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多元化内容通俗化阵地灵活化形式丰富化

滨州:“四化合一”让理论宣讲实起来

2023-12-08 作者: 王凯 来源: 大众日报
■擦亮“滨滨有理”理论宣讲品牌
  □记者 王凯
  通讯员 刘德梅 耿玉萍 报道
  本报滨州讯 “打起竹板啪啪响,移风易俗作宣讲;众位乡亲听我说,现在随礼名目多……”近日,博兴县百姓宣讲团成员卢长蕴为柳童村村民带来一场名为《移风易俗快板书》的精彩宣讲。
  近年来,滨州市聚焦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解难题,打造“滨滨有理”宣讲品牌,以强队伍、优内容、拓阵地、活形式、引受众,推动基层宣讲走深走实、入脑入心。
  队伍多元化,让宣讲“强起来”。抓骨干打造一批有信仰、能担当、善学习的专业队伍,组建“头雁”领导干部、“智库”专家学者、“旗帜”基层党组织书记、“滨州青年说”“滨纷四季”巾帼、“校园雨露”青少年等10支市级宣讲队、千余支县、乡镇、村等各类基层宣讲队,打造由5600余名宣讲员动态组建的“千人宣讲团”。抓全员,构建一个横到边、纵到底、协同联动的队伍体系,通过“找苗”行动,挖掘机关单位内部的潜在宣讲人员,吸纳退休职工、先进模范人物、优秀创业者、本土专家、草根名嘴、志愿者等多元化群体,成立各类“微宣讲”团队。建立宣讲人才库,不定期地更新充实。提素质,建立一套培训强基、示范帮带、激励推荐的队伍培养机制。举办宣讲员培训班,邀请理论宣讲工作专家辅导授课,提升宣讲员的宣讲水平。开展示范宣讲、巡回宣讲等活动,助力“新手”快速成长为“熟手”。用好考核指挥棒,强化正向激励措施,推动基层培育、选荐宣讲人才。
  内容通俗化,让宣讲“动起来”。从群众需求出发,聚焦“急难愁盼”问题,精选宣讲内容,善用百姓语言,让群众坐得下、听得进、记得牢。根据基层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列出多项宣讲“菜单”,让理论宣讲沾土气、接地气。在博兴县开展“走基层 诵原文”“学思想·明道理·用方法”送宣讲基层行活动,聚焦民生政策、百姓诉求,精准性、针对性开展宣讲;把话筒交给群众,让身边人讲身边事,用家乡话传递家乡情,让“党的声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阵地灵活化,让宣讲“热起来”。群众在哪里,宣讲就到哪里,巩固提升传统宣讲阵地,做好阵地整合、融合、结合文章,整合4个省级、77个市级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基地资源,常态化开展好宣讲。结合文明实践、党员培训等活动,推动宣讲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各级党校、党员活动中心、社区广场、田间地头等,让宣讲融入日常、平常、经常。全面拓展网络宣讲新阵地,制作宣讲视频65期、微宣讲作品85个,开通“滨州百姓大讲堂”抖音号,以微视频、微课堂的形式“进军”网络,采用“宣讲+直播”的形式,把理论宣讲搬到“云端”。
  形式丰富化,让宣讲“活起来”。充分发挥活动、赛事的作用,举办“中国梦·新时代·新使命”百姓宣讲大赛、“e起来宣讲”微宣讲大赛、“红色故事讲解大赛”“巾帼共奋进·百姓赞家乡”枣姐宣讲比赛等活动,以赛促学,用比赛的专业性提高宣讲的针对性。将宣讲与文化建设有机融合,创新“宣讲+文艺”宣讲方式,用艺术赋能理论宣讲。结合“黄河大集”,开展“滨滨有理”宣讲赶集活动,创作歌剧《灯火》、歌曲《这片红色的土地》、情景剧《黄河大合唱》、小品《红白公事》等节目10余个,结合“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活动进万家”等活动开展沉浸式宣讲,用文化的感染力提升宣讲的吸引力。
  滨州市探索“微宣讲”形式,以小引大,用“小话题”反映“大主题”“小故事”说明“大道理”“小载体”发挥“大影响”。在博兴县庞家镇打造“晨会一刻钟”,机关干部化身宣讲员,讲业务、讲理论,让“小课堂”传播“大智慧”;开展“百姓夜话”活动,听民意、纾民忧、解民困,让“小板凳”做活“大文章”;12个镇街村居社区及城区主干道的800余个点位、3100多个应急广播全天候不间断地播放,把党的声音传递到每一个角落,让“小喇叭”产生“大效应”。
