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薮
“人家怎么弄了来了”
2023-06-1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钱 杰
不是打就是骂,要不就是没边儿的溺爱与放纵。
这就是这个“赫赫扬扬,已将百载”的“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中惯常的教育方式。
贾政对宝玉的教育,我们是领教且熟知的了。说起这亲爷儿俩在整个《红楼梦》中的见面“交流”,在我们耳边萦绕不绝的,除了贾政恶声恶气的“断喝”,就是那棍棒高举、血肉横飞的“笞挞”拷打和宝玉的惨叫——只要听见一声“老爷叫你”,宝玉不是“唬的忙垂了头”,就是“呆了半晌,登时扫了兴,脸上转了色”;若是这召唤来得突兀些,更是“不觉打了一个焦雷般”,或者“又是一个闷雷”。纯粹是鼠儿见了猫的反应。至少在前八十回很少有例外。以致后四十回中,贾政对宝玉的态度稍有好转,竟成为红学家们质疑高鹗续书违背原作本意的一个重要依据——没让贾政骂到底、打个够!
荣国府里顶门立户的弟兄俩,除了贾政,还有他哥哥贾赦。贾政基本是个假模假式的书呆子。贾赦则是个“左一个小老婆右一个小老婆放在屋里”“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做,成日和小老婆喝酒”、连他老母亲心爱丫鬟鸳鸯都不放过的老色鬼。哥儿俩性情相差很多,但在动辄打骂孩子这点上,像是一个师傅教的。
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回目挺雅致,却藏着一条人命和贾琏挨的一顿好打。
贾赦除了喜欢小老婆外,还有一个“雅好”:搜集古扇。偏有一个叫“石呆子”的穷苦文人,家藏二十把上好古扇,被贾赦相中。打发儿子贾琏去买,人家死也不卖。弄不来,贾赦就天天骂贾琏“无能为”。
这时贾雨村正做着地方官,为了巴结贾赦,便罗织罪名,将石呆子家的古扇强抄了来,献与贾赦。石呆子的下落,书中说“不知是死是活”。但从“呆子”这个绰号和他先前对贾琏所说“要扇子,先要我的命”这种话来推断,这人显见是活不成了。
贾赦得逞,叫来贾琏,拿着贾雨村送来的古扇连炫耀带奚落:“人家怎么弄了来了”——贾琏原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因为曹雪芹讨厌透了贾赦这个人物,要使劲把他往坏里写,所以在这里就有意把贾琏写得比他爸爸还多少有点人味儿——贾琏跟贾赦犟了一句嘴:“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家倾家败产,也不算什么能为。”
这句话惹恼了他这个混账老爸。板子棍子一起上,把贾琏“混打一顿,脸上打破了两处”。平儿到处给他淘换棒疮药,说“打了个动不得”。看来打得不比宝玉那次轻到哪里。
平心而论,第三十三回宝玉挨的那顿打,虽然贾政下手忒毒辣了些,但情有可原。宝玉游手好闲,惹的事不光不少,而且不小,特别是因为一个“戏子”,招惹到了忠顺王府。忠顺王府又是贾家的天敌。所以贾政这一怕一气非同小可,急了眼。
贾琏因为石呆子和古扇之事挨的这顿毒打,却全然来自他父亲的无理蛮横。
但呈现在我们大众眼前的,则是贾家这两位“体面”“尊崇”的贵族兄弟、两位当了父亲还做着官的人,他们跟孩子的交流方式,不管占理还是不占理,一律是无差别的棍棒打骂,而不是好好说话。
与这两位父亲的粗暴风格形成强烈反差的,则是贾母的溺爱、护犊子。
孙子宝玉挨了打,贾母赶到,不问缘由,劈头盖脸先收拾了儿子一顿,把贾政骂哭了,算是给心肝儿孙子出了口气。
贾琏也是她的亲孙子。第四十四回,王熙凤过生日,在外面赴宴。丈夫贾琏见缝插针,躲在家里与别的女人幽会,却被妻子撞破。贾琏臊了,借着一点酒劲,竟要仗剑杀妻。满院子鸡飞狗跳。两口子闹到老太太那里,贾母却风轻云淡地“笑道”:
“什么要紧的事!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哪里保得住不这么着。从小儿世人都打这么过的。都是我的不是,她多吃了两口酒,又吃起醋来。”
大庭广众,不说自己那偷人又要杀人的孙子混账,反赖孙子媳妇酒后吃醋,接着又把让凤姐吃多了酒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这是什么清奇的仲裁思路?
在第二回冷子兴与贾雨村的对话中,就包含了对贾府教育的感叹。
冷子兴:“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雨村听后,也纳罕道:“这样诗礼之家,岂有不善教育之理?别门不知,只说这宁、荣二宅,是最教子有方的。”
贾府的“教子有方”,岂不是个最大的讽刺?
