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速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数智检测青年突击队——

数智化转型打造高端化服务新模式

2023-05-29 作者: 吴荣欣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吴荣欣

  3秒完成报警确认、30分钟完成震后损伤评估、24小时内两次3级余震响应……面对四川泸定6.8级地震,山东高速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数智检测青年突击队队员以闪电般的速度,完成了岷江三座大桥安全指标的“全身体检”。
  工程检测“扮演”着交通基础设施“诊断医生”角色,诊断的准确度离不开监测数据的“数智化”。“为推进工程监测数智化转型升级,公司组建了数智检测青年突击队。突击队队员平均年龄31岁,研究生占比92%,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打造了‘工程医院’高端化服务新模式,走在了行业前列。”山东高速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张惠勤说。
  诊断的准确度,关系着设施的耐久性能。“我们瞄准深层次‘病害诊断’技术、新型技术和装备发起攻关,通过对监测数据数智蝶变,提升诊断的精准度。”突击队队长、检测公司党总支副书记、总经理徐传昶充满信心地说。
  然而,智能设施标准不统一、应用模式各异、海量监测数据等一系列问题成为突击队“拦路虎”。突击队员攻坚克难,自主研发了“桥梁形变动态综合测量”等技术,将采样频率提高到50Hz、精度控制在0.01mm,并在全国40余座桥梁结构监测系统中得到应用。“我们持续推进AI感知桥梁风险、车辆空间定位、移动化监测和监测融合等新型应用场景落地,走好数智化转型之路。”突击队员马乃轩说。
  截至目前,突击队受理和授权专利26项,构建了“交通基础设施智慧监测与运维大数据平台”,荣获中国测绘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10余奖项,为打造“工程医院”全产业链打牢基础。
  自2020年起,突击队锚定“标准之下建标准”,仅半年就将交通运输部现行病害数据结构拓展了5倍,构建起特色的“桥隧深度结构化病害数据框架”,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2022年,突击队依靠“数据框架”对全国50余条路线、1万多座桥梁精细监测,采集40万余条结构化病害数据,逐步构建山东高速桥梁高品质病害数据资源库。目前,该工作已被列入交通运输部2023年度“在役公路基础设施与安全应急数字化试点”之一。
  突击队构建的交通基础设施智慧监测与运维大数据平台作为山东省内规模最大、全国技术领先的基础设施综合监测平台,以每秒100万余条数据的处理速度高效运转,承担着50余座重点桥隧实时监测。
  徐传昶牵头立下“一年内实现监测数据全流程自动化处理”的“军令状”。队员不分昼夜、连续工作180余天,将山东高速近8年路网监测数据从线下搬到线上,成功搭建“路面大数据与养护智能决策云平台”,工作效率提升50%。后续应用中,团队进一步研发的“路面病害智能识别系统”,准确率90%以上,工作效率提升40%,年节约成本达600万元。
  同时,突击队核心成员、公司副总经理高国华牵头领题,带领队员攻克多项省部级课题研究,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成功研发沥青路面车辙“克星”——TR增强剂,节约养护费用近1.5亿元;自主研发的赤泥基胶凝材料已成功应用,规模化应用后可节约材料费用5.2亿元。2022年,高国华获得“山东交通大工匠”荣誉称号。
  近3年来,青年突击队“数智化”科研成果实质转化合同金额近1亿元。
  □ 本报记者 吴荣欣

  3秒完成报警确认、30分钟完成震后损伤评估、24小时内两次3级余震响应……面对四川泸定6.8级地震,山东高速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数智检测青年突击队队员以闪电般的速度,完成了岷江三座大桥安全指标的“全身体检”。
  工程检测“扮演”着交通基础设施“诊断医生”角色,诊断的准确度离不开监测数据的“数智化”。“为推进工程监测数智化转型升级,公司组建了数智检测青年突击队。突击队队员平均年龄31岁,研究生占比92%,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打造了‘工程医院’高端化服务新模式,走在了行业前列。”山东高速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张惠勤说。
  诊断的准确度,关系着设施的耐久性能。“我们瞄准深层次‘病害诊断’技术、新型技术和装备发起攻关,通过对监测数据数智蝶变,提升诊断的精准度。”突击队队长、检测公司党总支副书记、总经理徐传昶充满信心地说。
  然而,智能设施标准不统一、应用模式各异、海量监测数据等一系列问题成为突击队“拦路虎”。突击队员攻坚克难,自主研发了“桥梁形变动态综合测量”等技术,将采样频率提高到50Hz、精度控制在0.01mm,并在全国40余座桥梁结构监测系统中得到应用。“我们持续推进AI感知桥梁风险、车辆空间定位、移动化监测和监测融合等新型应用场景落地,走好数智化转型之路。”突击队员马乃轩说。
  截至目前,突击队受理和授权专利26项,构建了“交通基础设施智慧监测与运维大数据平台”,荣获中国测绘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10余奖项,为打造“工程医院”全产业链打牢基础。
  自2020年起,突击队锚定“标准之下建标准”,仅半年就将交通运输部现行病害数据结构拓展了5倍,构建起特色的“桥隧深度结构化病害数据框架”,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2022年,突击队依靠“数据框架”对全国50余条路线、1万多座桥梁精细监测,采集40万余条结构化病害数据,逐步构建山东高速桥梁高品质病害数据资源库。目前,该工作已被列入交通运输部2023年度“在役公路基础设施与安全应急数字化试点”之一。
  突击队构建的交通基础设施智慧监测与运维大数据平台作为山东省内规模最大、全国技术领先的基础设施综合监测平台,以每秒100万余条数据的处理速度高效运转,承担着50余座重点桥隧实时监测。
  徐传昶牵头立下“一年内实现监测数据全流程自动化处理”的“军令状”。队员不分昼夜、连续工作180余天,将山东高速近8年路网监测数据从线下搬到线上,成功搭建“路面大数据与养护智能决策云平台”,工作效率提升50%。后续应用中,团队进一步研发的“路面病害智能识别系统”,准确率90%以上,工作效率提升40%,年节约成本达600万元。
  同时,突击队核心成员、公司副总经理高国华牵头领题,带领队员攻克多项省部级课题研究,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成功研发沥青路面车辙“克星”——TR增强剂,节约养护费用近1.5亿元;自主研发的赤泥基胶凝材料已成功应用,规模化应用后可节约材料费用5.2亿元。2022年,高国华获得“山东交通大工匠”荣誉称号。
  近3年来,青年突击队“数智化”科研成果实质转化合同金额近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