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房”里的两代房客

2023-06-06 作者: 丁兆霞 吴宝书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丁兆霞 吴宝书
   本报通讯员 李业昌
  
  对大多数打工人来说,在陌生的城市租房是个大问题。要找一处离工厂近、价格又能接受的房子,很不容易。
  在日照打工已经十年有余的项立春,却没有这样的烦恼。52岁那年,因为女儿嫁到日照,项立春和妻子从老家大兴安岭来到日照找工作。偶然之下,进了日照佳食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照佳食”),两人成了水产品加工线上的员工。让他们惊喜不已的是,企业不仅提供免费宿舍,而且还是“夫妻房”。
  就这样,夫妻俩在公司提供的“夫妻房”内,一住便是十年。现如今,作为企业“夫妻房”的第一代房客,项立春负责起了宿舍管理、厂区安保。
  张晓龙和孙荣文,算是日照佳食“夫妻房”的第二代房客。这对年轻夫妻,一个出生于1989年,一个出生于1992年,一个来自临沂,一个来自河北。来自不同地方的二人,在日照佳食的流水线上相识、相知、相恋,结婚后从集体宿舍搬进了“夫妻房”。
  “要是我们自己在外租房子,一个月房租加水电费,不下一千块钱。厂里提供‘夫妻房’,房间里有床、有桌子、有空调,外面还配置了开水间、淋浴间、洗衣机,厂区食堂吃饭一个月补助360块钱,我们在厂里住得很方便、很舒心。”孙荣文说,因为没有后顾之忧,夫妻俩心无旁骛地努力工作,按计件工资,光她自己,每月就能挣一万多块钱。“上哪里找这么好的地方?我俩很知足,就想在公司里长期干下去。”孙荣文笑意盈盈。
  100多对来自五湖四海的夫妻,在日照佳食找到了就业机会,并在厂里提供的“夫妻房”里有了一个温馨的小家。在日照佳食厂内停车区,放眼望去,鲁M、鲁H、鲁J、黑B、豫B、冀D……一排排,几乎都是外地车牌。
  日照佳食办公室主任介绍,厂里共有三栋宿舍楼,200多个房间。其中,一半多是“夫妻房”,目前基本住满,入住的也基本都是外地员工。员工住在“夫妻房”里,不用交房租,水电费也全免。厂区内还有超市,方便员工购买日用品。
  “一开始考虑到一些同在厂区上班员工的住宿问题,把几间宿舍改成了‘夫妻房’,后来发现外来务工人员有这方面需求的不少,而且我们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了吸引务工人员,开设的‘夫妻房’就越来越多。”该公司负责人认为,为员工提供“夫妻房”,对于稳定家庭、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34岁的韩园也是企业“夫妻房”的第二代房客。在日照佳食工作了四五年后,他从流水线工人成了车间主任。去年下半年,老家在枣庄的他,在日照买了房子。“此心安处即吾乡!其实早就是半个日照人了。”韩园告诉记者,自己和妻子在日照佳食工作稳定后,就把孩子接了过来。在“夫妻房”里住了一段时间后,由于有了二胎,考虑到孩子,夫妻俩便在厂区周边租了房子。去年,夫妻俩下定决心以后就在日照扎根,就买了房子。
  “工作舒心有盼头,日照的环境、治安又都没得说。俩孩子这几年也都在日照上学,我们一家四口都很喜欢这里。”韩园告诉记者,在日照佳食,像他这样近两年在日照买房安家的外地人不在少数,光他熟识的就有好几个。譬如项立春,也已经在日照购置房产,以后就打算在这里养老了。
  项立春、孙荣文、韩园,他们都是日照的“新市民”。针对“新市民”面临的就业创业、租房买房、孩子上学、老人养老等实实在在的需求,近年来,日照各部门、企业在提高“新市民”幸福指数方面,多有良招。
  去年4月,日照银行发布新市民金融服务品牌“城市新邻里”,推出18条真金白银、温情满满的金融服务举措服务新市民。其中,围绕购房消费场景,推出“新市民贷”“新市民信用卡”等专属信贷产品。
  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十大产业链招聘等,提供近万个优质岗位;拓展“无证明办事”应用场景,率先实行跨区域“一照多址”改革,高频服务全程网办、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发布人才公寓分布地图,保障青年人才短期住房要求......城市发展需要“新市民”。帮助新市民站稳脚跟、安居乐业并有更多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日照政企联合,正在不断探索。
  □ 本报记者 丁兆霞 吴宝书
   本报通讯员 李业昌
  
