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城区:编制资源“精准滴灌”助力项目加速跑

2023-04-14 作者: 姜斌 王凯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姜斌 王凯
   本报通讯员 单晶 赵飞

  4月11日,在滨州市津潍高铁帽吴梁场制梁现场,工人们穿梭忙碌,进行预制梁模板安装;不远处,4台钻机正进行桩基施工,2台吊车将900吨的搬运机进行拼装作业,一派火热的施工景象……
  机构编制保障,带来项目“加速跑”。滨城区专门成立区政府直属正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滨城区铁路事业发展服务中心,核定16名编制,作为高铁项目建设的专门负责机构,协调服务保障津潍高铁、济滨高铁建设。继去年10月份济滨高铁项目开工后,津潍高铁项目也于今年1月初开工建设。目前,滨城区高铁项目5支施工队全面进场,济滨高铁项目开工累计投资1.5亿余元,共完成桩基2470根,承台7个,墩身5个;津潍高铁项目开工累计投资7400余万元,施工便道即将贯通,制梁场、搅拌站等临时设施基本完成。
  围绕加快区域高质量发展,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模式,实现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在破解编制资源统筹难、调配难的问题上,滨城区大胆探索实践,在全市率先出台评估办法、评估机制等文件,围绕用编需求评估7类指标29项要素,完善机构编制申请事项沟通、编制需求评估等材料,明确规范“单位自主申请、编办调研初审、区级分管领导参审、区委编委成员联审”的用编审批流程,实现机构编制资源“精准滴灌”。
  同时,健全机构编制协同监督机制,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巡视巡察机构和组织人事、财政、审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成立了50人的平时考核队伍和30人的机构编制监督员队伍,全方位多渠道收集部门机构编制纪律执行情况,部门协同配合的体制机制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实现了编制监管信息共享、互通。
  通过建立机构编制动态评估调配机制,统筹调配编制资源,滨城区实现了编制与职能相匹配,先后共为工作急需、职责增加和承担任务量大的16个单位调增编制100余人。同时,对新设立的10余个机构,同步配备编制90余人,进一步增强了全区干事创业的力量,为滨城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机构编制资源是重要政治资源、执政资源,更是先进生产力。据滨城区委书记、区委编委主任单纪亮介绍,滨城区将在实现编制资源“精准滴灌”的基础上,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坚持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完善体制、优化职能、强化监管、统筹资源协同发力,为加快推进更高水平富强滨州中心城区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 本报记者 姜斌 王凯
   本报通讯员 单晶 赵飞

  4月11日,在滨州市津潍高铁帽吴梁场制梁现场,工人们穿梭忙碌,进行预制梁模板安装;不远处,4台钻机正进行桩基施工,2台吊车将900吨的搬运机进行拼装作业,一派火热的施工景象……
  机构编制保障,带来项目“加速跑”。滨城区专门成立区政府直属正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滨城区铁路事业发展服务中心,核定16名编制,作为高铁项目建设的专门负责机构,协调服务保障津潍高铁、济滨高铁建设。继去年10月份济滨高铁项目开工后,津潍高铁项目也于今年1月初开工建设。目前,滨城区高铁项目5支施工队全面进场,济滨高铁项目开工累计投资1.5亿余元,共完成桩基2470根,承台7个,墩身5个;津潍高铁项目开工累计投资7400余万元,施工便道即将贯通,制梁场、搅拌站等临时设施基本完成。
  围绕加快区域高质量发展,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模式,实现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在破解编制资源统筹难、调配难的问题上,滨城区大胆探索实践,在全市率先出台评估办法、评估机制等文件,围绕用编需求评估7类指标29项要素,完善机构编制申请事项沟通、编制需求评估等材料,明确规范“单位自主申请、编办调研初审、区级分管领导参审、区委编委成员联审”的用编审批流程,实现机构编制资源“精准滴灌”。
  同时,健全机构编制协同监督机制,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巡视巡察机构和组织人事、财政、审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成立了50人的平时考核队伍和30人的机构编制监督员队伍,全方位多渠道收集部门机构编制纪律执行情况,部门协同配合的体制机制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实现了编制监管信息共享、互通。
  通过建立机构编制动态评估调配机制,统筹调配编制资源,滨城区实现了编制与职能相匹配,先后共为工作急需、职责增加和承担任务量大的16个单位调增编制100余人。同时,对新设立的10余个机构,同步配备编制90余人,进一步增强了全区干事创业的力量,为滨城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机构编制资源是重要政治资源、执政资源,更是先进生产力。据滨城区委书记、区委编委主任单纪亮介绍,滨城区将在实现编制资源“精准滴灌”的基础上,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坚持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完善体制、优化职能、强化监管、统筹资源协同发力,为加快推进更高水平富强滨州中心城区建设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