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时事

务实合作 互利共赢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五周年观察

2023-06-1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2018年6月,在青岛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中国提出支持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自宣布建设五年来,持续拓展物流枢纽通道,打造多边经贸合作服务平台,建设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互动开放载体,为上合组织国家务实合作“保驾护航”。
  展望未来,上合示范区的开放“巨轮”正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开路搭桥,拓展物流枢纽“新通道”
  日前,在青岛海关所属胶州海关办结监管通关手续后,首列中欧班列“上合快线”商品车整车专列从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发出。
  据了解,本趟专列装载150辆国产汽车,班列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境,目的地为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
  “上合快线”的东西联动发展,成为上合示范区拓展物流枢纽“新通道”的缩影。
  2022年3月,阿塞拜疆的50个集装箱滞留在胶州站,未能及时发往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和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为此,阿塞拜疆驻华商务代表处向上合示范区发函请求帮助发运。
  收函后,上合示范区立即与山东高速、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国铁济南局等单位对接,成立工作推进小组,就班列开行计划、集装箱堆存等问题持续协调,推进发运事项。最终,货物于3月11日晚从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顺利发出。3月28日,阿塞拜疆驻华商务代表处发来感谢信,感谢上合示范区提供的帮助,期望与示范区继续密切合作。
  截至目前,上合示范区已常态化开行31条国际班列线路,通达上合组织与“一带一路”沿线的23个国家54个城市。2022年集装箱到发量完成27.9万标箱,同比增长5.4%。
  五年来上合示范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逐渐形成,为保障上合组织国家间物流链、供应链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创新服务,打造经贸便利“新平台”
  赛义德·赛达赫梅多夫来自乌兹别克斯坦,2021年成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综合服务平台(下称“上合经贸综服平台”)一名讲解员。
  通过赛义德·赛达赫梅多夫和同事们的努力,去年11月,首批3000吨阿富汗松子在上合经贸综服平台一站式完成了报关、商检、运输、保险等业务,仅用了15天就抵达中国仓库,比原来节省三分之二的时间。
  据上合示范区管委会企业服务一部部长迟永欣介绍,平台由上合示范区推出,是集贸易、通关、物流、金融为一体的全周期、全要素、全链条一站式专业经贸综合服务平台,也是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之一。
  自上线以来,上合经贸综服平台已累计注册企业近5000家,认证供应商539家、认证采购商136家,不断深化上合组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合作。
  近年来,上合示范区聚焦平台建设,还引进培育上合组织跨境贸易中心等10家贸易平台,链接引进2000余家贸易企业,为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提供新平台。
  凭借卓有成效的贸易举措,上合示范区与上合组织国家贸易额从2019年的8.5亿元增至2022年的81亿元,经贸红利不断惠及上合组织。
  携手同心,擘画开放合作“新图景”
  聚焦“内引外联、招大引强”,上合示范区以高质量产业投资项目和经贸人才培养,持续擘画上合组织开放合作“新图景”。
  2022年7月,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项目开工仪式在上合示范区举行。该项目总投资130亿元,将形成一个以智能家电产业为基础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面向上合组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产业配套和工业互联网服务。
  2021年9月17日,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中方宣布将设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助力本组织多边经贸合作发展。2022年1月13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在上合示范区揭牌。
  据上合示范区管委会产业发展三部部长郑师介绍,上合经贸学院目前已开展国际物流运输、跨境电子商务等133个班次的培训,累计覆盖上合组织与“一带一路”沿线的43个国家9900余人次,培养了一批熟悉上合组织国家国情、通晓国际规则、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创新型经贸人才。
  浪激潮涌风帆劲,倍道而进正当时。开放的上合示范区将不断绘就“合作图景”,为世界贡献和平与发展的“上合智慧”。
  (据新华社青岛6月13日电 记者 王凯)
  2018年6月,在青岛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中国提出支持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自宣布建设五年来,持续拓展物流枢纽通道,打造多边经贸合作服务平台,建设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互动开放载体,为上合组织国家务实合作“保驾护航”。
  展望未来,上合示范区的开放“巨轮”正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开路搭桥,拓展物流枢纽“新通道”
  日前,在青岛海关所属胶州海关办结监管通关手续后,首列中欧班列“上合快线”商品车整车专列从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发出。
  据了解,本趟专列装载150辆国产汽车,班列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境,目的地为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
  “上合快线”的东西联动发展,成为上合示范区拓展物流枢纽“新通道”的缩影。
  2022年3月,阿塞拜疆的50个集装箱滞留在胶州站,未能及时发往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和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为此,阿塞拜疆驻华商务代表处向上合示范区发函请求帮助发运。
  收函后,上合示范区立即与山东高速、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国铁济南局等单位对接,成立工作推进小组,就班列开行计划、集装箱堆存等问题持续协调,推进发运事项。最终,货物于3月11日晚从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顺利发出。3月28日,阿塞拜疆驻华商务代表处发来感谢信,感谢上合示范区提供的帮助,期望与示范区继续密切合作。
  截至目前,上合示范区已常态化开行31条国际班列线路,通达上合组织与“一带一路”沿线的23个国家54个城市。2022年集装箱到发量完成27.9万标箱,同比增长5.4%。
  五年来上合示范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逐渐形成,为保障上合组织国家间物流链、供应链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创新服务,打造经贸便利“新平台”
  赛义德·赛达赫梅多夫来自乌兹别克斯坦,2021年成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综合服务平台(下称“上合经贸综服平台”)一名讲解员。
  通过赛义德·赛达赫梅多夫和同事们的努力,去年11月,首批3000吨阿富汗松子在上合经贸综服平台一站式完成了报关、商检、运输、保险等业务,仅用了15天就抵达中国仓库,比原来节省三分之二的时间。
  据上合示范区管委会企业服务一部部长迟永欣介绍,平台由上合示范区推出,是集贸易、通关、物流、金融为一体的全周期、全要素、全链条一站式专业经贸综合服务平台,也是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之一。
  自上线以来,上合经贸综服平台已累计注册企业近5000家,认证供应商539家、认证采购商136家,不断深化上合组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合作。
  近年来,上合示范区聚焦平台建设,还引进培育上合组织跨境贸易中心等10家贸易平台,链接引进2000余家贸易企业,为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提供新平台。
  凭借卓有成效的贸易举措,上合示范区与上合组织国家贸易额从2019年的8.5亿元增至2022年的81亿元,经贸红利不断惠及上合组织。
  携手同心,擘画开放合作“新图景”
  聚焦“内引外联、招大引强”,上合示范区以高质量产业投资项目和经贸人才培养,持续擘画上合组织开放合作“新图景”。
  2022年7月,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项目开工仪式在上合示范区举行。该项目总投资130亿元,将形成一个以智能家电产业为基础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面向上合组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产业配套和工业互联网服务。
  2021年9月17日,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中方宣布将设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助力本组织多边经贸合作发展。2022年1月13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在上合示范区揭牌。
  据上合示范区管委会产业发展三部部长郑师介绍,上合经贸学院目前已开展国际物流运输、跨境电子商务等133个班次的培训,累计覆盖上合组织与“一带一路”沿线的43个国家9900余人次,培养了一批熟悉上合组织国家国情、通晓国际规则、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创新型经贸人才。
  浪激潮涌风帆劲,倍道而进正当时。开放的上合示范区将不断绘就“合作图景”,为世界贡献和平与发展的“上合智慧”。
  (据新华社青岛6月13日电 记者 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