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

枣庄工会创新服务助力经济转型发展

2023-03-24 作者: 张环泽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张环泽

  3月20日,记者从枣庄市工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了解到,全市各级工会积极服务经济转型发展,组织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成为枣庄转型发展的主力军。
  持续激发职工群众创造活力,主力军作用更加彰显。枣庄市工会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协同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助力“6+3”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举办4届技能大赛,培养“大国工匠”等各级工匠64名,创建129个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培育各级全员创新型企业58家;广泛开展“五小”创新竞赛,全市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93000多条,实施技术革新8000多项,获得国家专利857个。突出锂电产业发展首位度,成立全国第一家锂电产业工会,落实惠企措施,汇聚攻坚合力。深化“查保促”“安康杯”竞赛活动,排查治理安全隐患41000多个。实施“工友创业”行动,培育54个创业园,带动近万名农民就业创业,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强化示范引领,选树劳动模范等先进个人1090名、先进集体634个,推动形成干事创业、勇争一流的氛围。
  依法履职,科学维权,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发挥与政府联席会议的制度优势,强化人大、政协中工会界别代表、委员的参政议政作用,强化源头维护力度。推动企业与职工协商对话,集体合同覆盖率达到95%。依法维权形成三方协调、四级联动、多方参与的新格局,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4365人次,实施诉前调解2163起,及时调处矛盾纠纷。国有企业职代会、厂务公开建制率保持100%,已建工会的非公有制企业职代会、厂务公开建制率达到93%,职工民主权利进一步得到保障。落实“五个坚决”要求,建立六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常态化开展职工队伍风险隐患排查化解工作,坚决维护劳动领域的政治安全。
  倾情服务,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市4万多户在档困难职工家庭解困脱困。救助生活困难职工、大病职工12.21万人次,帮助3729名职工子女圆梦大学,为23721名下岗失业职工提供就业培训、创业指导和就业岗位。扩大对一线职工疗休养和心理服务的覆盖面,惠及23.2万人。全市建立18家工人文化宫,市、区(市)工人文化宫面积实现翻番;7个职工服务中心拓展功能、提档升级;111个工会妈妈小屋、148个户外劳动者驿站、236个法律维权服务站广泛分布,服务职工更加便捷。围绕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助力高质量发展,投入专项资金213.7万元,返还1095家小微企业工会经费累计733.8万元,为强化援企稳岗贡献了工会力量。
  深化改革,基层工会组织更加富有活力。新建基层工会1581个,发展会员12.8万人,吸纳农民工9.3万人、新业态劳动者2.2万人,建会率和入会率分别提升了22.3%和22.1%。建成87个市级以上模范职工之家、85个模范职工小家,拿出8962.6万元专项经费补助下级工会,让196名专业人才充实基层,培训工会工作者27244人次,有效夯实了基础。聚焦“增三性”“去四化”,完成22项改革任务。建设智慧工会,转变服务方式,“齐鲁工惠”App注册职工32.8万人,投入活动经费218万元,惠及职工50万人次。
  枣庄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闫羲和告诉记者,今后5年,全市工会要以叫响“鲁班故里”、打造“工匠之城”为目标,建设技术创新、技能交流、人才集聚、工匠文化“四个高地”,扎实推进思想铸魂、建功立业、改革攻坚、援企助力、维权保障、普惠关爱、扩面强基、先锋引领“八大行动”,团结动员全市广大职工当好主力军,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 本报记者 张环泽

  3月20日,记者从枣庄市工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了解到,全市各级工会积极服务经济转型发展,组织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成为枣庄转型发展的主力军。
  持续激发职工群众创造活力,主力军作用更加彰显。枣庄市工会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协同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助力“6+3”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举办4届技能大赛,培养“大国工匠”等各级工匠64名,创建129个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培育各级全员创新型企业58家;广泛开展“五小”创新竞赛,全市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93000多条,实施技术革新8000多项,获得国家专利857个。突出锂电产业发展首位度,成立全国第一家锂电产业工会,落实惠企措施,汇聚攻坚合力。深化“查保促”“安康杯”竞赛活动,排查治理安全隐患41000多个。实施“工友创业”行动,培育54个创业园,带动近万名农民就业创业,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强化示范引领,选树劳动模范等先进个人1090名、先进集体634个,推动形成干事创业、勇争一流的氛围。
  依法履职,科学维权,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发挥与政府联席会议的制度优势,强化人大、政协中工会界别代表、委员的参政议政作用,强化源头维护力度。推动企业与职工协商对话,集体合同覆盖率达到95%。依法维权形成三方协调、四级联动、多方参与的新格局,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4365人次,实施诉前调解2163起,及时调处矛盾纠纷。国有企业职代会、厂务公开建制率保持100%,已建工会的非公有制企业职代会、厂务公开建制率达到93%,职工民主权利进一步得到保障。落实“五个坚决”要求,建立六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常态化开展职工队伍风险隐患排查化解工作,坚决维护劳动领域的政治安全。
  倾情服务,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市4万多户在档困难职工家庭解困脱困。救助生活困难职工、大病职工12.21万人次,帮助3729名职工子女圆梦大学,为23721名下岗失业职工提供就业培训、创业指导和就业岗位。扩大对一线职工疗休养和心理服务的覆盖面,惠及23.2万人。全市建立18家工人文化宫,市、区(市)工人文化宫面积实现翻番;7个职工服务中心拓展功能、提档升级;111个工会妈妈小屋、148个户外劳动者驿站、236个法律维权服务站广泛分布,服务职工更加便捷。围绕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助力高质量发展,投入专项资金213.7万元,返还1095家小微企业工会经费累计733.8万元,为强化援企稳岗贡献了工会力量。
  深化改革,基层工会组织更加富有活力。新建基层工会1581个,发展会员12.8万人,吸纳农民工9.3万人、新业态劳动者2.2万人,建会率和入会率分别提升了22.3%和22.1%。建成87个市级以上模范职工之家、85个模范职工小家,拿出8962.6万元专项经费补助下级工会,让196名专业人才充实基层,培训工会工作者27244人次,有效夯实了基础。聚焦“增三性”“去四化”,完成22项改革任务。建设智慧工会,转变服务方式,“齐鲁工惠”App注册职工32.8万人,投入活动经费218万元,惠及职工50万人次。
  枣庄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闫羲和告诉记者,今后5年,全市工会要以叫响“鲁班故里”、打造“工匠之城”为目标,建设技术创新、技能交流、人才集聚、工匠文化“四个高地”,扎实推进思想铸魂、建功立业、改革攻坚、援企助力、维权保障、普惠关爱、扩面强基、先锋引领“八大行动”,团结动员全市广大职工当好主力军,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