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时事

日本新版军费预算出现哪些异常

2023-04-1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北亚研究所 徐永智

  日本国会3月末通过了共6.6万亿日元的军费预算。预算增幅高达27%,为近70年之最。然而,如果细读防卫省预算文件,会发现有更多的“异常”值得关注。
  第一个异常是至少“倍增”的强军力度。防卫省每年会新签订采购合同,用于维护及购买武器装备、研发技术、建设设施等。因为装备、基建等合同期限大部分长达数年,所以防卫省首年仅支付小部分“首付”,而在后几年支付“尾款”。根据预算文件,防卫省今年的采购合同总金额高达9万亿日元,涨幅为166%;2023-2027年度拟签署共43.5万亿日元的物品合同,相当于5年军费总和。因此,为了达到短期强军目标,防卫省不顾“量入为出”,正疯狂地增加“贷款”金额;今后5年,日本的实际强军力度将达到“倍增”以上水平。
  第二个异常是庞大且系统的进攻性武力建设。本年度,防卫省投入1.4万亿日元(合同金额)用于发展进攻性武力。其中939亿日元用于购买“12式反舰导弹改进型”,127亿日元用于引进JASSM导弹。尽管防卫省对采购数量“守口如瓶”,但根据此前采购制导武器和美国出口价格,可以推测两种导弹的年采购数量已达数百枚。随着“12式反舰导弹改进型”的各子型号研发完毕,未来订购数量还可能再增加。该导弹实际是对舰、对地攻击两用的全新巡航导弹,陆基发射射程就可覆盖中国周边大部分海域和沿海数百公里地区,绝非“自卫用武器”。另一值得注意的大手笔项目是斥资2000亿日元研发的改进型高超音速武器。该导弹很可能为两级火箭构型,这意味着日本开始研发中程高超音速武器。
  预算文件中的概念图还显示,自卫队将使用卫星星座与无人机锁定敌方目标,再使用各种远程武器攻击。防卫省为提升侦察的及时性,计划发射由50颗侦察卫星组成的卫星星座,开始试验高速传输卫星图片,还将引进多种无人机;为加快决策,将研究“辅助战争决策的人工智能”。这证明,日本绝不满足于通过“够到对手”进行威慑,而希望使用进攻性武力攻击“时间敏感性”目标。
  第三个异常是新型武力大半集中在西南群岛。虽然西南群岛的各主要岛屿均已驻扎自卫队,但强化部署并未划上休止符。在两艘新宙斯盾舰建成后,目前的8艘宙斯盾舰将主要部署在西南群岛,这些舰只将装备“战斧”巡航导弹。日媒称,未来“03式防空导弹改进型”与“12式反舰导弹改进型”的大半也均将部署于该地区。西南群岛非但不是防卫省口中的“薄弱环节”,而恰恰是新型进攻与防御力量的聚集地。如此集中性部署,在二战后极为罕见。
  第四个异常是暗藏玄机的武力使用设想。防卫省宣称,2027年将建成能“基本以日本为主应对入侵”的军事力量。目前,日本已将中国视为“前所未有的战略挑战”。《防卫白皮书》中尽管不乏对中国的污蔑,但从未猜测中日间可能因领土问题爆发冲突。事实上,2020年来,正是日本政府自己放纵各种“考察船”“渔船”反复侵犯钓鱼岛领海,导致中国海警不得不连续执法。这证明,日本政府并不担心领土争议引发冲突。那么,“入侵”又从何而来呢?日本《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告诉了我们答案,战略写明:将为防止“周边危机和单方面改变现状威胁日本”动用武力,且将基于“期待和平解决两岸问题的立场”采取各种举措。自2020年来,日本高官不断强调“台海危机就是日本危机”,有媒体频频报道“日本政府认为中国‘武统’时将首先攻击西南群岛”。可见,所谓“建成以日本为主应对入侵的军事力量”只不过是“准备好随美军武力干预台海”的托辞。
  面对这些异常,日本媒体却视而不见。各大报对军费的报道止于“27%的增幅”和“政府如何凑齐财源”。这让人不禁想起具有日本特色的记者小圈子,疑心日本政府是否在操纵媒体。
  日本军费在全球排名并不最靠前,但一切都显然在为达到单一目的而重点发展特定领域的军事力量。因此,对于这些异常和背后的社会氛围,我们理应保持高度警惕。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北亚研究所 徐永智