  对大多数打工人来说,在陌生的城市租房是个大问题。要找一处离工厂近、价格又能接受的房子,很不容易。
  在日照打工已经十年有余的项立春,却没有这样的烦恼。52岁那年,因为女儿嫁到日照,项立春和妻子从老家大兴安岭来到日照找工作。偶然之下,进了日照佳食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照佳食”),两人成了水产品加工线上的员工。让他们惊喜不已的是,企业不仅提供免费宿舍,而且还是“夫妻房”。
  就这样,夫妻俩在公司提供的“夫妻房”内,一住便是十年。现如今,作为企业“夫妻房”的第一代房客,项立春负责起了宿舍管理、厂区安保。
  张晓龙和孙荣文,算是日照佳食“夫妻房”的第二代房客。这对年轻夫妻,一个出生于1989年,一个出生于1992年,一个来自临沂,一个来自河北。来自不同地方的二人,在日照佳食的流水线上相识、相知、相恋,结婚后从集体宿舍搬进了“夫妻房”。
  “要是我们自己在外租房子,一个月房租加水电费,不下一千块钱。厂里提供‘夫妻房’,房间里有床、有桌子、有空调,外面还配置了开水间、淋浴间、洗衣机,厂区食堂吃饭一个月补助360块钱,我们在厂里住得很方便、很舒心。”孙荣文说,因为没有后顾之忧,夫妻俩心无旁骛地努力工作,按计件工资,光她自己,每月就能挣一万多块钱。“上哪里找这么好的地方?我俩很知足,就想在公司里长期干下去。”孙荣文笑意盈盈。
  100多对来自五湖四海的夫妻,在日照佳食找到了就业机会,并在厂里提供的“夫妻房”里有了一个温馨的小家。在日照佳食厂内停车区,放眼望去,鲁M、鲁H、鲁J、黑B、豫B、冀D……一排排,几乎都是外地车牌。
  日照佳食办公室主任介绍,厂里共有三栋宿舍楼,200多个房间。其中,一半多是“夫妻房”,目前基本住满,入住的也基本都是外地员工。员工住在“夫妻房”里,不用交房租,水电费也全免。厂区内还有超市,方便员工购买日用品。
  “一开始考虑到一些同在厂区上班员工的住宿问题,把几间宿舍改成了‘夫妻房’,后来发现外来务工人员有这方面需求的不少,而且我们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了吸引务工人员,开设的‘夫妻房’就越来越多。”该公司负责人认为,为员工提供“夫妻房”,对于稳定家庭、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34岁的韩园也是企业“夫妻房”的第二代房客。在日照佳食工作了四五年后,他从流水线工人成了车间主任。去年下半年,老家在枣庄的他,在日照买了房子。“此心安处即吾乡!其实早就是半个日照人了。”韩园告诉记者,自己和妻子在日照佳食工作稳定后,就把孩子接了过来。在“夫妻房”里住了一段时间后,由于有了二胎,考虑到孩子,夫妻俩便在厂区周边租了房子。去年,夫妻俩下定决心以后就在日照扎根,就买了房子。
  “工作舒心有盼头,日照的环境、治安又都没得说。俩孩子这几年也都在日照上学,我们一家四口都很喜欢这里。”韩园告诉记者,在日照佳食,像他这样近两年在日照买房安家的外地人不在少数,光他熟识的就有好几个。譬如项立春,也已经在日照购置房产,以后就打算在这里养老了。
  项立春、孙荣文、韩园,他们都是日照的“新市民”。针对“新市民”面临的就业创业、租房买房、孩子上学、老人养老等实实在在的需求,近年来,日照各部门、企业在提高“新市民”幸福指数方面,多有良招。
  去年4月,日照银行发布新市民金融服务品牌“城市新邻里”,推出18条真金白银、温情满满的金融服务举措服务新市民。其中,围绕购房消费场景,推出“新市民贷”“新市民信用卡”等专属信贷产品。
  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十大产业链招聘等,提供近万个优质岗位;拓展“无证明办事”应用场景,率先实行跨区域“一照多址”改革,高频服务全程网办、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发布人才公寓分布地图,保障青年人才短期住房要求......城市发展需要“新市民”。帮助新市民站稳脚跟、安居乐业并有更多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日照政企联合,正在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