不是打就是骂,要不就是没边儿的溺爱与放纵。
这就是这个“赫赫扬扬,已将百载”的“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中惯常的教育方式。
贾政对宝玉的教育,我们是领教且熟知的了。说起这亲爷儿俩在整个《红楼梦》中的见面“交流”,在我们耳边萦绕不绝的,除了贾政恶声恶气的“断喝”,就是那棍棒高举、血肉横飞的“笞挞”拷打和宝玉的惨叫——只要听见一声“老爷叫你”,宝玉不是“唬的忙垂了头”,就是“呆了半晌,登时扫了兴,脸上转了色”;若是这召唤来得突兀些,更是“不觉打了一个焦雷般”,或者“又是一个闷雷”。纯粹是鼠儿见了猫的反应。至少在前八十回很少有例外。以致后四十回中,贾政对宝玉的态度稍有好转,竟成为红学家们质疑高鹗续书违背原作本意的一个重要依据——没让贾政骂到底、打个够!
荣国府里顶门立户的弟兄俩,除了贾政,还有他哥哥贾赦。贾政基本是个假模假式的书呆子。贾赦则是个“左一个小老婆右一个小老婆放在屋里”“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做,成日和小老婆喝酒”、连他老母亲心爱丫鬟鸳鸯都不放过的老色鬼。哥儿俩性情相差很多,但在动辄打骂孩子这点上,像是一个师傅教的。
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回目挺雅致,却藏着一条人命和贾琏挨的一顿好打。
贾赦除了喜欢小老婆外,还有一个“雅好”:搜集古扇。偏有一个叫“石呆子”的穷苦文人,家藏二十把上好古扇,被贾赦相中。打发儿子贾琏去买,人家死也不卖。弄不来,贾赦就天天骂贾琏“无能为”。
这时贾雨村正做着地方官,为了巴结贾赦,便罗织罪名,将石呆子家的古扇强抄了来,献与贾赦。石呆子的下落,书中说“不知是死是活”。但从“呆子”这个绰号和他先前对贾琏所说“要扇子,先要我的命”这种话来推断,这人显见是活不成了。
贾赦得逞,叫来贾琏,拿着贾雨村送来的古扇连炫耀带奚落:“人家怎么弄了来了”——贾琏原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因为曹雪芹讨厌透了贾赦这个人物,要使劲把他往坏里写,所以在这里就有意把贾琏写得比他爸爸还多少有点人味儿——贾琏跟贾赦犟了一句嘴:“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家倾家败产,也不算什么能为。”
这句话惹恼了他这个混账老爸。板子棍子一起上,把贾琏“混打一顿,脸上打破了两处”。平儿到处给他淘换棒疮药,说“打了个动不得”。看来打得不比宝玉那次轻到哪里。
平心而论,第三十三回宝玉挨的那顿打,虽然贾政下手忒毒辣了些,但情有可原。宝玉游手好闲,惹的事不光不少,而且不小,特别是因为一个“戏子”,招惹到了忠顺王府。忠顺王府又是贾家的天敌。所以贾政这一怕一气非同小可,急了眼。
贾琏因为石呆子和古扇之事挨的这顿毒打,却全然来自他父亲的无理蛮横。
但呈现在我们大众眼前的,则是贾家这两位“体面”“尊崇”的贵族兄弟、两位当了父亲还做着官的人,他们跟孩子的交流方式,不管占理还是不占理,一律是无差别的棍棒打骂,而不是好好说话。
与这两位父亲的粗暴风格形成强烈反差的,则是贾母的溺爱、护犊子。
孙子宝玉挨了打,贾母赶到,不问缘由,劈头盖脸先收拾了儿子一顿,把贾政骂哭了,算是给心肝儿孙子出了口气。
贾琏也是她的亲孙子。第四十四回,王熙凤过生日,在外面赴宴。丈夫贾琏见缝插针,躲在家里与别的女人幽会,却被妻子撞破。贾琏臊了,借着一点酒劲,竟要仗剑杀妻。满院子鸡飞狗跳。两口子闹到老太太那里,贾母却风轻云淡地“笑道”:
“什么要紧的事!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哪里保得住不这么着。从小儿世人都打这么过的。都是我的不是,她多吃了两口酒,又吃起醋来。”
大庭广众,不说自己那偷人又要杀人的孙子混账,反赖孙子媳妇酒后吃醋,接着又把让凤姐吃多了酒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这是什么清奇的仲裁思路?
在第二回冷子兴与贾雨村的对话中,就包含了对贾府教育的感叹。
冷子兴:“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雨村听后,也纳罕道:“这样诗礼之家,岂有不善教育之理?别门不知,只说这宁、荣二宅,是最教子有方的。”
贾府的“教子有方”,岂不是个最大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