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下英语大单元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2023-12-0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解自如
深度学习重视以特定主题为主线,贯穿单元或语篇教学的始终,实施整合化学习;强调立足具体情境的结构化学习,促进迁移应用和问题解决,追求学科的育人价值。深度学习下的大单元教学,教师应该遵循以终为始原则、关联原则、可延续原则,从结构、任务、评价等方面展开整体教学,促进学科核心素养落地。下面以人教版英语七下Unit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为例阐述深度学习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应遵循的3个原则。
以终为始原则:情境支撑下的任务链设计
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学科核心素养落地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单元学习目标是单元课时划分、课时学习目标确定、课时学习活动设计的前提。本单元的话题是交通Transportation,Section A展现了学生以不同交通方式上学的场景。Section B对出行方式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语境更加复杂,呈现了“换乘”的概念。经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关联深度学习特征,确定单元教学目标为:学生能了解不同的交通工具并正确表达出行方式,形成对出行方式的全面认知;根据地理位置、天气特征、经济条件、个人安全等合理选择出行方式,同时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出行文化,珍惜现有的幸福生活,坚定为更优质的出行而努力的决心,明确价值追求。
确定单元学习任务链。依据对课标及教材内容的分析、学生已有知识技能及生活经验的分析、与出行方式相关联的其他信息的分析,为本单元学习创设了一个贯穿全单元的大情境:The TV station will make a survey about your holidays. Please show your real trip in summer vacation and winter vacation,and design your dream trip in the future,并整合确定了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为Make your own travel album,这也是一个贯穿所有课时的中心学习任务。
单元学习主题具有引领性,需要借助层层递进的挑战性任务来完成。所以,本单元教学设计围绕一个循序渐进的任务链展开:Task 1:Go to a show about means of transportation.Task 2:Make a list of rules before your journey.Task 3:Find the best way for your journey.Task 4:Design a proposal for a better journey.Task 5:Make your own travel album.
此外,还要兼顾任务和情境的整体性。本设计中的出行经历即是大情境,串联起了不同课时的分情境和课中的问题微情境。Make your own travel album即是大任务,串联起来各课时的分任务,情境和任务彼此呼应、各成整体。教师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出发,逐步学习知识和技能,再回到原问题情境中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同时,该情境又有开放性,不断把“出行”这一主题和真实世界相联系,借助不同的主题意义持续推动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关联原则:形散神聚的内容设计
大单元教学帮助学生在零散的知识之间建立起关联,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为知识的迁移运用奠定基础,这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进行筛选和整合。关联首先体现在内容的整合上。教材给定的教学内容是最重要的学习载体,教师需要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合理调整、组合、搭配。相关联的主题在不同学段的纵向排列、相关联的话题在不同情境下的横向铺展,都是大单元教学结构的一部分。
教学内容的纵向承接。transportation话题在小、初、高的不同学段均有所体现并各有其重点。大单元教学设计把这3个学段的相关内容进行纵向连接和铺展,从词汇、句型的串联,到语段、语篇的投放;从“人与自我”的熟悉情境,逐步推展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不同的情境中去。具体内容为:六上 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七下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3 Travel journal.
教学内容的横向扩展。交通出行方式means of transportation必然和交通规则traffic rules紧密相连。相关的内容既可联系小学六年级上册Unit 2中所展示的Must&Don′t,又顺接get to one place之后应该遵守的rules,直接指向七下Unit 4 Don′t eat in class中的rules话题,让对“规则”的表达顺势延伸下去。关联原则下的教学内容设计,纵向和横向立体构建,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用学科融合的知识解决问题,有利于他们更真实、更全面地理解和迁移运用新知识。
可延续原则:看得见的评价设计
评价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最直接体现,也是教师调整教学活动的最直观的参考标杆。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时刻被反馈、学习效果需要时刻被看见,而获得反馈和直观体现效果的最佳手段就是评价。通过评价获得即时性反馈,学习效果能够得以真切体现,不断地矫正学生的学习行为并推动学生不断走向深度学习。
即时性评价。教师在单元教学伊始,便展示奖励手段Cards about places and different means of transportation,学生在小组内积累奖品,单元尾课时集中起来,形成小组内的word bank,帮助小组完成transportation show。以cards为载体的显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表现、学习效果的即时性奖励。同时,这种奖励手段还是完成课堂任务和单元任务的必备手段。这种评价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显性化”,让学生的学习活动看得见。
自我评价表My Assessment。学生的自我反思,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学习状况。通过表格内容的自我对照,学生判断出自己在本课知识、技能、运用等方面的达成度,从而对课堂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这些评价手段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督促学生在“看得见自己现在的位置、看得见自己的表现是否准确、看得见自己的努力方向”的情况下,从可见的学习投入到深度学习中去。
结语
深度学习下的英语大单元教学,对教师宏观把握学科素养及教材内容、统筹调控课时进度与学生学习进度的能力提出了全新挑战。另外,深度学习重视在陌生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知识运用形式。比如面对教师提供的陌生情境,学生在表达时,往往会专注于新词汇的表达,而忽略了句子整体的正确运用。如何引导学生完整地、有条理地进行表述,在小组活动时“既能放得开,更要收得拢”,是另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作者单位:临沂外国语学校)
