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的认识与实践
2023-11-1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张开贵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数学文化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学生渗透数学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传承数学思想。广义的数学文化包含数学家、数学史、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文部分、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
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的方法,培养数学的思维,了解数学的发展历史,懂得数学的价值,明确数学文化的内涵,感受数学文化的力量。学生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最终实现对数学发展的推动。
利用数学家的故事
渗透数学文化的人文教育价值
在漫长的数学发展史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与重要成果。这些数学家的故事或是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些故事都是体现数学文化价值的重要方面。
通过生动、丰富的事例,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数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感受数学家的严谨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等。如,作为数学欣赏,介绍尺规作图与几何三大难题、黄金分割、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等专题,使学生感受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领略数学命题和数学方法的美学价值。也可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历史渊源,了解古人的聪明智慧。再如,欧拉双目失明仍用心算创作,陈景润病魔缠身仍潜心“皇冠”摘宝,腿有残疾的华罗庚与“优选法”,轮椅上的霍金与“黑洞理论”……以这些优秀数学人物的事迹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为科学、为真理而奋斗。
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渗透数学文化的科学教育价值
对于许多教师来说,数学课堂教学最重要的还是如何让学生掌握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而形成考试所需要的解题能力。其实,每一个重要数学知识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背景。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学习过程,一方面为学生学习新知搭桥铺路降低新知识的学习难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及其学法的迁移,引导学生思考:可不可以把三角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分析呢?而在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时,可用小组合作探究及多媒体演示多种切拼方法,让学生在探讨切拼的时侯发现:无论哪种方法都是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并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相比学到的知识点,这种探究过程和探索精神的习得对学生的人生更有价值。
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在《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中指出:数学应该不仅指数学知识,还包括数学的精神、思想、方法。不管以后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维方法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身。
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学素材
渗透数学文化的应用教育价值
数学的文化意义不仅在于知识本身和它的内涵,更在于它的应用价值。从这个角度讲,数学应用教学是数学科学与数学文化的最佳契合点。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自身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如:在学习“统计”时,可结合奥运会上奖牌数、射击环数的统计,彩票抽奖中奖率引出概率的内容等。一方面要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社会生产中及文化层面上的应用,另一方面也要重视社会文化基础对数学教学的影响,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认识所生活的环境,学会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体验数学在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感受数学的应用之美。“购物中的数学问题”“旅游中的数学问题”等都能让学生体验数学,感受数学文化,努力构建数学课堂文化。我们要充分挖掘与利用这些素材,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情境,渗透数学文化的应用教育价值,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思维分析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方法处理其他学科中的问题。
引导学生参与自主实践
体验富有生命力的数学文化知识
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使教育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有意义的知识并非是教师手把手地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的。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自主参与,体验数学,也是构建数学课堂文化的重要策略。如: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玩24点和七巧板等游戏,向学生介绍九连环、华容道等中国传统智力玩具。还可以利用历史上经典的名题,将知识点的训练与文化的传承很好地结合起来。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锻炼活动能力,通过课内外、校内外的结合,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体验数学。只有将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自主参与,富有个性地学习,才能帮助学生获得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
数学世界本身就很精彩,而有了数学的人类社会更加精彩。作为基础教育的初中数学教育,更应该从历史的发展、数学的本质出发,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构建数学课堂文化,让每一名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数学课堂更具有活力!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当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入教材、到达课堂、融入教学时,数学会更加平易近人,数学知识会成为学生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者单位:沂水县第五实验中学)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数学文化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学生渗透数学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传承数学思想。广义的数学文化包含数学家、数学史、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文部分、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
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的方法,培养数学的思维,了解数学的发展历史,懂得数学的价值,明确数学文化的内涵,感受数学文化的力量。学生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最终实现对数学发展的推动。
利用数学家的故事
渗透数学文化的人文教育价值
在漫长的数学发展史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与重要成果。这些数学家的故事或是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些故事都是体现数学文化价值的重要方面。
通过生动、丰富的事例,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数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感受数学家的严谨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等。如,作为数学欣赏,介绍尺规作图与几何三大难题、黄金分割、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等专题,使学生感受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领略数学命题和数学方法的美学价值。也可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历史渊源,了解古人的聪明智慧。再如,欧拉双目失明仍用心算创作,陈景润病魔缠身仍潜心“皇冠”摘宝,腿有残疾的华罗庚与“优选法”,轮椅上的霍金与“黑洞理论”……以这些优秀数学人物的事迹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为科学、为真理而奋斗。
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渗透数学文化的科学教育价值
对于许多教师来说,数学课堂教学最重要的还是如何让学生掌握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而形成考试所需要的解题能力。其实,每一个重要数学知识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背景。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学习过程,一方面为学生学习新知搭桥铺路降低新知识的学习难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及其学法的迁移,引导学生思考:可不可以把三角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分析呢?而在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时,可用小组合作探究及多媒体演示多种切拼方法,让学生在探讨切拼的时侯发现:无论哪种方法都是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并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相比学到的知识点,这种探究过程和探索精神的习得对学生的人生更有价值。
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在《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中指出:数学应该不仅指数学知识,还包括数学的精神、思想、方法。不管以后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维方法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身。
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学素材
渗透数学文化的应用教育价值
数学的文化意义不仅在于知识本身和它的内涵,更在于它的应用价值。从这个角度讲,数学应用教学是数学科学与数学文化的最佳契合点。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自身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如:在学习“统计”时,可结合奥运会上奖牌数、射击环数的统计,彩票抽奖中奖率引出概率的内容等。一方面要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社会生产中及文化层面上的应用,另一方面也要重视社会文化基础对数学教学的影响,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认识所生活的环境,学会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体验数学在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感受数学的应用之美。“购物中的数学问题”“旅游中的数学问题”等都能让学生体验数学,感受数学文化,努力构建数学课堂文化。我们要充分挖掘与利用这些素材,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情境,渗透数学文化的应用教育价值,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思维分析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方法处理其他学科中的问题。
引导学生参与自主实践
体验富有生命力的数学文化知识
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使教育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有意义的知识并非是教师手把手地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的。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自主参与,体验数学,也是构建数学课堂文化的重要策略。如: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玩24点和七巧板等游戏,向学生介绍九连环、华容道等中国传统智力玩具。还可以利用历史上经典的名题,将知识点的训练与文化的传承很好地结合起来。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锻炼活动能力,通过课内外、校内外的结合,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体验数学。只有将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自主参与,富有个性地学习,才能帮助学生获得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
数学世界本身就很精彩,而有了数学的人类社会更加精彩。作为基础教育的初中数学教育,更应该从历史的发展、数学的本质出发,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构建数学课堂文化,让每一名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数学课堂更具有活力!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当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入教材、到达课堂、融入教学时,数学会更加平易近人,数学知识会成为学生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者单位:沂水县第五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