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信联社贯彻落实支持民营经济25条举措
全省农商银行民营企业贷款超万亿元
2023-11-2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徐佳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举措。省农信联社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民营经济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具体工作要求,带领全省110家农商银行,坚持支农支小主责主业,创新信贷产品,优化服务模式,全力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截至10月末,全省农商银行贷款余额1.8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977亿元,增幅5.52%,其中支持民营企业贷款157.3万户、1.03万亿元,较年初增加9583户、775亿元。
创新信贷产品,拓宽融资渠道
省农信联社带领全省农商银行持续创新信贷产品,出台《深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出“民营企业贷”专属产品,打造了兴农贷、宜居贷、乡风文明贷、治理有效贷、富农贷乡村振兴五大系列71款信贷产品体系,全面满足民营企业个性化、差异化融资需求。
拓宽担保范围,深化推动“银税互动”,将纳税信用、税收贡献作为授信参考因素。针对财务制度不健全、有效抵质押物不足的民营企业,以现金流为主要授信依据,通过法定代表人、主要股东及相关人员担保等方式,办理“微型企业主贷”“家庭亲情贷”,解决担保难问题。
加强银政合作,与19家省内厅局合作,联合创新推出专精特新贷、科技成果转化贷、人才贷、创业担保贷等14款政策性信贷产品。其中,“海洋牧场财补贷”“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人才贷”“新型职业农民贷”被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等5部门评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大优秀金融产品,“农业保险贷”“海洋碳汇贷”获评2021年度山东省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优秀金融创新产品。
畅通申贷渠道,向社会各界公布全省110家农商银行申贷电话387部,提供全天候服务。设立96588贷款受理电话,企业可直接拨打客服电话申请办理贷款,实行派单制度,提升转办效率。在网点公开服务内容,在村庄、社区、商场、企业园区广泛宣传,公示贷款利率等相关信息,打造阳光信贷。
主动减费让利,提升服务质效
以高水平金融供给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省农信联社指导全省农商银行全力惠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主动减费让利,切实提升信贷服务质效。
全省农商银行创新开展抵押贷款“免评估”业务,由农商银行与抵押人联合签订抵押协议确定评估值,解决民营企业抵押贷款价值认定环节时间长、评估费用多等问题。实施抵押登记“免收费”业务,由农商银行承担民营企业客户抵押登记费用。
加大优惠利率的支农支小贷款投放,通过运用低利率的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将金融惠企政策直达民营企业。2021年以来发放优惠利率支农支小贷款5977.7亿元,使用再贷款余额997.3亿元,占全省金融机构的49.5%。运用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政策,扩大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投放,2021年以来,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8899亿元,余额增加1743亿元,增速达到76.62%。
同时,全省农商银行合理确定贷款期限。根据民营企业行业特征、生产周期、资金回笼期限,错时设定贷款到期日期。创新推出“无还本续贷”“循环贷”产品,大力推广续贷业务,实现转贷“零成本”、续贷“无缝隙”,支持正常经营企业融资周转“无缝衔接”。省联社连续三年获评“无还本续贷业务优秀组织单位”。注重为民营企业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全系统贷款整体利率在2021-2022两年下降0.59个百分点的基础上,2023年又下降0.2个百分点,近三年累计为客户减息让利102亿元。
打造“一站式”高效服务模式
省农信联社指导全省农商银行优化系统功能,持续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打造“一站式”高效服务模式。
全省农商银行开展“便捷获得信贷”活动,建立限时办结制度,精简申贷资料,推广独立审批人制度,推动贷款链条精简化、信贷管理扁平化。
创新推广“线下采集数据、线上交叉验证、系统自动授信、客户自主用信”的“信e贷”模式。全面推广“信e快贷”纯线上办贷模式,全程实现“自助办贷、秒批秒贷”,2021年以来线上增加18.9万户、余额增加397亿元。
