元化的交流合作。要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通过邀请革命先辈进入中小学思政课堂等,积极打造红色思政精品课。从青年党员和青年优秀教师代表中选取部分热爱红色文化、善于演讲的教师,成立“红烛宣讲团”,选取部分优秀学生成立“红领巾宣讲团”,共同围绕红色精神、红色故事、红色印迹、时代楷模等主题进课堂、企业和社区开展宣讲,传递新时代广大师生的家国情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时代精神,传播社会主义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积极开展红色实践活动
不断提升思政教学实效
  在以红色文化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学生是教学内容的接受者和实践者。学校要积极开展红色实践活动,规范开展升国旗、唱国歌、向国旗敬礼等仪式教育,组织开展红色家书征文、微视频展播等活动,推出一系列主题活动,例如讲述红色革命故事,开展红色话剧演出、诵读红色家书、红色主题演讲,激发学生参加红色文化活动的热情。同时各地中小学可以与地方红色纪念馆联动,整合红色纪念馆中的红色文化资源,使之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活教材”,让学生通过追寻先辈们的光荣足迹,重温革命历程,感受红色精神,实现思想政治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搭建红色网络平台
实现教学方式革新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教学载体。中小学要建立专门用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红色文化网络平台,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播放“红色思政微课”、“老红军访谈微课”、《建国大业》等红色影视作品,传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红色歌曲。在选取资源的时候,要将目前学生比较关心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融入其中,以视频和文字形式介绍宣传红色文化,促进红色文化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发挥。用好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各种载体,让红色文化走进青少年生活,营造浓厚氛围,提升活动效果。要从实际出发,贴合青少年特点,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注重沉浸式、体验式设计,创新活动形式载体,形成教育常态。
  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下,要培养出一批政治坚定、品学兼优的人才,学校必须持续完善思想政治教学体系,以红色文化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让广大学生从红色故事中接受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引导广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作者单位:中共德州市委党校文史教研部)
  
  □丛瑞雪
  
  红色文化是蕴含着丰富红色资源与厚重文化内涵的先进文化形态,是我们的精神之源和力量之泉。学校作为弘扬红色文化的主阵地、传承红色基因坚实堡垒,是实施红色育人的主力军。用好红色文化是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一个重要切入点,能够引导广大教师和学生厚植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开设红色思政课堂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体系设计中,要把红色文化课程与思政课程相结合,着眼红色基因传承,推动红色文化进教材,将红色文化与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历史文化、法治教育等有机融合,积极开发以红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材,实现红色文化与现有教材、课程的有机融合。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将思政课堂打造成红色教育的主阵地。
深入挖掘红色资源
抓好思政教师队伍培养工作
  在以红色文化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教师是主要的实施者和引领者。学校应根据自身发展特点,以“红色课程”为切入点,以“红色讲师”为抓手,深挖红色资源、讲活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做到学深悟透,提升思政教师的红色文化素养。在打造“红色课程”过程中,拓宽红色文化资源发掘领域,积极与本地的红色文化组织开展多元化的交流合作。要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通过邀请革命先辈进入中小学思政课堂等,积极打造红色思政精品课。从青年党员和青年优秀教师代表中选取部分热爱红色文化、善于演讲的教师,成立“红烛宣讲团”,选取部分优秀学生成立“红领巾宣讲团”,共同围绕红色精神、红色故事、红色印迹、时代楷模等主题进课堂、企业和社区开展宣讲,传递新时代广大师生的家国情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时代精神,传播社会主义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积极开展红色实践活动
不断提升思政教学实效
  在以红色文化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学生是教学内容的接受者和实践者。学校要积极开展红色实践活动,规范开展升国旗、唱国歌、向国旗敬礼等仪式教育,组织开展红色家书征文、微视频展播等活动,推出一系列主题活动,例如讲述红色革命故事,开展红色话剧演出、诵读红色家书、红色主题演讲,激发学生参加红色文化活动的热情。同时各地中小学可以与地方红色纪念馆联动,整合红色纪念馆中的红色文化资源,使之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活教材”,让学生通过追寻先辈们的光荣足迹,重温革命历程,感受红色精神,实现思想政治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搭建红色网络平台
实现教学方式革新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教学载体。中小学要建立专门用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红色文化网络平台,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播放“红色思政微课”、“老红军访谈微课”、《建国大业》等红色影视作品,传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红色歌曲。在选取资源的时候,要将目前学生比较关心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融入其中,以视频和文字形式介绍宣传红色文化,促进红色文化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发挥。用好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各种载体,让红色文化走进青少年生活,营造浓厚氛围,提升活动效果。要从实际出发,贴合青少年特点,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注重沉浸式、体验式设计,创新活动形式载体,形成教育常态。
  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下,要培养出一批政治坚定、品学兼优的人才,学校必须持续完善思想政治教学体系,以红色文化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让广大学生从红色故事中接受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引导广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作者单位:中共德州市委党校文史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