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传统文化教育落到实处

2023-11-1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王桂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和教育方法,对我们今天立德树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各环节,贯穿教育各领域,并取得实效,是当代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笔者结合语文教学等,进行了初步探索。
重视传统文化篇目教学
  夯实文言基础知识。学习传统文化,要正确理解古人的思想,高度重视文言文教学,在课堂上让学生识记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基础知识,及时进行巩固练习。加强文言基础知识专题训练,让学生动起来,把文言知识真正落实到位,为正确理解传统文化夯实基础。
  拓宽阅读知识面。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知识积淀,就能够自主阅读一些较容易的传统文化经典篇目了。例如,在学习《无衣》时,可以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阅读诗歌,联系学过的《芣苢》,让学生体会诗歌中“赋”的手法,在铺陈复唱中,表现战士们共同奔赴战场对战敌人的高昂情绪,掌握结构上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表现形式。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传统文化研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增加学生阅读量,拓宽学生知识面,可以挑选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传统文化经典篇目,如《高祖本纪》《项羽本纪》《管仲列传》等,还可以利用阅读课给学生印发一些传统文化资料,让学生阅读,做好笔记。利用阅读课,学生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交流,走进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学习他们的思想精髓。
  指导传统文化专题研讨。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可以进行传统文化重点篇目的研习。例如,学习《<论语>十二章》《<老子>四章》和《兼爱》后,让学生梳理文章思路,把握内涵,对儒家、道家、墨家思想进行思辨,比较他们的观念和处世之道,以及这种观念形成的原因。通过对经典篇目的研习,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也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研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专题研讨,如学习屈原的《离骚》《苏武传》这一专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主题研讨,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激发学生为祖国而奋斗的壮志豪情。还可以开展“历史人物纵横谈”专题研讨会,例如,学习《鸿门宴》时,让学生探讨刘邦和项羽两人的性格特点,分析两人性格上的不同,以及造成的不同命运。教师指导学生积极查阅资料,分工合作,互相评价,秉持客观、公正、科学的态度进行研讨,学生确定发言题目,整理好自己的发言稿,大胆发言。专题研讨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点燃了学习传统文化的激情。
组织经典诵读活动
  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织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活动。首先让学生观看古诗词诵读视频,然后教师进行指导,挑选一些适合学生诵读又感兴趣的经典古诗词,进行诵读比赛。例如,诵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等诗词,让学生走进苏轼的精神领地,寻找生存智慧,充实心灵空间。经典诵读竞赛,激发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提高了诵读能力。
组织研学活动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茌平区第一中学举办了研学活动,组织学生到尼山书院进行研学。尼山书院是教育与教化功能兼备的场所,风景优美,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学生们瞻仰了金色的孔子铜像,举行了隆重的拜孔子仪式,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体向孔子像行礼,表达对圣贤的尊重和对知识的渴求。学生集体诵读《论语》《弟子规》等,进一步感受先贤思想。还参观了大学堂,精美的壁画、泥塑和编钟使学生们受到震撼。学生们体验书写毛笔字,工工整整、一笔一画,领会古人治学的严谨,感悟圣人的思想精髓。通过研学,学生们不仅欣赏了尼山书院的美景,而且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开展传统节日活动
  冬至,给学生讲解冬至的来历和习俗,诵读描写冬至的诗句,感受浓郁氛围。如杜甫的《小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等。冬至举行班级包饺子比赛,吃着美味的饺子,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感受节气习俗带来的快乐,加深了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学校还可以组织传统节日文艺活动,如表演民族舞蹈,弹奏琵琶、古筝等。民族舞蹈能提高学生身体的柔韧性,提高审美能力;音乐表演能使学生领略古典音乐的魅力,传递节日祝福。传统节日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又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观看传统文化剧目
  学生观看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剧目,如《窦娥冤》《长亭送别》等,体会传统文化中戏曲的艺术魅力。还可以让学生表演课本剧,把课本剧搬入课堂。具体操作是,每组准备一场课本剧,一周准备时间,课余时间背台词和演练,演出前选出最佳海报设计,并张贴在宣传栏里,演出后选出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配角,并给予表彰。如《长亭送别》剧,精美的语言加上淋漓尽致的表演,激发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学科间的融合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为了强健体魄,体育课上让学生学习传统武术太极拳,先讲授太极文化与太极理论,再教授动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认真练习,动作缓慢而有力,把太极的神韵表现得有模有样。传统武术,激发了学生强身健体的热情。音乐课上聆听中国古典音乐,美术课上欣赏古代绘画。多科融合,弘扬传统文化。
  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我们应古为今用,与时俱进,让传统文化永远具有活力。