全省农商银行不断扩大服务覆盖面,建立民营和小微企业客户服务清单,研发智慧营销系统,持续提升贷款授信、用信覆盖面,2021年以来,累计投放小微企业贷款2.2万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258亿元,省内占比22.96%。开展“民营及小微企业首贷培植行动”,运用“普惠小微信用贷”“首贷通”等信贷产品,重点支持处于成长期,有潜力、有市场、有前景但尚未获得贷款的民营和小微企业,2021年以来共培植首贷企业12.9万户,发放贷款764亿元。组建235支辅导队,选派辅导专员833人,服务7332家民营企业,为3530户企业提供信贷支持506.9亿元,金融辅导工作在全省各金融机构排名首位。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举措。省农信联社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民营经济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具体工作要求,带领全省110家农商银行,坚持支农支小主责主业,创新信贷产品,优化服务模式,全力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截至10月末,全省农商银行贷款余额1.8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977亿元,增幅5.52%,其中支持民营企业贷款157.3万户、1.03万亿元,较年初增加9583户、775亿元。
创新信贷产品,拓宽融资渠道
省农信联社带领全省农商银行持续创新信贷产品,出台《深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出“民营企业贷”专属产品,打造了兴农贷、宜居贷、乡风文明贷、治理有效贷、富农贷乡村振兴五大系列71款信贷产品体系,全面满足民营企业个性化、差异化融资需求。
拓宽担保范围,深化推动“银税互动”,将纳税信用、税收贡献作为授信参考因素。针对财务制度不健全、有效抵质押物不足的民营企业,以现金流为主要授信依据,通过法定代表人、主要股东及相关人员担保等方式,办理“微型企业主贷”“家庭亲情贷”,解决担保难问题。
加强银政合作,与19家省内厅局合作,联合创新推出专精特新贷、科技成果转化贷、人才贷、创业担保贷等14款政策性信贷产品。其中,“海洋牧场财补贷”“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人才贷”“新型职业农民贷”被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等5部门评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大优秀金融产品,“农业保险贷”“海洋碳汇贷”获评2021年度山东省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优秀金融创新产品。
畅通申贷渠道,向社会各界公布全省110家农商银行申贷电话387部,提供全天候服务。设立96588贷款受理电话,企业可直接拨打客服电话申请办理贷款,实行派单制度,提升转办效率。在网点公开服务内容,在村庄、社区、商场、企业园区广泛宣传,公示贷款利率等相关信息,打造阳光信贷。
主动减费让利,提升服务质效
以高水平金融供给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省农信联社指导全省农商银行全力惠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主动减费让利,切实提升信贷服务质效。
全省农商银行创新开展抵押贷款“免评估”业务,由农商银行与抵押人联合签订抵押协议确定评估值,解决民营企业抵押贷款价值认定环节时间长、评估费用多等问题。实施抵押登记“免收费”业务,由农商银行承担民营企业客户抵押登记费用。
加大优惠利率的支农支小贷款投放,通过运用低利率的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将金融惠企政策直达民营企业。2021年以来发放优惠利率支农支小贷款5977.7亿元,使用再贷款余额997.3亿元,占全省金融机构的49.5%。运用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政策,扩大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投放,2021年以来,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8899亿元,余额增加1743亿元,增速达到76.62%。
同时,全省农商银行合理确定贷款期限。根据民营企业行业特征、生产周期、资金回笼期限,错时设定贷款到期日期。创新推出“无还本续贷”“循环贷”产品,大力推广续贷业务,实现转贷“零成本”、续贷“无缝隙”,支持正常经营企业融资周转“无缝衔接”。省联社连续三年获评“无还本续贷业务优秀组织单位”。注重为民营企业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全系统贷款整体利率在2021-2022两年下降0.59个百分点的基础上,2023年又下降0.2个百分点,近三年累计为客户减息让利102亿元。
打造“一站式”高效服务模式
省农信联社指导全省农商银行优化系统功能,持续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打造“一站式”高效服务模式。
全省农商银行开展“便捷获得信贷”活动,建立限时办结制度,精简申贷资料,推广独立审批人制度,推动贷款链条精简化、信贷管理扁平化。
创新推广“线下采集数据、线上交叉验证、系统自动授信、客户自主用信”的“信e贷”模式。全面推广“信e快贷”纯线上办贷模式,全程实现“自助办贷、秒批秒贷”,2021年以来线上增加18.9万户、余额增加397亿元。
全省农商银行不断扩大服务覆盖面,建立民营和小微企业客户服务清单,研发智慧营销系统,持续提升贷款授信、用信覆盖面,2021年以来,累计投放小微企业贷款2.2万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258亿元,省内占比22.96%。开展“民营及小微企业首贷培植行动”,运用“普惠小微信用贷”“首贷通”等信贷产品,重点支持处于成长期,有潜力、有市场、有前景但尚未获得贷款的民营和小微企业,2021年以来共培植首贷企业12.9万户,发放贷款764亿元。组建235支辅导队,选派辅导专员833人,服务7332家民营企业,为3530户企业提供信贷支持506.9亿元,金融辅导工作在全省各金融机构排名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