■擦亮“滨滨有理”理论宣讲品牌
  □记者 王凯
  通讯员 刘德梅 耿玉萍 报道
  本报滨州讯 “打起竹板啪啪响,移风易俗作宣讲;众位乡亲听我说,现在随礼名目多……”近日,博兴县百姓宣讲团成员卢长蕴为柳童村村民带来一场名为《移风易俗快板书》的精彩宣讲。
  近年来,滨州市聚焦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解难题,打造“滨滨有理”宣讲品牌,以强队伍、优内容、拓阵地、活形式、引受众,推动基层宣讲走深走实、入脑入心。
  队伍多元化,让宣讲“强起来”。抓骨干打造一批有信仰、能担当、善学习的专业队伍,组建“头雁”领导干部、“智库”专家学者、“旗帜”基层党组织书记、“滨州青年说”“滨纷四季”巾帼、“校园雨露”青少年等10支市级宣讲队、千余支县、乡镇、村等各类基层宣讲队,打造由5600余名宣讲员动态组建的“千人宣讲团”。抓全员,构建一个横到边、纵到底、协同联动的队伍体系,通过“找苗”行动,挖掘机关单位内部的潜在宣讲人员,吸纳退休职工、先进模范人物、优秀创业者、本土专家、草根名嘴、志愿者等多元化群体,成立各类“微宣讲”团队。建立宣讲人才库,不定期地更新充实。提素质,建立一套培训强基、示范帮带、激励推荐的队伍培养机制。举办宣讲员培训班,邀请理论宣讲工作专家辅导授课,提升宣讲员的宣讲水平。开展示范宣讲、巡回宣讲等活动,助力“新手”快速成长为“熟手”。用好考核指挥棒,强化正向激励措施,推动基层培育、选荐宣讲人才。
  内容通俗化,让宣讲“动起来”。从群众需求出发,聚焦“急难愁盼”问题,精选宣讲内容,善用百姓语言,让群众坐得下、听得进、记得牢。根据基层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列出多项宣讲“菜单”,让理论宣讲沾土气、接地气。在博兴县开展“走基层 诵原文”“学思想·明道理·用方法”送宣讲基层行活动,聚焦民生政策、百姓诉求,精准性、针对性开展宣讲;把话筒交给群众,让身边人讲身边事,用家乡话传递家乡情,让“党的声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阵地灵活化,让宣讲“热起来”。群众在哪里,宣讲就到哪里,巩固提升传统宣讲阵地,做好阵地整合、融合、结合文章,整合4个省级、77个市级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基地资源,常态化开展好宣讲。结合文明实践、党员培训等活动,推动宣讲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各级党校、党员活动中心、社区广场、田间地头等,让宣讲融入日常、平常、经常。全面拓展网络宣讲新阵地,制作宣讲视频65期、微宣讲作品85个,开通“滨州百姓大讲堂”抖音号,以微视频、微课堂的形式“进军”网络,采用“宣讲+直播”的形式,把理论宣讲搬到“云端”。
  形式丰富化,让宣讲“活起来”。充分发挥活动、赛事的作用,举办“中国梦·新时代·新使命”百姓宣讲大赛、“e起来宣讲”微宣讲大赛、“红色故事讲解大赛”“巾帼共奋进·百姓赞家乡”枣姐宣讲比赛等活动,以赛促学,用比赛的专业性提高宣讲的针对性。将宣讲与文化建设有机融合,创新“宣讲+文艺”宣讲方式,用艺术赋能理论宣讲。结合“黄河大集”,开展“滨滨有理”宣讲赶集活动,创作歌剧《灯火》、歌曲《这片红色的土地》、情景剧《黄河大合唱》、小品《红白公事》等节目10余个,结合“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活动进万家”等活动开展沉浸式宣讲,用文化的感染力提升宣讲的吸引力。
  滨州市探索“微宣讲”形式,以小引大,用“小话题”反映“大主题”“小故事”说明“大道理”“小载体”发挥“大影响”。在博兴县庞家镇打造“晨会一刻钟”,机关干部化身宣讲员,讲业务、讲理论,让“小课堂”传播“大智慧”;开展“百姓夜话”活动,听民意、纾民忧、解民困,让“小板凳”做活“大文章”;12个镇街村居社区及城区主干道的800余个点位、3100多个应急广播全天候不间断地播放,把党的声音传递到每一个角落,让“小喇叭”产生“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