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区人大代表建议反映群众呼声
长条井变为“初心井”
2023-11-2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吕光社
本报通讯员 张美荣
孙萍萍 赵岩岩
初冬时节,位于济宁市兖州区漕河镇西厂村附近的长条井,岸边杨树成行,河水波光粼粼。灰色的护堤、红色的护栏,“战天斗地、艰苦奋战”长条井宣传标语映入眼帘。而半年前这里杂草丛生、河道干枯。
“这是治理后的长条井。今年初接到人大代表关于长条井清淤的建议后,我们与漕河镇联手推动办理,争取政策支持,竭力打造民生工程。”兖州区水务局局长宫祥德介绍,该项目于今年7月份开始建设,先后实施清淤、护坡、改建桥梁、建设涵闸等工程,使东部贫水区1.8万亩耕地达到了旱能浇、涝能排、旱涝保收的效果。
据悉,为解决漕河、大安两镇贫水区群众的生产用水问题,20世纪70年代当地公社组织修建了长条井,从泗河、罗河引水、应急供水或蓄雨水用于灌溉。但由于水源条件有限,加之时间较长,长条井淤积严重,蓄水量逐年减少。
今年1月,漕河镇人大代表韩文涛通过走访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在兖州区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清淤漕河镇12条长条井增加蓄水量的建议》。
宫祥德介绍,接到该建议后,区水务局积极争取将长条井治理提升项目纳入水网规划中,并争取到了省级项目资金,报请区政府优先支持实施。
“一张卡,一把铁锨,一个小时一亩地。”11月18日,漕河镇东厂村种粮大户王保国介绍,长条井治理后,通过电灌新模式,只用了5天就把承包的180亩地浇了一遍,耕地喝上泗河水,“靠天吃饭”的贫水区已成为丰产田。
“实施了护堤整修和清淤工程后,现在的长条井已变成了村里的绿色水上长廊,河两岸杨柳依依、鸟语花香,美不胜收。”漕河镇西厂村党支部书记刘建军表示,除发挥灌溉作用外,长条井已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看到旧貌换新颜,曾经参与长条井建设的西厂村村民许兴道回忆起“干群同心改造自然”的岁月。“近50年了,我还时常想起一起挖井修渠的日子。”许兴道今年72岁,满头白发的他经常来到村里长条井旁驻足凝望,回忆往事。
“长条井是兖州水利建设史上的伟大创举。从1974年开始,开展了为期六年的会战,出动劳力近2万人,累计挖掘长条井23条,保障了漕河、大安贫水区3万亩土地灌溉供水。”11月17日,在兖州区人大常委会机关组织的党员集中轮训现场教学活动上,区委党校教师路宽宽指着长条井文化墙向现场参观的党员介绍,大战贫水区的日子,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长条井蕴含的干群同心、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精神内涵值得我们好好整理挖掘。”路宽宽介绍,区委党校和漕河镇联合对长条井所蕴含的精神内涵进行了专门梳理,目前已打造成区委党校主题教育读书班的现场教学点,浇灌农田的同时还成为党员干部的精神家园。
“代表建议反映群众的呼声,办好代表建议,是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的具体体现,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兖州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闫峰说,兖州区以解决问题为落脚点,对代表建议实行“ABCD”分类赋色动态管理,通过一月一调度、三方见面等,全力推动代表建议办理落实,2023年度代表建议办结率和办理质量显著提升。
本报通讯员 张美荣
孙萍萍 赵岩岩
初冬时节,位于济宁市兖州区漕河镇西厂村附近的长条井,岸边杨树成行,河水波光粼粼。灰色的护堤、红色的护栏,“战天斗地、艰苦奋战”长条井宣传标语映入眼帘。而半年前这里杂草丛生、河道干枯。
“这是治理后的长条井。今年初接到人大代表关于长条井清淤的建议后,我们与漕河镇联手推动办理,争取政策支持,竭力打造民生工程。”兖州区水务局局长宫祥德介绍,该项目于今年7月份开始建设,先后实施清淤、护坡、改建桥梁、建设涵闸等工程,使东部贫水区1.8万亩耕地达到了旱能浇、涝能排、旱涝保收的效果。
据悉,为解决漕河、大安两镇贫水区群众的生产用水问题,20世纪70年代当地公社组织修建了长条井,从泗河、罗河引水、应急供水或蓄雨水用于灌溉。但由于水源条件有限,加之时间较长,长条井淤积严重,蓄水量逐年减少。
今年1月,漕河镇人大代表韩文涛通过走访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在兖州区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清淤漕河镇12条长条井增加蓄水量的建议》。
宫祥德介绍,接到该建议后,区水务局积极争取将长条井治理提升项目纳入水网规划中,并争取到了省级项目资金,报请区政府优先支持实施。
“一张卡,一把铁锨,一个小时一亩地。”11月18日,漕河镇东厂村种粮大户王保国介绍,长条井治理后,通过电灌新模式,只用了5天就把承包的180亩地浇了一遍,耕地喝上泗河水,“靠天吃饭”的贫水区已成为丰产田。
“实施了护堤整修和清淤工程后,现在的长条井已变成了村里的绿色水上长廊,河两岸杨柳依依、鸟语花香,美不胜收。”漕河镇西厂村党支部书记刘建军表示,除发挥灌溉作用外,长条井已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看到旧貌换新颜,曾经参与长条井建设的西厂村村民许兴道回忆起“干群同心改造自然”的岁月。“近50年了,我还时常想起一起挖井修渠的日子。”许兴道今年72岁,满头白发的他经常来到村里长条井旁驻足凝望,回忆往事。
“长条井是兖州水利建设史上的伟大创举。从1974年开始,开展了为期六年的会战,出动劳力近2万人,累计挖掘长条井23条,保障了漕河、大安贫水区3万亩土地灌溉供水。”11月17日,在兖州区人大常委会机关组织的党员集中轮训现场教学活动上,区委党校教师路宽宽指着长条井文化墙向现场参观的党员介绍,大战贫水区的日子,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长条井蕴含的干群同心、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精神内涵值得我们好好整理挖掘。”路宽宽介绍,区委党校和漕河镇联合对长条井所蕴含的精神内涵进行了专门梳理,目前已打造成区委党校主题教育读书班的现场教学点,浇灌农田的同时还成为党员干部的精神家园。
“代表建议反映群众的呼声,办好代表建议,是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的具体体现,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兖州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闫峰说,兖州区以解决问题为落脚点,对代表建议实行“ABCD”分类赋色动态管理,通过一月一调度、三方见面等,全力推动代表建议办理落实,2023年度代表建议办结率和办理质量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