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地区综合金融实力

滨州创新建立“保险一体化金融协同机制”

2023-11-2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徐佳

  今年以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滨州监管分局创新发展,贯彻落实“滨惠灌”金融灌溉工程,初步形成具有滨州特色的保险一体化发展经验,逐步建成“保险一体化金融协同机制”,稳步提升地区综合金融实力。
以高质量发展为中心
创新服务模式护航“全产业链”

  近年来,阳信县不断推进肉牛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形成了肉牛育肥、屠宰加工等产业链条,肉牛产业年产值600亿元。
  “我们创新推出了‘政府+保险+担保+银行+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人保财险滨州分公司总经理王冰介绍,今年6月,该公司与阳信县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不断加强保险产品供给,加大与农担、银行的合作,推出“五融模式”。并创新开发了能繁母牛和犊牛养殖条款两个创新保险产品,填补了保险产品的空白。
  滨州戴森车轮科技有限公司是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全产业链铝业集群中的一员,年产高端铝合金车轮600万只。“2023年,为戴森车轮提供的总保额高达7亿元。”人保财险滨州市滨城支公司负责人高光磊说,人保财险目前为企业提供包括企财险、安全生产责任险、产品质量责任险等在内的覆盖研发、生产、销售三大核心环节的风险保障。
  “‘专精特新’企业大多处于初创期和技术研发阶段,风险抵御能力较弱,投保也是为企业发展增加一道‘安全屏障’。”戴森车轮人力资源部部长吴秀强说。
  “通过深入职能部门、市场主体、金融机构,摸清地方政府的‘愿景’、市场主体的‘期盼’、金融机构的‘难点’。”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滨州监管分局副局长万德强表示,今年以来,该局充分发挥辖区保险业多元化金融服务优势,创新探索建立“保险一体化金融协同机制”,从政策支持、资源优化、服务创新等方面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力促实现金融机构助力辖区经济建设“同频共振”。
以风险防范为中心
“科技赋能”推动风险减量

  风险管理已从“事后理赔”转为“事前预防”。而其中,金融科技扮演着重要角色。
  “总公司‘万象云’科技平台与滨州当地的气象信息结合,免费为参保企业提供灾害天气预警信息。”人保财险滨州市分公司工作人员介绍,“万象云”平台引入气象风险指数、气候数据,结合气象预警模型,构建综合风险地图。在恶劣天气来临之前,向企财险客户发送预警提示信息,与企业协同做好防灾准备。
  而中国人寿将风险减量的关键点聚焦在“人”。围绕解决安全生产中“人的不安全行为”,联合清华大学共同研发出“国寿-清华安全生产数据化安全管理提升项目”,借助数据化工具,提升企业自主安全管理效能。
  “培训后,职工安全意识显著提高。”滨州市良友防水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表示,使用中国人寿开发的系统后,再也不用手写登记了,工作人员拍照提交后,能随时监督反馈流程,确保每一次疑点提报都得到核实。
  截至目前,滨州辖内保险机构为魏桥创业集团、京博控股集团等重点企业提供197.41亿元风险保障,为渤中19-6凝析气田项目、滨化碳三碳四等百亿级项目提供0.63亿元风险保障,为“专精特新”企业、轻量化铝新材料等新产业集群提供3.27亿元风险保障。
以服务客户为中心
“一站式保障”为小微企业发展护航

  “看这肉,多新鲜!”在滨州市滨城区黄河二路的小许肉店内,老板许金田穿着白色围裙,声如洪钟地推销自家产品。他运营着一家销售门店和一个肉类加工厂,生产销售环节较多,去年起,他为员工们投了“大地如意保”团体意外险。
  “公司推出了八大系列组合产品,简称‘小微八保’。”大地财险滨州中支总经理助理张丽丽说,“小微八保”可以覆盖超过90%的小微企业行业,提供“财产损失”等综合风险保障。
  “我们公司投保了‘装修无忧’险,今年6月获赔了1万元。”山东百宏建工有限公司负责人成恩伟说,在今年的一次施工中,脚手架掉落,砸坏了其他商户的灯箱,太平财险滨州中支跟进定损,企业获得了赔付。据介绍,太平财险滨州中支开发了“装修无忧”等10余个定额产品。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共承保小微企业2411家,提供风险保障7960亿元,累计支付赔款516万元。
  在保险一体化金融协同机制的建设过程中,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滨州监管分局鼓励辖区保险机构,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从服务对象一体化、协调发展一体化、跨领域合作一体化等三大维度,围绕惠民和助企两大方面,找准需求“小插口”,大大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获得性。
  □ 本报记者 徐佳

