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以工代赈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2023-12-21 作者: 李明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李明
  通讯员 任万帅 石敏 报道
  本报利津讯 寒冬时节,利津县圣水循环农业示范园内,高温果蔬大棚里火红的西红柿、嫩绿的黄瓜挂满枝头,长势喜人,农户们一起采摘、装箱、装车,销往外地。该园区占地面积2100余亩,共有果蔬大棚200余个,主要发展有机蔬菜水果、食用菌、休闲观光等特色产业。
  “我承包了40个大棚种植西红柿,长势非常好,亩产量能达到1.5万斤,亩均收益1.5万元以上。”大棚负责人高元成说。此外,他还从周边雇用了50多名村民帮他一起打理大棚。“我长期在这里务工,熟练掌握了西红柿移栽、水肥管理、营养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手段,一天工作七八个小时还可以挣100多元,而且离家也很近,照顾家庭的同时也多了一份收入。”在园区内工作的前关村村民王新玉告诉记者。
  如今,园区内已经吸纳300多名周边村民在此务工。该区域实施产业集中连片打造,接续实施高温果蔬大棚及园区产业提升、食用菌产业链配套等项目,大力推行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实现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相关村集体收入每年可增加300万元以上,低收入家庭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
  就近能就业,顾家两不误。利津县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中,大力研究推进以工代赈的方式手段,对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进行摸排,建立务工人员台账,梳理了2023年县道路面状况改善工程等一批适用以工代赈的重点项目,多渠道就地就近增加就业岗位。
  同时,利津县精准实施务工人员培训,采取“培训+上岗”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训和以工代训等,提升务工群众实操技能。“我们持续加大重点工程项目实施以工代赈力度,加强以工代赈项目储备,让更多符合条件的群众参与进来,通过劳动增收致富。”利津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杜建强说。
  □记者 李明
  通讯员 任万帅 石敏 报道
  本报利津讯 寒冬时节,利津县圣水循环农业示范园内,高温果蔬大棚里火红的西红柿、嫩绿的黄瓜挂满枝头,长势喜人,农户们一起采摘、装箱、装车,销往外地。该园区占地面积2100余亩,共有果蔬大棚200余个,主要发展有机蔬菜水果、食用菌、休闲观光等特色产业。
  “我承包了40个大棚种植西红柿,长势非常好,亩产量能达到1.5万斤,亩均收益1.5万元以上。”大棚负责人高元成说。此外,他还从周边雇用了50多名村民帮他一起打理大棚。“我长期在这里务工,熟练掌握了西红柿移栽、水肥管理、营养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手段,一天工作七八个小时还可以挣100多元,而且离家也很近,照顾家庭的同时也多了一份收入。”在园区内工作的前关村村民王新玉告诉记者。
  如今,园区内已经吸纳300多名周边村民在此务工。该区域实施产业集中连片打造,接续实施高温果蔬大棚及园区产业提升、食用菌产业链配套等项目,大力推行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实现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相关村集体收入每年可增加300万元以上,低收入家庭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
  就近能就业,顾家两不误。利津县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中,大力研究推进以工代赈的方式手段,对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进行摸排,建立务工人员台账,梳理了2023年县道路面状况改善工程等一批适用以工代赈的重点项目,多渠道就地就近增加就业岗位。
  同时,利津县精准实施务工人员培训,采取“培训+上岗”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训和以工代训等,提升务工群众实操技能。“我们持续加大重点工程项目实施以工代赈力度,加强以工代赈项目储备,让更多符合条件的群众参与进来,通过劳动增收致富。”利津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杜建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