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区今冬新建296处“学生驿站”
2023-12-2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赵国陆 报道
本报济南讯 今冬莱芜区计划新设296处“学生驿站”,分批建成投用,12月底全部完成,为农村孩子等校车提供一个安全、温暖的港湾,解决家长的“揪心事”。
清晨6点,天还没亮,莱芜区牛泉镇贺小庄村村口的“学生驿站”便亮起了灯,管理员王荷打开空调、开水机。不一会儿,这个几平方米的小屋就暖和起来,家长们陆续把孩子送来。“现在等校车,不用在路边挨冻了。”牛泉中心学校的学生杨雨晴说。以前,冬天等校车很冷,也不安全,家长要护送到村口陪着,最怕遇到雨雪天气。学生家长亓小红说,温馨的“学生驿站”方便了学生和家长,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遮风挡雨的中转站。
莱芜区地处山区,山村多,山里娃上学普遍乘坐校车,而乘车点位于车流量较大的路段,路边集中候车存在安全隐患,学生“候车无所”已经成为农村家长的一件“揪心事”。为改善孩子候车条件,消除安全隐患,莱芜区前期建成57处“学生驿站”,服务校车48辆,惠及3500多名学生。这个惠民项目切口小、落点准、见效快,学生欢迎,家长省心,属于民生领域“微改革、微创新”,解决了一批群众关注关心的实事。
莱芜区广泛发动,公开发布“学生驿站”志愿服务项目,运用项目化、产品化、公益化手段,广大爱心企业踊跃捐助、参与建设,凝聚起“学生驿站”共建合力。12月中旬,高庄街道11个村庄的“学生驿站”投入启用,一个个红色的集装箱房快速吊装,空调、监控等设施同步安装。
按照“安全第一、因地制宜、就近便利、按需配置”原则,考虑校车运行路线、村庄位置、乘车学生数量等因素,严格筛选确定“学生驿站”位置,保证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安全性。
同时,实行“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根据村庄实际,采用村级办公场所、租用路边民房、购置移动板房等方式,相应面积根据服务学生数量确定,确保候车学生容得下、坐得开。为把好事办好,让每个“学生驿站”有人管护、服务,莱芜区明确村居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对驿站建设管理负总责;通过乡村公益性岗位招聘管理员,确保设施正常使用,负责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打通农村孩子求学路上的“最后一米”。
本报济南讯 今冬莱芜区计划新设296处“学生驿站”,分批建成投用,12月底全部完成,为农村孩子等校车提供一个安全、温暖的港湾,解决家长的“揪心事”。
清晨6点,天还没亮,莱芜区牛泉镇贺小庄村村口的“学生驿站”便亮起了灯,管理员王荷打开空调、开水机。不一会儿,这个几平方米的小屋就暖和起来,家长们陆续把孩子送来。“现在等校车,不用在路边挨冻了。”牛泉中心学校的学生杨雨晴说。以前,冬天等校车很冷,也不安全,家长要护送到村口陪着,最怕遇到雨雪天气。学生家长亓小红说,温馨的“学生驿站”方便了学生和家长,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遮风挡雨的中转站。
莱芜区地处山区,山村多,山里娃上学普遍乘坐校车,而乘车点位于车流量较大的路段,路边集中候车存在安全隐患,学生“候车无所”已经成为农村家长的一件“揪心事”。为改善孩子候车条件,消除安全隐患,莱芜区前期建成57处“学生驿站”,服务校车48辆,惠及3500多名学生。这个惠民项目切口小、落点准、见效快,学生欢迎,家长省心,属于民生领域“微改革、微创新”,解决了一批群众关注关心的实事。
莱芜区广泛发动,公开发布“学生驿站”志愿服务项目,运用项目化、产品化、公益化手段,广大爱心企业踊跃捐助、参与建设,凝聚起“学生驿站”共建合力。12月中旬,高庄街道11个村庄的“学生驿站”投入启用,一个个红色的集装箱房快速吊装,空调、监控等设施同步安装。
按照“安全第一、因地制宜、就近便利、按需配置”原则,考虑校车运行路线、村庄位置、乘车学生数量等因素,严格筛选确定“学生驿站”位置,保证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安全性。
同时,实行“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根据村庄实际,采用村级办公场所、租用路边民房、购置移动板房等方式,相应面积根据服务学生数量确定,确保候车学生容得下、坐得开。为把好事办好,让每个“学生驿站”有人管护、服务,莱芜区明确村居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对驿站建设管理负总责;通过乡村公益性岗位招聘管理员,确保设施正常使用,负责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打通农村孩子求学路上的“最后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