  今年以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滨州监管分局创新发展,贯彻落实“滨惠灌”金融灌溉工程,初步形成具有滨州特色的保险一体化发展经验,逐步建成“保险一体化金融协同机制”,稳步提升地区综合金融实力。
以高质量发展为中心
创新服务模式护航“全产业链”

  近年来,阳信县不断推进肉牛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形成了肉牛育肥、屠宰加工等产业链条,肉牛产业年产值600亿元。
  “我们创新推出了‘政府+保险+担保+银行+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人保财险滨州分公司总经理王冰介绍,今年6月,该公司与阳信县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不断加强保险产品供给,加大与农担、银行的合作,推出“五融模式”。并创新开发了能繁母牛和犊牛养殖条款两个创新保险产品,填补了保险产品的空白。
  滨州戴森车轮科技有限公司是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全产业链铝业集群中的一员,年产高端铝合金车轮600万只。“2023年,为戴森车轮提供的总保额高达7亿元。”人保财险滨州市滨城支公司负责人高光磊说,人保财险目前为企业提供包括企财险、安全生产责任险、产品质量责任险等在内的覆盖研发、生产、销售三大核心环节的风险保障。
  “‘专精特新’企业大多处于初创期和技术研发阶段,风险抵御能力较弱,投保也是为企业发展增加一道‘安全屏障’。”戴森车轮人力资源部部长吴秀强说。
  “通过深入职能部门、市场主体、金融机构,摸清地方政府的‘愿景’、市场主体的‘期盼’、金融机构的‘难点’。”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滨州监管分局副局长万德强表示,今年以来,该局充分发挥辖区保险业多元化金融服务优势,创新探索建立“保险一体化金融协同机制”,从政策支持、资源优化、服务创新等方面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力促实现金融机构助力辖区经济建设“同频共振”。
以风险防范为中心
“科技赋能”推动风险减量

  风险管理已从“事后理赔”转为“事前预防”。而其中,金融科技扮演着重要角色。
  “总公司‘万象云’科技平台与滨州当地的气象信息结合,免费为参保企业提供灾害天气预警信息。”人保财险滨州市分公司工作人员介绍,“万象云”平台引入气象风险指数、气候数据,结合气象预警模型,构建综合风险地图。在恶劣天气来临之前,向企财险客户发送预警提示信息,与企业协同做好防灾准备。
  而中国人寿将风险减量的关键点聚焦在“人”。围绕解决安全生产中“人的不安全行为”,联合清华大学共同研发出“国寿-清华安全生产数据化安全管理提升项目”,借助数据化工具,提升企业自主安全管理效能。
  “培训后,职工安全意识显著提高。”滨州市良友防水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表示,使用中国人寿开发的系统后,再也不用手写登记了,工作人员拍照提交后,能随时监督反馈流程,确保每一次疑点提报都得到核实。
  截至目前,滨州辖内保险机构为魏桥创业集团、京博控股集团等重点企业提供197.41亿元风险保障,为渤中19-6凝析气田项目、滨化碳三碳四等百亿级项目提供0.63亿元风险保障,为“专精特新”企业、轻量化铝新材料等新产业集群提供3.27亿元风险保障。
以服务客户为中心
“一站式保障”为小微企业发展护航

  “看这肉,多新鲜!”在滨州市滨城区黄河二路的小许肉店内,老板许金田穿着白色围裙,声如洪钟地推销自家产品。他运营着一家销售门店和一个肉类加工厂,生产销售环节较多,去年起,他为员工们投了“大地如意保”团体意外险。
  “公司推出了八大系列组合产品,简称‘小微八保’。”大地财险滨州中支总经理助理张丽丽说,“小微八保”可以覆盖超过90%的小微企业行业,提供“财产损失”等综合风险保障。
  “我们公司投保了‘装修无忧’险,今年6月获赔了1万元。”山东百宏建工有限公司负责人成恩伟说,在今年的一次施工中,脚手架掉落,砸坏了其他商户的灯箱,太平财险滨州中支跟进定损,企业获得了赔付。据介绍,太平财险滨州中支开发了“装修无忧”等10余个定额产品。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共承保小微企业2411家,提供风险保障7960亿元,累计支付赔款516万元。
  在保险一体化金融协同机制的建设过程中,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滨州监管分局鼓励辖区保险机构,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从服务对象一体化、协调发展一体化、跨领域合作一体化等三大维度,围绕惠民和助企两大方面,找准需求“小插口”,大大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获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