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银发宣讲团传承红色精神

2023-11-13 作者: 张海峰 来源: 大众日报
  □通讯员 王建建
   记 者 张海峰 报道
  本报德州讯 今年以来,德州市融合各类宣讲资源,聚焦宣讲多元化新格局,注重发挥离退休老干部的优势,积极吸纳政治素养高、表达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志愿者,组建理论政策银发宣讲团,在基层理论宣讲中发挥积极作用。
  结合老干部们在讲政治、懂理论、熟悉党史等方面的特长,德州市组织他们以“红色宣讲员”的身份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开展红色故事集中宣讲活动,引导大家在学习党史中感悟初心、担当使命,推动红色精神薪火相传,增强宣讲活动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进一步擦亮“理响德州”理论宣讲品牌。
  “平原县胡家窑村北屹立着一座雄伟的无名烈士纪念碑,这里掩埋着近百位烈士的忠骨,记载了1942年冀鲁边区二分区平禹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一幕……”前不久,德州市“五老”模范、平原县信访局退休老干部牟书会,向青年机关干部讲述了发生在平原大地上的抗日故事,在场观众无不动容。“牟老动情的讲述,让我们重温了当年的峥嵘岁月和英勇的抗日军民的无畏精神。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要更好地铭记历史,从红色故事中汲取奋进力量。”平原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干部杨昕说。
  德州市立足理论宣讲分众化需求,针对不同群体多样化、个性化需要,组织银发宣讲团深入田间地头、社区院落。“五老”志愿者采用“红马甲”“小马扎”“庭院宣讲”等形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红色故事、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主题,与群众面对面、点对点地诠释党的创新理论。发挥“银发力量”开展理论宣讲,成为全市基层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一个重要途径。
  “组织‘五老’志愿者广泛参与理论宣讲活动,是德州市推动理论宣讲大众化的创新手段之一。我们将进一步统筹理论宣讲资源,拓宽宣讲主体覆盖,完善培养激励、学习交流和督导保障机制,不断激发全市宣讲队伍的创新活力,真正打通理论宣讲工作的‘最后一米’。”德州市委讲师团团长冯明燕说。
  □通讯员 王建建
   记 者 张海峰 报道
  本报德州讯 今年以来,德州市融合各类宣讲资源,聚焦宣讲多元化新格局,注重发挥离退休老干部的优势,积极吸纳政治素养高、表达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志愿者,组建理论政策银发宣讲团,在基层理论宣讲中发挥积极作用。
  结合老干部们在讲政治、懂理论、熟悉党史等方面的特长,德州市组织他们以“红色宣讲员”的身份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开展红色故事集中宣讲活动,引导大家在学习党史中感悟初心、担当使命,推动红色精神薪火相传,增强宣讲活动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进一步擦亮“理响德州”理论宣讲品牌。
  “平原县胡家窑村北屹立着一座雄伟的无名烈士纪念碑,这里掩埋着近百位烈士的忠骨,记载了1942年冀鲁边区二分区平禹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一幕……”前不久,德州市“五老”模范、平原县信访局退休老干部牟书会,向青年机关干部讲述了发生在平原大地上的抗日故事,在场观众无不动容。“牟老动情的讲述,让我们重温了当年的峥嵘岁月和英勇的抗日军民的无畏精神。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要更好地铭记历史,从红色故事中汲取奋进力量。”平原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干部杨昕说。
  德州市立足理论宣讲分众化需求,针对不同群体多样化、个性化需要,组织银发宣讲团深入田间地头、社区院落。“五老”志愿者采用“红马甲”“小马扎”“庭院宣讲”等形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红色故事、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主题,与群众面对面、点对点地诠释党的创新理论。发挥“银发力量”开展理论宣讲,成为全市基层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一个重要途径。
  “组织‘五老’志愿者广泛参与理论宣讲活动,是德州市推动理论宣讲大众化的创新手段之一。我们将进一步统筹理论宣讲资源,拓宽宣讲主体覆盖,完善培养激励、学习交流和督导保障机制,不断激发全市宣讲队伍的创新活力,真正打通理论宣讲工作的‘最后一米’。”德州市委讲师团团长冯明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