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信:把宣讲舞台搭在群众身边

2023-12-08 作者: 王凯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王凯
  通讯员 高敏 李新睿 张勇 报道
  本报阳信讯 “让群众在现场欣赏文艺节目,还可以聆听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这种宣讲形式听起来轻松、接地气。”近日,在阳信县大街小巷活跃着一支支身披红色马甲的队伍,他们乘坐的电动三轮车上,挂有“理花盛开·宣讲时间”的横幅,并装有音响、话筒,有的四五人,有的二三人,有退休机关干部、有退休老师,个个都是党的理论宣讲能手。
  近年来,阳信县依托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自然村,不断创新基层理论宣讲方式方法,打通党的理论基层宣讲“最后一公里”。阳信县出台基层社会治理“百姓夜话”工作机制,37名县级领导干部带头,1000余名党员干部主动到所帮包的村(社区),既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又将党的最新理论和中央、省、市、县的政策及时传递给群众。阳信县还定期选派党校理论骨干深入一线,对不同层次的宣讲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引导他们深入挖掘红色经典、地方文化,并融入上级精神,让群众既听得懂,又愿意听。
  阳信县还多维度拓展宣讲形式,将宣讲阵地从会议室、礼堂拓展到公园长廊和广场、集市等群众常去爱去的场所,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讲,让群众坐得下、听得进、弄得懂、记得牢。围绕“理花盛开·宣讲时间”理论宣讲品牌,积极构建以“第一书记”宣讲为龙头,9支宣讲队伍为支撑,各单位及乡镇(街道)、村等宣讲小分队为主体的“1+9+N”千余人宣讲队伍。在全县各级中小学,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校园雨露”宣讲,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室、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坚定广大青少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信心;利用村公益电影、送戏下乡、广场舞比赛等活动,开展前10分钟党的理论、惠民政策、移风易俗等内容“微宣讲”;开设“行走的理论宣讲”课堂,在城区公交车上,选派文艺骨干乘上城区公交车,为乘客进行政策理论“微宣讲”;依托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红色教育基地资源,将课堂搬进工地,运用“现场教育+聆听讲解”等方式,通过“实境课堂”提升宣讲感染力。
  截至目前,全县已开展线上线下等各类宣讲活动3000余场次,受众20余万人次。
  □记者 王凯
  通讯员 高敏 李新睿 张勇 报道
  本报阳信讯 “让群众在现场欣赏文艺节目,还可以聆听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这种宣讲形式听起来轻松、接地气。”近日,在阳信县大街小巷活跃着一支支身披红色马甲的队伍,他们乘坐的电动三轮车上,挂有“理花盛开·宣讲时间”的横幅,并装有音响、话筒,有的四五人,有的二三人,有退休机关干部、有退休老师,个个都是党的理论宣讲能手。
  近年来,阳信县依托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自然村,不断创新基层理论宣讲方式方法,打通党的理论基层宣讲“最后一公里”。阳信县出台基层社会治理“百姓夜话”工作机制,37名县级领导干部带头,1000余名党员干部主动到所帮包的村(社区),既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又将党的最新理论和中央、省、市、县的政策及时传递给群众。阳信县还定期选派党校理论骨干深入一线,对不同层次的宣讲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引导他们深入挖掘红色经典、地方文化,并融入上级精神,让群众既听得懂,又愿意听。
  阳信县还多维度拓展宣讲形式,将宣讲阵地从会议室、礼堂拓展到公园长廊和广场、集市等群众常去爱去的场所,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讲,让群众坐得下、听得进、弄得懂、记得牢。围绕“理花盛开·宣讲时间”理论宣讲品牌,积极构建以“第一书记”宣讲为龙头,9支宣讲队伍为支撑,各单位及乡镇(街道)、村等宣讲小分队为主体的“1+9+N”千余人宣讲队伍。在全县各级中小学,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校园雨露”宣讲,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室、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坚定广大青少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信心;利用村公益电影、送戏下乡、广场舞比赛等活动,开展前10分钟党的理论、惠民政策、移风易俗等内容“微宣讲”;开设“行走的理论宣讲”课堂,在城区公交车上,选派文艺骨干乘上城区公交车,为乘客进行政策理论“微宣讲”;依托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红色教育基地资源,将课堂搬进工地,运用“现场教育+聆听讲解”等方式,通过“实境课堂”提升宣讲感染力。
  截至目前,全县已开展线上线下等各类宣讲活动3000余场次,受众20余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