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时事

威海临港区:“专精特新”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生力军

2023-06-1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姜凌春 杨妍
  
  近日,省工信厅公布2023年度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威海临港区内的山东格美钨钼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威海威信光纤科技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成功入选,威海君乐轮胎有限公司、黑系智能装备(威海)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通过复核。截至目前,全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达到50家。
  在临港区,“专精特新”企业正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成为经济发展生力军,这离不开企业紧扣时代脉搏、孜孜求进的创业底色,也得益于临港区各部门上门问需、敢闯敢干的服务态度。
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全力追赶世界一流

  “通过对拉丝炉温度的控制和工艺的改进,目前我们的G.654光纤已经研发成功。”近日,威海威信光纤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信光纤”)生产总监祝陆指着车间里正在生产的光纤说。
  G.654光纤是当前国际领先的光纤品种,具有低损耗、大有效面积的特点,适合通信信号的长距离传输,可以减少信号中继基站的建设数量,降低运营成本,深受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国内大型网络运营公司青睐。
  威信光纤从2018年开始研制G.654光纤,一直到2022年才研发成功,衰减系数从原来的0.18以上控制在0.17以下。“这0.01的突破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原本与国外企业同步开展研发,但对方比我们早一步成功,我们就加快了进度,最终在最短的时间内有了成果。”祝陆说。
  为了能够实现快速研发,威信光纤从设备、生产、技术等方面全面发力,发动全公司接近30%的人员开展项目研发,从全流程进行品质把控和性能反馈,每年在相关项目上的研发投入就达2000万元,终于将这款全球领先的光纤制造出来。
  除了加快研发进度,威信光纤将绿色低碳发展纳入企业生产的全过程。此前,每固化一公里光纤,每个汞灯需耗能8—10千瓦时,而改装UVLED固化系统后,只需0.5千瓦时左右;排风冷却也改为水冷却,车间噪音大幅降低,维护清洁工作压力减轻,工作环境提升明显。“现在我们的光纤质量更加稳定,每年可生产光纤总量达1650公里,全年产值预计破亿元。”祝陆说。
  瑞泰(威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10G/25G可调光模块产品,在行业内处于技术领先地位,并对中国的5G网络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威海广宇大成数控机床有限公司YGK7850和YGK78120弧齿磨已在工信部备案,产品被中国航发常州蓝翔等著名企业采购应用,加工产品能达到世界同类产品精度要求……对于企业来说,生存只是最基础的条件,高质量发展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就像祝陆所说的那样:“只有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才能走得更加长远。”
  所有的研发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当企业遇到问题时,临港区积极冲锋在“前线”,当企业面临棘手问题,为企业和高校专家牵线搭桥,需要研发平台时积极靠前指导申报,第一时间告知相关政策,这些贴心的服务让企业在创新发展之路上高歌猛进,奋力追赶世界一流。
抓好梯次培育
助力优质企业“三级跳”

  “临港区以工业立区,产业基础好,三大产业集群正在强势崛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发展潜力大,我们在组织申报的过程中也不断给予他们支持。”临港区经济发展局工业科六级专员刘昭廷说。今年已获批3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荐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搭建起临港区中小企业成长的“金字塔”。
  “专精特新”企业是区域发展的活水。临港区积极探索相关企业培育发展之路,不断形成完善“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次培育机制,紧盯“入库”窗口期,依托优质中小企业梯次培育平台,分类指导企业提报数据信息、实施入库,壮大“高成长创新型”企业队伍。
  政府工作人员做好入库培育“参谋员”和申报认定“辅导员”,积极上门开展“一对一”指导,鼓励企业实现高水平、高质量发展。“我们会继续加力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培育工作,不断扩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和规模,提升企业质量和效益,集聚政策和资源要素,着力营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健康成长的政策环境,成为引领带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刘昭廷说。
  在协同创新、人才、服务等要素方面,临港区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创造优良环境。目前,全区共有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孵化总面积达1万平方米,省级孵化器1家孵化面积3万平方米,持续支持优质中小企业发展。2022年,全区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77家。截至目前,总数达到154家,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9家,总数达到90家。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体量小、抗风险能力弱,一直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一道坎”,需要政府为其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制定一系列的扶持发展政策,让企业“呼吸”到新鲜空气,全方位提升企业创新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了能够让全区企业迸发出创业创新奋进的动力,临港区积极开展惠企服务,及时对接上级政策,第一时间开展上门宣讲,指导企业及早开展项目审批申报,将企业发展的“生命线”牢牢掌握在企业自己手里,用自己的硬实力分得市场的“蛋糕”。政府给予阳光雨露,中小企业只管茁壮成长。双方精诚合作,用实际行动践行责任担当,携手迎来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高光时刻”。
  □姜凌春 杨妍
  