深度学习重视以特定主题为主线,贯穿单元或语篇教学的始终,实施整合化学习;强调立足具体情境的结构化学习,促进迁移应用和问题解决,追求学科的育人价值。深度学习下的大单元教学,教师应该遵循以终为始原则、关联原则、可延续原则,从结构、任务、评价等方面展开整体教学,促进学科核心素养落地。下面以人教版英语七下Unit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为例阐述深度学习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应遵循的3个原则。
以终为始原则:情境支撑下的任务链设计
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学科核心素养落地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单元学习目标是单元课时划分、课时学习目标确定、课时学习活动设计的前提。本单元的话题是交通Transportation,Section A展现了学生以不同交通方式上学的场景。Section B对出行方式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语境更加复杂,呈现了“换乘”的概念。经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关联深度学习特征,确定单元教学目标为:学生能了解不同的交通工具并正确表达出行方式,形成对出行方式的全面认知;根据地理位置、天气特征、经济条件、个人安全等合理选择出行方式,同时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出行文化,珍惜现有的幸福生活,坚定为更优质的出行而努力的决心,明确价值追求。
确定单元学习任务链。依据对课标及教材内容的分析、学生已有知识技能及生活经验的分析、与出行方式相关联的其他信息的分析,为本单元学习创设了一个贯穿全单元的大情境:The TV station will make a survey about your holidays. Please show your real trip in summer vacation and winter vacation,and design your dream trip in the future,并整合确定了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为Make your own travel album,这也是一个贯穿所有课时的中心学习任务。
单元学习主题具有引领性,需要借助层层递进的挑战性任务来完成。所以,本单元教学设计围绕一个循序渐进的任务链展开:Task 1:Go to a show about means of transportation.Task 2:Make a list of rules before your journey.Task 3:Find the best way for your journey.Task 4:Design a proposal for a better journey.Task 5:Make your own travel album.
此外,还要兼顾任务和情境的整体性。本设计中的出行经历即是大情境,串联起了不同课时的分情境和课中的问题微情境。Make your own travel album即是大任务,串联起来各课时的分任务,情境和任务彼此呼应、各成整体。教师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出发,逐步学习知识和技能,再回到原问题情境中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同时,该情境又有开放性,不断把“出行”这一主题和真实世界相联系,借助不同的主题意义持续推动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关联原则:形散神聚的内容设计
大单元教学帮助学生在零散的知识之间建立起关联,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为知识的迁移运用奠定基础,这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进行筛选和整合。关联首先体现在内容的整合上。教材给定的教学内容是最重要的学习载体,教师需要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合理调整、组合、搭配。相关联的主题在不同学段的纵向排列、相关联的话题在不同情境下的横向铺展,都是大单元教学结构的一部分。
教学内容的纵向承接。transportation话题在小、初、高的不同学段均有所体现并各有其重点。大单元教学设计把这3个学段的相关内容进行纵向连接和铺展,从词汇、句型的串联,到语段、语篇的投放;从“人与自我”的熟悉情境,逐步推展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不同的情境中去。具体内容为:六上 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七下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3 Travel journal.
教学内容的横向扩展。交通出行方式means of transportation必然和交通规则traffic rules紧密相连。相关的内容既可联系小学六年级上册Unit 2中所展示的Must&Don′t,又顺接get to one place之后应该遵守的rules,直接指向七下Unit 4 Don′t eat in class中的rules话题,让对“规则”的表达顺势延伸下去。关联原则下的教学内容设计,纵向和横向立体构建,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用学科融合的知识解决问题,有利于他们更真实、更全面地理解和迁移运用新知识。
可延续原则:看得见的评价设计
评价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最直接体现,也是教师调整教学活动的最直观的参考标杆。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时刻被反馈、学习效果需要时刻被看见,而获得反馈和直观体现效果的最佳手段就是评价。通过评价获得即时性反馈,学习效果能够得以真切体现,不断地矫正学生的学习行为并推动学生不断走向深度学习。
即时性评价。教师在单元教学伊始,便展示奖励手段Cards about places and different means of transportation,学生在小组内积累奖品,单元尾课时集中起来,形成小组内的word bank,帮助小组完成transportation show。以cards为载体的显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表现、学习效果的即时性奖励。同时,这种奖励手段还是完成课堂任务和单元任务的必备手段。这种评价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显性化”,让学生的学习活动看得见。
自我评价表My Assessment。学生的自我反思,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学习状况。通过表格内容的自我对照,学生判断出自己在本课知识、技能、运用等方面的达成度,从而对课堂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这些评价手段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督促学生在“看得见自己现在的位置、看得见自己的表现是否准确、看得见自己的努力方向”的情况下,从可见的学习投入到深度学习中去。
结语
深度学习下的英语大单元教学,对教师宏观把握学科素养及教材内容、统筹调控课时进度与学生学习进度的能力提出了全新挑战。另外,深度学习重视在陌生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知识运用形式。比如面对教师提供的陌生情境,学生在表达时,往往会专注于新词汇的表达,而忽略了句子整体的正确运用。如何引导学生完整地、有条理地进行表述,在小组活动时“既能放得开,更要收得拢”,是另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作者单位:临沂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