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芝麻用上黑科技
2023-05-1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李明
通讯员 张立娟 郑效帅 报道
本报东营讯 4月28日,黄三角农高区盐碱地试验示范基地内机声隆隆,一台集旋耕、平地、播种、开沟、施肥、喷药等于一体的芝麻联合播种机在芝麻试验田内穿梭奔忙。盐碱地种芝麻用上“黑科技”,完成了盐碱地芝麻机械化高效优质播种试验。
“肥料调到每亩80公斤,深度调到不超过3厘米,下种量稍微大一点……”机器试验人员在农艺专家指导下对播种机参数进行精确校准。据了解,本次试验机型——芝麻联合播种机由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与青岛万世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并根据黄三角农高区盐碱地土壤特点进行了适应性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播种效果。
“过去芝麻作物‘种’‘管’‘收’作业过程一直以人工为主,严重制约农民种植积极性。”青岛万世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张广军介绍,他们研发的这台集成多种功能的芝麻联合播种机播种效率达到每小时18亩,实现同时播种10行,行距、株距、开沟深度可精确调节,单穴单粒和单穴双粒的精量播种效果,提高了播种效率与质量同时有效节省种植成本。
“芝麻头上两瓣叶,只怕深来不怕浅”。芝麻是浅根系作物,生长期时大部分根系分布在较浅耕层,而黄三角农高区盐碱地浅耕层土壤厚重易板结、破碎困难,使得传统机械耕出的种床难以保证芝麻出苗率。为此,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针对盐碱地特殊的土壤状态对芝麻联合播种机进行了关键部件研发与适应性改造。可根据地面高度适时调整,保证下播种子能够保持在同一标准深度,新增的螺旋平土功能,能够在车轮碾压种床之后再次平整土地,保证种床质量。
聚焦盐碱耕地综合生产力提升,加快盐碱地综合利用进程,既要培育适宜盐碱地种植的作物良种,也要研发、示范推广盐碱地生态高效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新设备。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研发布局上,盐碱地产能提升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确定了盐碱地土壤改良与快速培肥、盐碱地水肥盐协同调控等重点研究方向。
目前,黄三角农高区已集成突破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取得了盐碱地节水控盐、生物改良培肥、自主品牌中科熊蜂、“鸿鹄”系列智能农机等一批标志性科技创新成果。创制了微生物菌剂、昆虫性信息素等绿色高效投入品,构建了以“管道节水控盐、生物农艺措施改良培肥、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增加植被覆盖涵养生态、精准智慧农业”为核心的盐碱地生态高效农业技术体系,结合耐盐碱植物新品种推广应用,将盐碱地变为“吨粮田”。
通讯员 张立娟 郑效帅 报道
本报东营讯 4月28日,黄三角农高区盐碱地试验示范基地内机声隆隆,一台集旋耕、平地、播种、开沟、施肥、喷药等于一体的芝麻联合播种机在芝麻试验田内穿梭奔忙。盐碱地种芝麻用上“黑科技”,完成了盐碱地芝麻机械化高效优质播种试验。
“肥料调到每亩80公斤,深度调到不超过3厘米,下种量稍微大一点……”机器试验人员在农艺专家指导下对播种机参数进行精确校准。据了解,本次试验机型——芝麻联合播种机由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与青岛万世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并根据黄三角农高区盐碱地土壤特点进行了适应性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播种效果。
“过去芝麻作物‘种’‘管’‘收’作业过程一直以人工为主,严重制约农民种植积极性。”青岛万世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张广军介绍,他们研发的这台集成多种功能的芝麻联合播种机播种效率达到每小时18亩,实现同时播种10行,行距、株距、开沟深度可精确调节,单穴单粒和单穴双粒的精量播种效果,提高了播种效率与质量同时有效节省种植成本。
“芝麻头上两瓣叶,只怕深来不怕浅”。芝麻是浅根系作物,生长期时大部分根系分布在较浅耕层,而黄三角农高区盐碱地浅耕层土壤厚重易板结、破碎困难,使得传统机械耕出的种床难以保证芝麻出苗率。为此,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针对盐碱地特殊的土壤状态对芝麻联合播种机进行了关键部件研发与适应性改造。可根据地面高度适时调整,保证下播种子能够保持在同一标准深度,新增的螺旋平土功能,能够在车轮碾压种床之后再次平整土地,保证种床质量。
聚焦盐碱耕地综合生产力提升,加快盐碱地综合利用进程,既要培育适宜盐碱地种植的作物良种,也要研发、示范推广盐碱地生态高效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新设备。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研发布局上,盐碱地产能提升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确定了盐碱地土壤改良与快速培肥、盐碱地水肥盐协同调控等重点研究方向。
目前,黄三角农高区已集成突破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取得了盐碱地节水控盐、生物改良培肥、自主品牌中科熊蜂、“鸿鹄”系列智能农机等一批标志性科技创新成果。创制了微生物菌剂、昆虫性信息素等绿色高效投入品,构建了以“管道节水控盐、生物农艺措施改良培肥、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增加植被覆盖涵养生态、精准智慧农业”为核心的盐碱地生态高效农业技术体系,结合耐盐碱植物新品种推广应用,将盐碱地变为“吨粮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