  日本国会3月末通过了共6.6万亿日元的军费预算。预算增幅高达27%,为近70年之最。然而,如果细读防卫省预算文件,会发现有更多的“异常”值得关注。
  第一个异常是至少“倍增”的强军力度。防卫省每年会新签订采购合同,用于维护及购买武器装备、研发技术、建设设施等。因为装备、基建等合同期限大部分长达数年,所以防卫省首年仅支付小部分“首付”,而在后几年支付“尾款”。根据预算文件,防卫省今年的采购合同总金额高达9万亿日元,涨幅为166%;2023-2027年度拟签署共43.5万亿日元的物品合同,相当于5年军费总和。因此,为了达到短期强军目标,防卫省不顾“量入为出”,正疯狂地增加“贷款”金额;今后5年,日本的实际强军力度将达到“倍增”以上水平。
  第二个异常是庞大且系统的进攻性武力建设。本年度,防卫省投入1.4万亿日元(合同金额)用于发展进攻性武力。其中939亿日元用于购买“12式反舰导弹改进型”,127亿日元用于引进JASSM导弹。尽管防卫省对采购数量“守口如瓶”,但根据此前采购制导武器和美国出口价格,可以推测两种导弹的年采购数量已达数百枚。随着“12式反舰导弹改进型”的各子型号研发完毕,未来订购数量还可能再增加。该导弹实际是对舰、对地攻击两用的全新巡航导弹,陆基发射射程就可覆盖中国周边大部分海域和沿海数百公里地区,绝非“自卫用武器”。另一值得注意的大手笔项目是斥资2000亿日元研发的改进型高超音速武器。该导弹很可能为两级火箭构型,这意味着日本开始研发中程高超音速武器。
  预算文件中的概念图还显示,自卫队将使用卫星星座与无人机锁定敌方目标,再使用各种远程武器攻击。防卫省为提升侦察的及时性,计划发射由50颗侦察卫星组成的卫星星座,开始试验高速传输卫星图片,还将引进多种无人机;为加快决策,将研究“辅助战争决策的人工智能”。这证明,日本绝不满足于通过“够到对手”进行威慑,而希望使用进攻性武力攻击“时间敏感性”目标。
  第三个异常是新型武力大半集中在西南群岛。虽然西南群岛的各主要岛屿均已驻扎自卫队,但强化部署并未划上休止符。在两艘新宙斯盾舰建成后,目前的8艘宙斯盾舰将主要部署在西南群岛,这些舰只将装备“战斧”巡航导弹。日媒称,未来“03式防空导弹改进型”与“12式反舰导弹改进型”的大半也均将部署于该地区。西南群岛非但不是防卫省口中的“薄弱环节”,而恰恰是新型进攻与防御力量的聚集地。如此集中性部署,在二战后极为罕见。
  第四个异常是暗藏玄机的武力使用设想。防卫省宣称,2027年将建成能“基本以日本为主应对入侵”的军事力量。目前,日本已将中国视为“前所未有的战略挑战”。《防卫白皮书》中尽管不乏对中国的污蔑,但从未猜测中日间可能因领土问题爆发冲突。事实上,2020年来,正是日本政府自己放纵各种“考察船”“渔船”反复侵犯钓鱼岛领海,导致中国海警不得不连续执法。这证明,日本政府并不担心领土争议引发冲突。那么,“入侵”又从何而来呢?日本《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告诉了我们答案,战略写明:将为防止“周边危机和单方面改变现状威胁日本”动用武力,且将基于“期待和平解决两岸问题的立场”采取各种举措。自2020年来,日本高官不断强调“台海危机就是日本危机”,有媒体频频报道“日本政府认为中国‘武统’时将首先攻击西南群岛”。可见,所谓“建成以日本为主应对入侵的军事力量”只不过是“准备好随美军武力干预台海”的托辞。
  面对这些异常,日本媒体却视而不见。各大报对军费的报道止于“27%的增幅”和“政府如何凑齐财源”。这让人不禁想起具有日本特色的记者小圈子,疑心日本政府是否在操纵媒体。
  日本军费在全球排名并不最靠前,但一切都显然在为达到单一目的而重点发展特定领域的军事力量。因此,对于这些异常和背后的社会氛围,我们理应保持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