  近日,省工信厅公布2023年度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威海临港区内的山东格美钨钼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威海威信光纤科技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成功入选,威海君乐轮胎有限公司、黑系智能装备(威海)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通过复核。截至目前,全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达到50家。
  在临港区,“专精特新”企业正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成为经济发展生力军,这离不开企业紧扣时代脉搏、孜孜求进的创业底色,也得益于临港区各部门上门问需、敢闯敢干的服务态度。
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全力追赶世界一流

  “通过对拉丝炉温度的控制和工艺的改进,目前我们的G.654光纤已经研发成功。”近日,威海威信光纤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信光纤”)生产总监祝陆指着车间里正在生产的光纤说。
  G.654光纤是当前国际领先的光纤品种,具有低损耗、大有效面积的特点,适合通信信号的长距离传输,可以减少信号中继基站的建设数量,降低运营成本,深受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国内大型网络运营公司青睐。
  威信光纤从2018年开始研制G.654光纤,一直到2022年才研发成功,衰减系数从原来的0.18以上控制在0.17以下。“这0.01的突破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原本与国外企业同步开展研发,但对方比我们早一步成功,我们就加快了进度,最终在最短的时间内有了成果。”祝陆说。
  为了能够实现快速研发,威信光纤从设备、生产、技术等方面全面发力,发动全公司接近30%的人员开展项目研发,从全流程进行品质把控和性能反馈,每年在相关项目上的研发投入就达2000万元,终于将这款全球领先的光纤制造出来。
  除了加快研发进度,威信光纤将绿色低碳发展纳入企业生产的全过程。此前,每固化一公里光纤,每个汞灯需耗能8—10千瓦时,而改装UVLED固化系统后,只需0.5千瓦时左右;排风冷却也改为水冷却,车间噪音大幅降低,维护清洁工作压力减轻,工作环境提升明显。“现在我们的光纤质量更加稳定,每年可生产光纤总量达1650公里,全年产值预计破亿元。”祝陆说。
  瑞泰(威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10G/25G可调光模块产品,在行业内处于技术领先地位,并对中国的5G网络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威海广宇大成数控机床有限公司YGK7850和YGK78120弧齿磨已在工信部备案,产品被中国航发常州蓝翔等著名企业采购应用,加工产品能达到世界同类产品精度要求……对于企业来说,生存只是最基础的条件,高质量发展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就像祝陆所说的那样:“只有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才能走得更加长远。”
  所有的研发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当企业遇到问题时,临港区积极冲锋在“前线”,当企业面临棘手问题,为企业和高校专家牵线搭桥,需要研发平台时积极靠前指导申报,第一时间告知相关政策,这些贴心的服务让企业在创新发展之路上高歌猛进,奋力追赶世界一流。
抓好梯次培育
助力优质企业“三级跳”

  “临港区以工业立区,产业基础好,三大产业集群正在强势崛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发展潜力大,我们在组织申报的过程中也不断给予他们支持。”临港区经济发展局工业科六级专员刘昭廷说。今年已获批3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荐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搭建起临港区中小企业成长的“金字塔”。
  “专精特新”企业是区域发展的活水。临港区积极探索相关企业培育发展之路,不断形成完善“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次培育机制,紧盯“入库”窗口期,依托优质中小企业梯次培育平台,分类指导企业提报数据信息、实施入库,壮大“高成长创新型”企业队伍。
  政府工作人员做好入库培育“参谋员”和申报认定“辅导员”,积极上门开展“一对一”指导,鼓励企业实现高水平、高质量发展。“我们会继续加力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培育工作,不断扩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和规模,提升企业质量和效益,集聚政策和资源要素,着力营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健康成长的政策环境,成为引领带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刘昭廷说。
  在协同创新、人才、服务等要素方面,临港区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创造优良环境。目前,全区共有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孵化总面积达1万平方米,省级孵化器1家孵化面积3万平方米,持续支持优质中小企业发展。2022年,全区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77家。截至目前,总数达到154家,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9家,总数达到90家。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体量小、抗风险能力弱,一直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一道坎”,需要政府为其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制定一系列的扶持发展政策,让企业“呼吸”到新鲜空气,全方位提升企业创新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了能够让全区企业迸发出创业创新奋进的动力,临港区积极开展惠企服务,及时对接上级政策,第一时间开展上门宣讲,指导企业及早开展项目审批申报,将企业发展的“生命线”牢牢掌握在企业自己手里,用自己的硬实力分得市场的“蛋糕”。政府给予阳光雨露,中小企业只管茁壮成长。双方精诚合作,用实际行动践行责任担当,携手迎来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