  (作者单位:聊城市茌平区第一中学)
  □王桂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和教育方法,对我们今天立德树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各环节,贯穿教育各领域,并取得实效,是当代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笔者结合语文教学等,进行了初步探索。
重视传统文化篇目教学
  夯实文言基础知识。学习传统文化,要正确理解古人的思想,高度重视文言文教学,在课堂上让学生识记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基础知识,及时进行巩固练习。加强文言基础知识专题训练,让学生动起来,把文言知识真正落实到位,为正确理解传统文化夯实基础。
  拓宽阅读知识面。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知识积淀,就能够自主阅读一些较容易的传统文化经典篇目了。例如,在学习《无衣》时,可以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阅读诗歌,联系学过的《芣苢》,让学生体会诗歌中“赋”的手法,在铺陈复唱中,表现战士们共同奔赴战场对战敌人的高昂情绪,掌握结构上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表现形式。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传统文化研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增加学生阅读量,拓宽学生知识面,可以挑选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传统文化经典篇目,如《高祖本纪》《项羽本纪》《管仲列传》等,还可以利用阅读课给学生印发一些传统文化资料,让学生阅读,做好笔记。利用阅读课,学生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交流,走进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学习他们的思想精髓。
  指导传统文化专题研讨。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可以进行传统文化重点篇目的研习。例如,学习《<论语>十二章》《<老子>四章》和《兼爱》后,让学生梳理文章思路,把握内涵,对儒家、道家、墨家思想进行思辨,比较他们的观念和处世之道,以及这种观念形成的原因。通过对经典篇目的研习,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也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研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专题研讨,如学习屈原的《离骚》《苏武传》这一专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主题研讨,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激发学生为祖国而奋斗的壮志豪情。还可以开展“历史人物纵横谈”专题研讨会,例如,学习《鸿门宴》时,让学生探讨刘邦和项羽两人的性格特点,分析两人性格上的不同,以及造成的不同命运。教师指导学生积极查阅资料,分工合作,互相评价,秉持客观、公正、科学的态度进行研讨,学生确定发言题目,整理好自己的发言稿,大胆发言。专题研讨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点燃了学习传统文化的激情。
组织经典诵读活动
  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织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活动。首先让学生观看古诗词诵读视频,然后教师进行指导,挑选一些适合学生诵读又感兴趣的经典古诗词,进行诵读比赛。例如,诵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等诗词,让学生走进苏轼的精神领地,寻找生存智慧,充实心灵空间。经典诵读竞赛,激发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提高了诵读能力。
组织研学活动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茌平区第一中学举办了研学活动,组织学生到尼山书院进行研学。尼山书院是教育与教化功能兼备的场所,风景优美,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学生们瞻仰了金色的孔子铜像,举行了隆重的拜孔子仪式,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体向孔子像行礼,表达对圣贤的尊重和对知识的渴求。学生集体诵读《论语》《弟子规》等,进一步感受先贤思想。还参观了大学堂,精美的壁画、泥塑和编钟使学生们受到震撼。学生们体验书写毛笔字,工工整整、一笔一画,领会古人治学的严谨,感悟圣人的思想精髓。通过研学,学生们不仅欣赏了尼山书院的美景,而且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开展传统节日活动
  冬至,给学生讲解冬至的来历和习俗,诵读描写冬至的诗句,感受浓郁氛围。如杜甫的《小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等。冬至举行班级包饺子比赛,吃着美味的饺子,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感受节气习俗带来的快乐,加深了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学校还可以组织传统节日文艺活动,如表演民族舞蹈,弹奏琵琶、古筝等。民族舞蹈能提高学生身体的柔韧性,提高审美能力;音乐表演能使学生领略古典音乐的魅力,传递节日祝福。传统节日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又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观看传统文化剧目
  学生观看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剧目,如《窦娥冤》《长亭送别》等,体会传统文化中戏曲的艺术魅力。还可以让学生表演课本剧,把课本剧搬入课堂。具体操作是,每组准备一场课本剧,一周准备时间,课余时间背台词和演练,演出前选出最佳海报设计,并张贴在宣传栏里,演出后选出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配角,并给予表彰。如《长亭送别》剧,精美的语言加上淋漓尽致的表演,激发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学科间的融合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为了强健体魄,体育课上让学生学习传统武术太极拳,先讲授太极文化与太极理论,再教授动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认真练习,动作缓慢而有力,把太极的神韵表现得有模有样。传统武术,激发了学生强身健体的热情。音乐课上聆听中国古典音乐,美术课上欣赏古代绘画。多科融合,弘扬传统文化。
  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我们应古为今用,与时俱进,让传统文化永远具有活力。
  (作者单位:聊城市茌平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